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五慢脾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2:42: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五慢脾風

 

慢脾風

 

慢脾風者,急驚傳慢驚,慢驚而後成脾風,故脾風者,純陰之症也。

 

蓋由慢驚,亦有虛熱而便閉,痰塞氣壅,便誤為實熱,妄用巴、黃,以下痰行便;或投腦、麝,以通竅涼臟,致使陰氣愈盛,陽氣愈虛,幸不死而成此候。

 

又有一名虛風,因吐瀉日久,風邪入於腸胃,乃大便不禁,面色虛黃,脾氣已脫,真元已虧,繼此發熱,即是慢脾,故不必皆由急驚傳至,男子以瀉得之為重,女以吐得之為重,其候面青舌短,頭低眼合,吐舌切牙,聲音沉小,睡中搖頭,四肢微搐,冷而不收,身則有冷有熱,痰涎凝滯,神志昏迷,手空摸人,沉沉喜睡,逐風則無風可逐,療驚則無驚可療,乃至重之候,十難救一二也。

 

其脈沉微遲緩,其紋紅紫絲於風關者輕。

 

若青絲紫絲黑絲,隱隱相雜於風關者重,於氣關者為更重。

 

治法大要,生胃養脾,回陽益志,鎮心定魄,化痰順氣而已。

 

若眼半開半合,手足不冷,二便皆難,此尚有陽症,須溫和化痰理氣,不可即用回陽。

 

然亦不可因有陽症而用清涼之劑,此僅虛火往來,會成如陽症耳。

 

若至身額汗多,頻嘔腥臭,瀉遺黑色,氣急殊常,是脾胃絕,及命關有青黑紫絲,隱隱相雜,或至射甲,純黑色者,並皆不治。

 

凡診三歲以上,須看男左女右,虎口三關。

 

左手之紋應在心肝,右手之紋應在脾肺。

 

青者,主驚。

 

紫者,風邪在表。

 

淡紅者,寒熱在表。

 

深紅者,傷寒痘疹,青而紅者,驚熱。

 

紋亂則病久。

 

紋細則腹前多啼,乳食不消。

 

紋粗直射甲,驚風惡候。

 

紋黑者,不救。

 

見於風關為輕氣關為重,過於命關,為難治。

 

然介賓曰:三關乃手陽明之浮絡,不足以候臟腑之氣,且有病無病,紋色常見,難有濃淡之殊,何足辨其雷驚水驚,或風或食之確?近者習以為常,全不究脈,及考《內經》,並無三關名目,惟《脈經》云:有察手魚之色,是概言診法,非獨小兒也。

 

故診小兒者,必察氣口之脈,面部之色,呼吸之聲,或兼察手魚可也。

 

但小兒三歲以下,純陽之體,脈來周行駛而應指疾,七至為率,太過為數,不及為遲。

 

且小兒易虛易實,動靜之間,脈有變遷,故脈之七八,亦難為準,必於色候手魚兼察可也。

 

(寸口者,脈之大會,但小兒氣血未定,其脈常大常小,常數常滑,寸口難憑。

 

故取三關占之,亦謂此處為手太陰肺經散見之余耳。) 

 

小兒睡中驚動者,因臟腑嬌嫩,血氣未固,神氣浮越,且多由心腎不足所致。

 

蓋天之神氣在於日月,人之神氣在於兩目,寤則棲於心,寐則歸於胃。

 

心腎既虛,則神無所依,氣無所歸,不能寧攝,故睡中驚動也。

 

若平居聞響跳掣,睡中驚哭者,由肝肺有虧,魂魄受傷,精神失守故也。

 

宜補肝肺,不可用驚風藥治之。

 

即驚風多是熱症,蓋心有熱而肝有風,二臟乃陽中之陽,二陽相鼓,風火相搏,肝魂心神浮越而成矣。

 

惟宜導去心經邪熱,其驚自散。

 

且每臟俱有陰陽,如肝氣為陽為火,肝血為陰為水,肝氣旺則肝之血愈衰火妄動,則水被煎熬益甚,火旺陰消,勢所必至。

 

況小兒多稟腎陰不足,虛火內動,熱極生風,風從火出,非外症也。

 

故尤宜滋水,是以最忌風藥者,辛能助熱,風能燥血也。

 

忌辛藥者,走散真陰也。

 

忌驚藥者,寒傷胃氣也。

 

忌瀉肺者,子氣虛而母愈虛也。

 

忌伐肝者,肝未平而脾先困也。

 

用藥太溫,則消無陽;用藥太冷,則傷真氣。

 

截驚截搐者,未得病原之至,輕攻輕下者,何如固本之方?有餘者,病氣也。

 

不足者,元氣也。

 

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故宜認患預防,斯少失矣。

 

若至口中出血,或瀉黑血,惡叫兩三聲者,是心絕也。

 

目睛反轉,爪甲青黑者,是肝絕也。

 

瀉無止息者,是脾絕也。

 

吐止又吐者,是胃絕也。

 

兩目不開不合,忽作鴉聲者,是肺絕也。

 

口吐白沫者,是腎絕也。

 

並四肢俱軟,神昏氣促,通關不嚏者,並皆不治。

 

慢驚者,屬木火土虛也。

 

未虛則搐而力小,似搐而不甚搐,《經》曰:木不及。

 

曰委和其症,搖動注恐。

 

謂手足搐動,腹注泄,心恐恐也。

 

火虛則身口氣冷,土虛則吐瀉露貼,故其治合宜溫補。

 

至於慢脾,陰氣極盛,胃氣極虛,病傳已極,總歸虛處,推脾所受,故曰脾風,即慢驚傳變而為極虛之候,初非別有一名也。

 

凡急驚手足發搐,切不可按伏,待其自定,蓋風力遍行經絡,自然息止不傷。

 

夫筋乃肝之合,若一用力按束,則經絡為風邪痰氣所閉,氣血偏勝,致成固疾,至老難治矣。

 

驚疳吐瀉,症候雖四,其原則一。

 

驚者,火乘肝之風木也。

 

疳者,熱乘脾之濕土也。

 

吐者,火乘胃膈而上行也。

 

瀉者,火乘脾與大腸而下注也。

 

夫乳者,血從金化而大寒,小兒食之,肌肉充實,然其體為水,故傷乳過多,反從濕化,湯熱相兼,吐利作矣。

 

醫者,過用燥熱峻攻,則去濕留熱,熱病生焉。

 

或謂小兒純陽之體,多以清涼施治,其說亦誤。

 

蓋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而天癸至。

 

天癸者,陰氣也。

 

陰氣未至,故曰:純陽,原非謂陽氣有餘之論,特稚陽耳。

 

稚陽之陽,其陽幾何?使陽本非實,而誤用寒涼,則陰既不足,又伐其陽,多致陰陽兩敗脾腎俱傷,又將何所倚賴,而望其生長耶?!故貴宜審其稟賦,陰陽偏盛,而濟之以平,斯無弊矣。

 

急驚多在初病,尚為實症。

 

或因驚觸,或因風熱,或因痰熱,或因食鬱,隨所因而施治,佐以驚門類藥,從標清理。

 

至於慢驚、慢脾,用投治未當,由客病而累及本病,客邪之去期難定,依希之元氣無幾,苟罔顧本卻邪,猶徒宅而忘身矣。

 

此時絕不可用驚門類藥。

 

脾虛者,力補脾元;陰虛者,力滋真水;虛火旺者,甘溫退之;虛寒甚者,溫補保之。

 

正氣得力,微邪自解。

 

治客病者,以其元氣未甚虛,不必便為瞻顧,去病以保命也。

 

扶正氣者,以其元氣既甚虛,不容再有遷延,以致命也。

 

治病而罔顧人元氣,徒存治病之名,而無保命之實,噫嘻。

 

小兒驚風及泄瀉,並宜用五苓散,以瀉丙火,滲土濕,蓋內有肉桂能抑肝風而扶脾土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1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9 16:25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