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卷二十 針刺類 四時之刺263】
(《靈樞‧本輸篇》《四時氣篇》《素問‧水熱穴論》《靈樞‧寒熱病篇》《終始篇》)
春取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靈樞‧本輸篇》)。
此下言經絡淺深兼諸輸而分主四時也。
絡脈者,十二經之大絡,如手太陽列缺之類是也。
諸滎 者,十二經之滎穴,如手太陰魚際之類是也。
絡淺滎微,皆應春氣。
春以少陽之令,將升未升,其氣在中,故刺之者在絡在滎,皆中取於大經分肉之間,因其間甚而可深可淺也。)
夏取諸 孫絡,肌肉皮膚之上。
(諸 者,十二經之 穴,如手太陰經太淵之類是也;絡之小者為孫絡,皆應夏氣。
夏以老陽之令,陽盛於外,故宜淺刺於諸 孫絡及肌肉皮膚之上也。)
秋取諸合,餘如春法。
(諸合者,十二經之合穴,如手太陽尺澤之類是也。
諸合應秋,故宜取之。
秋以少陰之令,將降未降,氣亦在中,故餘如春法,謂亦宜中取於大經分肉之間,而可淺可深也。)
冬取諸井諸 之分,欲深而留之。
(諸井者,十二經之井穴,如手太陰少商之類是也。
諸 者,臟腑之 ,如肺 心 之類是也,非上文五 之謂。
諸井諸藏,皆主冬氣。
冬以老陰之令,陽氣伏藏,故宜取井 ,欲其深而久留之也。)
此四時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舍,臟之所宜。
(處,上聲,謂氣之所居也。)
黃帝問於岐伯曰︰夫四時之氣,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為定?(《靈樞‧四時氣篇》。
定,一本作寶。)
岐伯答曰︰四時之氣,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氣穴為定。
(時氣所在,即氣穴也。)
故春取經,血脈分肉之間,甚者深刺之,間者淺刺之。
(春取經,即前篇大經分肉之間也。
甚者深,間者淺,義俱如前。)
夏取盛經孫絡,取分間,絕皮膚。
(盛經孫絡,皆陽分也。)
秋取經 ,邪在腑,取之合。
冬取井滎,必深以留之。
(邪在腑,謂秋陰未盛,陽邪猶在陽分也。
本篇詳義見下文。)
帝曰︰春取絡脈分肉何也? (《素問‧水熱穴論》。
本論之義,即所以釋前篇也。)
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氣始生,肝氣急,其風疾,經脈常深,其氣少,不能深入,故取絡脈分肉間。
(春屬木,木應肝,肝主風。
春刺絡者,刺肝邪也。
風木之邪雖為急疾,然春風本柔,將達於外,經脈常深,邪非深入,故當取絡脈之穴如前篇,及分肉間也。)
帝曰︰夏取盛經分腠何也?岐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氣始長,脈瘦氣弱,陽氣流溢,熱熏分腠,內至於經,故取盛經分腠,絕膚而病去者,邪居淺也。
(夏屬火,火應心,心主熱。
夏令陽浮於外,熱熏分腠,氣在盛經孫絡之間。
故夏取盛經分腠者,治在陽分,所以去心邪也。)
所謂盛經者,陽脈也。
(謂手足三陽及十二經之經穴,如手太陰經渠之類,凡夏氣所在者,即陽脈也。)
帝曰︰秋取經俞何也?
岐伯曰︰秋者金始治,肺將收殺,金將勝火,陽氣在合,陰氣初勝,濕氣及體,(經俞者,諸經之經穴俞穴也。
俞應夏,經應長夏,皆陽分之穴。
秋屬金,金應肺,令主收殺。
其時金將勝火,陽氣尚在諸經之合。
陽氣初衰,陰氣初勝,故寒濕之氣及體。)
陰氣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瀉陰邪,取合以虛陽邪,陽氣始衰,故取於合。
(陰氣未深,猶在陽分,故取經俞以瀉陰邪。
陽氣始衰,邪將收斂,故取合穴以虛陽邪也。
皇甫士安云︰是謂始秋之治變。)
帝曰︰冬取井滎何也?
岐伯曰︰冬者水始治,腎方閉,陽氣衰,少陰氣堅盛。
巨陽伏沉,陽脈乃去,(井應冬,滎應春也。
冬屬水,水主腎,水王於冬,其氣閉藏也。
少陰,腎也;巨陽,膀胱也;二經表裡,陰氣方盛,所以陽脈衰去。)
故取井以下陰逆,取滎以實陽氣。
(取井以下陰逆,抑有餘也;取滎以實陽氣,扶不足也。)
故曰冬取井滎,春不鼽衄。
此之謂也。
(皇甫士安云︰是為初冬之治變。
鼽音求。)
春取絡脈,夏取分腠,秋取氣口,冬取經輸,(《靈樞‧寒熱病篇》。
春夏之取,與前四時氣篇、水熱穴論皆同。
秋取氣口者,手太陰肺脈應秋金也。
冬取經輸者,經穴通藏氣,藏主冬也。)
凡此四時,各以時為齊。
(齊義見下文。)
絡脈治皮膚,分腠治肌肉,氣口治筋脈,經輸治骨髓。
(絡脈浮淺,故治皮膚;分腠有理,故治肌肉;氣口者脈之大會,故治筋脈;經輸連臟,故治骨髓。
按︰此言經輸者,總言經穴也,非上文經俞之謂。
蓋彼以五輸言,故云秋取經俞,冬取井滎;此以內外言,故云絡脈治皮膚,經輸治骨髓 也。
當解其意。)
春氣在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靈樞‧終始篇》)。
此言病氣之中人,隨時氣而為深淺也。
按︰《四時刺逆從論》曰︰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中。
與本篇若異者何也?蓋本篇言病邪之應時令,有表有裡。
四時刺逆從論言人氣之合天地,有升有降。
義本不同,非矛盾也。
詳見下章。)
刺此病者,各以其時為齊。
(齊,劑同,藥曰藥劑,針曰砭劑 也。
春夏陽氣在上,故取毫毛皮膚,則淺其針;秋冬陽氣在下,故取分肉筋骨,則深其針,是以時為齊也。)
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齊;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齊。
(此又於四時之中,而言肥瘦之異也。
肥人肉濃,淺之則不及,故宜秋冬之齊。
瘦 人肉薄,深之則太過,故宜春夏之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