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2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山夜話-五行和五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 22:28: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山夜話-五行和五臟

 

五行說認為宇宙萬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和變化而成。

 

在《國語‧鄭語》中有「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尚書·洪範》中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牆;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牆作甘」的記載。

 

它指出了「五行」和「五味」(鹹、苦、酸、辛、甘)之間相互的內在的聯繫。

 

中醫根據五行的特性,來描述五臟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

 

如木性可曲可直,條順而暢達,肝屬木,其特點是喜條達而惡抑鬱,並有疏洩之功能;

 

火性溫熱而炎上,心屬火,其特點是心陽有溫煦之功能,心火易於上炎;

 

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之特性,脾屬土,其特點是有消化水穀,運輸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為氣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肅收斂,肺屬金,其特點是具有清宣肅降之功能;

 

水性潤下,有下行、閉藏之性,腎屬水,其特點是主水液代謝之蒸化排泄,並有藏精功能。


五行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剋、乘、侮的關係。

 

相生即相互資生和相互助長。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即相互制約和約束。

 

五行的相剋次序為: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如果五行相生相剋太過或不及,就會破壞正常的生剋關係,而出現相乘或相侮的情況。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對被剋的一行剋制太過。

 

比如,木過於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剋制木時,木就會過度地剋土,使土更虛,這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過,使剋它的一行無法制約它,反而被它所剋制,所以又被稱為反剋或反侮。

 

比如,在正常情況下水剋火,但當水太少或火過盛時,水不但不能剋火,反而會被火燒干,即火反剋或反侮水。

 

相生相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而沒有剋,事物無所約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係。

 

只有保持相生相剋的動態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發生與發展。

相生相剋的關係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於解釋五臟之間的關係,臟腑間的病理影響,和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五臟之間相互資生的關係,可用五行相生來闡明。

 

如腎(水)藏精,肝(木)藏血,腎精可化生肝血,此即腎水滋養肝木,即水生木;

 

肝(木)藏血,心(火)主血脈,肝之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功能正常,則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此即肝木上濟心火,即木生火;

 

心(火)主血脈,又主神志,脾(土)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又主統血,心之陽熱可以溫運脾陽,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榮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溫脾土,即火生土;

 

脾(土)能轉輸精微,益氣以充肺(金),從而維持肺主氣之功能,此為脾氣生養肺氣,即土生金;

 

肺(土)主氣,職司清肅,腎(水)主藏精納氣,肺氣肅降則有助於腎精之閉藏和氣之攝納,肺氣肅降,水道通調,又能促進腎主水功能的發揮,此即肺金滋養腎水,即金生水。


同樣,五行相剋的關係也用於五臟間相互制約的關係。

 

如肺(金)氣清肅下降,氣機調暢,可以抑制肝(木)陽上亢,此即金剋木;

 

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洩脾(土)的壅滯,此即木剋土;

 

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氾濫,此即土剋水;

 

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此即水剋火;

 

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此即火剋金。

五行生剋也用於解釋臟腑間的病理影響。

 

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

 

脾病也可以影響肝,是土侮木;

 

肝脾同病互相影響,即木郁土虛或土壅木鬱;

 

肝病還可以影響心,為母病及子;

 

影響肺,為木侮金;

 

影響腎,為子病及母。

 

其他臟腑病變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剋乘侮的關係,說明這些在病理上相互影響。


中醫根據五行說來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

 

如木剋土,聯繫五臟,肝屬木,脾屬土,那麼肝就可以抑制脾,治脾往往肝脾共治,因而有「扶土抑木」的原則。

 

再如,肝色屬青,味屬酸,如有面色發青,喜食酸味等見症,一般可診斷肝經受病。

 

像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勝枚舉。

 

總的說來中醫無論在診病、辯證、治療、用藥等各方面,都離不開五行說的。


五行生剋關係,也用於精神對五臟功能的影響。

 

《素問》說:

 

"怒傷肝,悲勝怒";

 

"喜傷心,恐勝喜";

 

"思傷脾,怒勝思";

 

"憂傷肺,喜勝憂";

 

"恐傷腎,思勝恐"等,即是運用五行相剋關係來調整情志,從而治療精神性病症。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五臟之間就是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共同維持整體的內環境穩定狀態,五行說以相生相剋論述五臟之間相互聯繫和協調平衡關係。

 

當五臟之間正常的生剋制化調節受到破壞,就會出現相乘相侮的現象,就是病理狀態。

 

在臨床,用五行生剋乘侮規律不僅能說明疾病的傳變,瞭解病情的預後;

 

而且能調理各臟腑功能,做出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傳統中醫不僅認為人體自身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小宇宙,它還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五體、五官等與自然界的五方、四季、五味等有相應的關係,這樣就把人體與自然環境統一起來,反映了人體與宇宙之間的相互收受通應關係,恰好體現了「天人合一」觀。

 

如春應於東方,風氣主令,故氣候溫和,陽氣生發,萬物滋生,人體之肝氣與之相應,故肝氣旺於春。


此外,關於人體與外界環境,如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的關係,中醫學亦是用五行之規律來加以說明的,在此不一一列舉說明。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18:51 , Processed in 0.68749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