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謨集小兒則上外感發熱治法二十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5 23:39: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謨集小兒則上外感發熱治法二十一

 

 

●凡小兒無故發熱,多由外感風寒。

 

若寒邪在表未解者,必有發熱頭痛,或身痛無汗,或鼻塞流涕,畏寒拘急,脈見緊數者是也。

 

凡暴感者,極易解散,一汗可愈。

 

但察其氣血平和,別無實熱等證,或但倦怠昏睡者,則但以四柴胡飲,或五柴胡飲為主,酌兒大小而增減其劑。

 

此法先固其中,次解其表,庶元氣無傷,而邪且易散,最為穩當極妙之法。

 

有云小兒何虛,乃堪此補,及又有補住邪氣之說,皆寸光昧理之談,不可信也。

 

若胃氣微見虛寒者,宜五君子煎加柴胡,或以理陰煎加減用之最妙。

 

元氣頗強而能食者,宜正柴胡今。

 

兼內熱火盛而外邪未解者,宜一柴胡飲,或錢氏黃龍湯。

 

壯熱火盛往來寒熱者,宜柴芩煎。

 

寒氣盛者,宜二柴胡飲。

 

寒邪盛而中氣微虛者,宜五積散。

 

傷寒見風,身熱兼嗽而中氣不虛者,宜柴陳煎。

 

若中氣不足而兼熱兼嗽者,宜金水六君煎。

 

冬受寒邪,至春夏而發熱者,是為小兒正傷寒,但取效稍遲,然治法不能外此。

 

●新按:余之仲兒,生於乙卯五月,於本年初秋,忽爾感寒發熱,脈微緊。

 

然素知其臟氣屬陰,不敢清解,遂與芎,蘇,羌,芷,細辛,生薑之屬,冀散其寒,一劑下咽,不惟熱不退而反大瀉作,連二日瀉不止而喘繼之,愈瀉則愈喘。

 

斯時也,將謂其寒氣盛耶,何以用溫藥而反瀉?將謂其火刑金耶,豈以清瀉連日而尚堪寒涼?將謂表邪之未除耶,則何以不利於疏散?束手無策,疑懼已甚,且見其表裏俱劇,大喘垂危,又豈淺易之劑所能挽回?因沉思良久,漸有所得,乃用人參二錢,生薑五片,煎汁半盞,然未敢驟進,恐再加喘,必致不救。

 

因用茶匙挑與二,三匙,即懷之而旋走室中,徐察其呼吸之進退,然喘雖未減,而亦不見其增甚,乃又與三,四匙,少頃,則覺其鼻息似乎少舒,遂放膽與小鍾,更覺有應,自午及酉,完此一劑。

 

適一醫至,急呼曰:誤矣,誤矣! 焉有大喘如此而尚可用參者?速宜以抱龍丸解之。

 

余諾之而不聽。

 

乃復以人參二錢五分,如前煎湯,自酉至子盡其劑,劑完而氣息遂平,齁齁大睡,瀉亦止而熱亦退矣。

 

此所以知其然者,觀其因瀉反喘,豈非中虛?設有實邪,自當喘隨瀉減,是可辨也。

 

向使誤聽彼醫,易以清利,中氣一脫,即當置之死地,必仍咎余之誤用參也。

 

孰是孰非,何從辨哉。

 

余因紀此,以見溫中散寒之功,其妙有如此者。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5 23:12 , Processed in 0.12499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