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1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欬嗽辨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2:19: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欬嗽辨古

 

 

●河間曰:欬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

 

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

 

欬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動于脾濕,欬而為嗽也。

 

脾濕者,秋傷於濕,積于脾也。

 

故經曰:秋傷於濕,冬必欬嗽。

 

大抵素秋之氣宜清肅,而反動之,氣必上沖為欬嗽,甚則動于濕而為痰也。

 

假令濕在肝,經謂之風痰;濕在心,經謂之熱痰;濕在脾,經謂之濕痰,濕在腎,經謂之寒痰。

 

宜隨證而治之。

 

若欬而無痰者,以辛甘潤其肺,如蜜煎生薑湯,蜜煎橘皮湯之屬是也。

 

若欬而嗽者,當以治痰為先。

 

治痰者,必以順氣為主,是以南星,半夏勝其痰而欬嗽自愈;枳殼,陳皮利其氣而痰自下。

 

痰而能食者,大承氣湯微下之;痰而不能食者,厚朴湯疏導之,此治法之大體也。

 

●愚觀河間此說,謂治嗽當先治痰,因以南星,半夏之屬為主,似得治嗽之法矣。

 

此其意謂嗽必因痰,故勝其痰而嗽自愈,則理有不然也。

 

蓋外感之嗽,必因風寒,風寒在肺,則肺氣不清,所以動嗽,動嗽然後動痰,此風邪痰嗽之本,本於外感,非外感本於痰也。

 

又如內傷之嗽,必因陰虛,陰虛則水涸金枯,所以動嗽;脾虛腎敗,所以化痰。

 

此陰虛痰嗽之本,本於內傷,非內傷本於痰也。

 

今日治嗽當先治痰,豈求本之道乎?

 

然治外感之嗽者,誠惟二陳之屬為最效,又何故也?

 

蓋南星,半夏,生薑,陳皮,枳殼之類,其味皆辛,辛能入肺,辛能散寒,寒邪散則痰嗽自愈,此正所以治本,而實非以治痰也。

 

若內傷陰虛之嗽,則大忌辛燥,此輩豈堪輕用哉?

 

經曰:肺欲辛,以辛瀉之,此肺實者之宜辛也。

 

又曰: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此肺虛者之忌辛也。

 

氣味宜否之理,<內經>妙用如此,河間何以不察?

 

而謂南星,半夏之屬,但能治痰。

 

豈果治痰之標,便能治嗽之本乎。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19:44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