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卷二十二 針刺類 針分三氣失宜為害304】
(《靈樞‧九針十二原篇》《小針解篇》)
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濁氣在中,清氣在下。
故針陷脈則邪氣出,針中脈則濁氣出,針大深則邪氣反沉,病益(《靈樞‧九針十二原篇》。
邪氣在上者,賊風邪氣也。
濁氣在中者,水穀之氣也。
清氣在下者,寒濕之氣也。
陷脈諸義,具如下文;但缺取清氣在下之義,或有所失。)
故曰皮肉筋脈各有所處,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
(經絡疾病各有所處,九針各不同形,故其任用亦各有所宜也。)
無實無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是謂甚病,病益甚。
(無實者,無實實也。
無虛者,無虛虛也。
反而為之,不惟不治病,適所以增病。)
取五脈者死,取三脈者 ,奪陰者死,奪陽者狂,針害畢矣。
(五脈三脈,義如下文。
音匡,衰殘也。)
《小針解》曰︰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者,言邪氣之中人也高,故邪氣在上也。
(此釋上文之義也。
傷於風者,上先受之,故凡八風寒邪之中人,其氣必高而在上。)
濁氣在中者,言水穀皆入於胃,其精氣上注於肺,濁溜於腸胃,言寒溫不適,飲食不節,而病生於腸胃,故命曰濁氣在中也。
(水穀入胃,其清者化氣,上歸於肺,是為精氣。
若寒溫失宜,飲食過度,不能運化,則必留滯腸胃之間而為病,此濁氣在中也。)
清氣在下者,言清濕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故曰清氣在下也。
(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故凡清濕地氣之中人,必在下而從足始。)
針陷脈則邪氣出者,取之上。
(諸經孔穴,多在陷者之中,如刺禁論所謂刺缺盆中內陷之類是也。
故凡欲去寒邪,須刺各經陷脈,則經氣行而邪氣出,乃所以取陽邪之在上者。)
針中脈則濁氣出者,取之陽明合也。
(陽明合穴,足三裡也。
刺之可以清腸胃,故能取濁氣之在中者。)
針大深則邪氣反沉者,言淺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則邪氣從之入,故曰反沉也。
(反沉,病益深也。)
皮肉筋脈各有所處者,言經絡各有所主也。
(皮肉筋脈,各有淺深,各有所主,以應四時之氣也。)
取五脈者死,言病在中,氣不足,但用針盡大瀉其諸陰之脈也。
(五脈者,五臟五輸也。
病在中,氣不足,而復盡瀉其諸陰之脈,故必死。)
取三陽之脈者,唯言盡瀉三陽之氣,令病患 然不復也。
(手足各有三陽,六腑脈也,六腑有六輸。
若不知虛實而盡瀉之,令人 然羸敗,形氣不可復也。)
奪陰者死,言取尺之五裡,五往者也。
(奪陰者死,奪臟氣也。
尺之五裡,尺澤後之五裡也,手陽明經穴,禁刺者也。
詳見後六十一。)
奪陽者狂,正言也。
(正言,即如上文取三陽之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