【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2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痘瘡中灌膿三朝治款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6 00:15: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痘瘡中灌膿三朝治款二十七

 

 

●膿者,血之變也。

 

痘瘡初出,一點血耳,漸起漸長,則由血成漿,由漿成膿,始成實矣。

 

故有血則有膿,無血則無膿也。

 

痘至灌膿,大勢已成,此時必以有膿為主,有膿則生,無膿則死,乃必然之理也。

 

故六日以前,有熱則宜解毒,無熱則宜調養血氣,至此自然灌膿。

 

若痘至七日以後,頂陷不能灌膿者,必由先失調治故也,所以治不可緩,必俟漿足,斯可回生。

 

若頂陷灰白,漿膿不至,此氣血俱離,無生意矣。

 

●痘瘡灌膿,專以脾胃為主,脾胃強則氣血充實,膿漿成而飽滿堅厚,不須服藥;脾胃弱則血氣衰少,所以不能周灌,故雖見漿而漿亦不滿,或清淡灰白不能作膿,即所蓄微漿,仍是初時之血水。

 

而漿薄無以化膿者,總屬血氣大虛之候,若不速治,必成內攻外剝之證,宜急用六物煎,或六氣煎加減治之,或保元湯,或十全大補湯加人乳,好酒與服亦妙。

 

欲辨脾胃強弱,當於飲食二便察之。

 

飲食雖少而大便堅者,脾胃之氣猶可也,但微加調補,以能食為貴。

 

若大便不實,或見溏瀉,則最為可畏。

 

蓋一瀉則漿停,瀉止則灌滿矣。

 

速宜用溫胃飲,甚者用陳氏十二味異功散主之。

 

如痘當作膿之時,猶是空殼,此血不附氣也。

 

血既不至,則毒何由化?宜五物煎,或四物湯,或紫草散加蟬退主之。

 

如頂陷膿少,或服內托藥而暫起復陷者,血氣大虛故也,宜十全大補湯倍加參,耆,當歸,糯米,煎成和人乳,好酒服之,此助灌之妙法也。

 

●灌膿三朝之內,若身涼而痘色灰白,或不進飲食,或寒氣逆上而為嘔吐,或腹脹,或泄瀉而手足逆冷,此皆純陰無陽之證也,急宜用保元湯加二仙散,連進數服;甚者必須九味異功煎,或陳氏十二味異功散,皆可擇用。

 

若寒戰咬牙泄瀉等證,俱同此治。

 

●手足灌膿飽滿者,方見脾胃之強,氣血之足也。

 

若色見灰白,漿水清薄,或癟不起者,此必脾胃之弱也。

 

或灌漿已完,而四肢猶有不灌者,恐終變癢之證,宜快斑越婢湯,或六氣煎加防風,白芷以達之,庶無陷伏之患。

 

若毒有未透,亦恐關節之處,靨後致生癰毒。

 

●癢不止者,雖曰氣血俱虛,然亦由火力不足,故不作痛而作癢也,宜六氣煎,或五物煎加防風,白芷,木香,蟬退主之。

 

<心鑑>曰:氣愈虛則愈癢,當用保元湯倍黃耆以助表,少加芍藥以制血,其癢自止。

 

若將靨發癢,此毒退血活,新肉和暢,自然之理也,不必治之。

 

●灌膿痛楚不止者,氣滯也,少下保元湯加山查,木香以行滯氣。

 

如膿色盛滿,大下四苓散利之而痛自止。

 

●痘瘡起發之後,不作膿有四證:有內虛而不灌者,專宜托補氣血,治法如前。

 

有感風寒,邪居膚腠而不灌者,宜溫散之,以柴葛桂枝湯加黃耆,白芷。

 

有熱毒熾盛身壯熱,津液乾涸,小便赤熱而不灌者,宜托裏解毒利小便,以紫草飲子,或用辰砂六一散解之,俟熱退後,方可用保元湯。

 

熱甚者,大連翹飲。

 

若大便堅熱,數日不通而不灌者,宜豬膽導之,使氣得疏通,則營衛和暢,不然恐成黑陷也。

 

有觸穢氣而不灌者,外宜薰解,用胡荽酒,或辟邪丹,內服紫草木香湯,或紫草快斑湯。

 

●程氏曰:凡頂陷無膿者為逆,但得根窠紅潤,血猶不散,急用保元湯和芎,歸,白芍,丁香,糯米煎熟,加人乳,好酒溫服。

 

若色白如水晶,內無膿者,治亦同。

 

但得膿痘相間者猶可治,若純是水晶色者決死。

 

若地紅血散有熱者,去丁香,加白芍,地骨皮以斂血退熱。

 

若寒戰咬牙,宜以木香散,異功散選用。

 

●程氏曰:凡正壯之時,有痘雖起壯而皮膚無力,按之水漿就出,雖肉色不暗,此乃名為假壯,至十一,二日決不能回漿結靨,內攻而死,可急用保元湯加丁香,川芎,糯米,提氣灌膿自愈。

 

此即名內托也。

 

凡內托之法,即保元湯加川芎,丁香便是,不必<千金>內托也,但按本方佐使用之。

 

●痘將灌膿之時,忽面上有乾靨者,即倒陷證也,宜速用八珍湯或六物煎加金銀花,牛蒡子,連翹,麻黃之屬,水煎熟,調獨聖散服之。

 

服藥後,若乾者復起作膿,未乾者即壯而飽滿,或空地處再出補空小痘者上也。

 

若痘不作膿,空處或發癰毒者次也。

 

若連進三服而乾者不腫,未乾者不飽滿,補痘不多,則最險證也,宜以十全大補湯加金銀花調治之。

 

●灌膿時發白泡如彈子者,用棗鍼刺去其水,外以滑石末敷之,內服保元湯加石榴皮,茯苓以利皮膚之水。

 

如發紫泡,乃毒溢皮膚之上也,此證必危。

 

●瘡爛成片,膿水不乾者,用滑石末敷之,或敗草散敷之,加珍珠尤妙。

 

●痘瘡有重出者,凡痘瘡破損潰爛處,但得復腫復灌,不致乾枯,或於原無痘處復出一層,如初出之狀,亦以漸起發灌膿者,此皆餘毒未盡,賴裏氣充實,毒不得入,故猶出於表而不成倒陷,是皆逆中之順證也。

 

但痘瘡重出一番,必其人能食而大便堅,乃足以勝其再作之毒,自無足慮也。

 

如食少而大便潤者,宜用十全大補湯之類,補而調之。

 

若自利者,宜陳氏十二味異功散,肉豆蔻丸主之。

 

蓋病久氣虛,惟利溫補,不可再解毒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6 06:43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