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5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 卷十九 針刺類 用針虛實補瀉252】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21:55: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經 卷十九 針刺類 用針虛實補瀉252

 

 

(《靈樞‧九針十二原篇》《小針解》《素問‧寶命全形論》)

 

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靈樞‧九針十二原篇》)。

 

此篇言用針之要,全憑虛實以為補瀉,實即補也,泄即瀉也。)

 

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

 

(宛,鬱同。

 

陳,積也。

 

除之去其滯,虛之泄其邪也。)

 

大要曰︰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徐出針而疾按之為補,故虛者可實。

 

疾出針而徐按之為瀉,故實者可虛。)

 

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實之與虛,在有氣無氣耳。

 

氣本無形,故若有若無。

 

善察之者,神悟於有無之間也。)

 

察後與先,若存若亡,(察後與先,求病所急而治分先後也。

 

若存若亡,察氣之行與不行,以為針之去留也。)

 

為虛為實,若得若失,(欲虛而虛,欲實而實,是得法也。

 

粗工妄為,則失之矣。)

 

虛實之要,九針最妙,(各有所宜之要也。)

 

補瀉之時,以針為之。

 

(當補當瀉,用有其時,在氣會之頃。

 

詳如下文。)

 

瀉曰必持內之,放而出之,排陽得針,邪氣得泄,(凡用瀉者,必持內之,謂持之堅而入之銳也。

 

放而出之,謂因其氣來,出之疾而按之徐也。

 

故可排開陽道以泄邪氣。)

 

按而引針,是謂內溫,血不得散,氣不得出也。

 

(凡用補者,必按其穴而引退 其針,是謂內溫,故血不散、氣不出而虛者實矣。)

 

補曰隨之,隨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若蚊虻止,(此下皆言補法也。

 

隨者,因其氣去,追而濟之也。

 

妄,虛妄也。

 

意若妄之,言意會於有無之間也。

 

若行若按,言行其氣按其處也。

 

若蚊虻 止,言當輕巧無跡而用得其精也。)

 

如留如還,去如弦絕,(留,留針也。

 

還,出針也。

 

去如弦絕,輕且捷也,故無損而能補。)

 

令左屬右,其氣故止,外門已閉,中氣乃實,(右手出針,左手隨而按捫之,是令左屬右也。

 

故門戶閉於外,中氣實於內。)

 

必無留血,急取誅之。

 

(凡取血絡者,不可使有留血,宜急去之也。)

 

持針之道,堅者為寶,正指直刺,無針左右,(堅而有力,則直達病所。

 

正而不斜,則必中氣穴。)

 

神在秋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脈者,刺之無殆。

 

(醫之神見,在悉秋毫,必精必確,加意病者,詳審血脈,然後刺之,庶無危殆。)

 

方刺之時,必在懸陽,及與兩衛,(懸,猶言舉也。

 

陽,神氣也。

 

凡刺之時,必先舉神氣為主,故曰懸陽。

 

兩衛者,衛氣在陽,肌表之衛也;脾氣在陰,臟腑之衛也。

 

二者皆神氣所居,不可傷犯,凡用針者,首宜顧此,故曰兩衛。

 

師傳篇曰︰脾者主為衛。

 

詳藏象類二十九。)

 

神屬勿去,知病存亡。

 

(此即懸陽之義,故存亡系之。)

 

血脈者,在 橫居,視之獨澄,切之獨堅。

 

(上文言神氣之所居,此言血脈之所在也。

 

視之獨澄者,必欲索其隱。

 

切之獨堅者,必欲拔其本也。)

 

帝曰︰何如而虛?何如而實(《素問‧寶命全形論》。

 

此下言虛實之治,並及諸所當慎也。)

 

岐伯曰︰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

 

(此節詳注見下文。)

 

《小針解》曰︰所謂虛則實之者,氣口虛而當補之也。

 

滿則泄之者,氣口盛而當瀉之也。

 

(此與下文針解篇皆釋前篇之義,但此以氣口言虛實,彼以針下氣至言虛實,義雖若異,然互有發明,皆當察也。)

 

宛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

 

邪盛則虛之者,言諸經有盛者,皆瀉其邪也。

 

(此云瀉其邪,與下文出針勿按義同。)

 

徐而疾則實者,言徐內而疾出也。

 

疾而徐則虛者 ,言疾內而徐出也。

 

(此二句釋義其用似反,當以下文針解篇者為得。)

 

言實與虛若有若無者,言實者有氣,虛者無氣也。

 

察後與先若亡若存者,言氣之虛實,補瀉之先後也,察其氣之已下與常存也。

 

(已下,言已退也。)

 

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者,言補者 然若有得也,瀉則恍然若有失也。

 

(此釋與下編不同,其義皆通。

 

音弼,詩云︰威儀 。)

 

《針解篇》︰黃帝問曰︰願聞九針之解,虛實之道。

 

(自此至下文補瀉之時,九針之名者,皆釋前九針十二原篇之義。)

 

岐伯對曰︰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

 

滿而泄之者,針下寒也,氣虛乃寒也。

 

(針下熱者,自寒而熱也,熱則正氣至而虛者實矣,故為補。

 

針下寒者,自熱而寒也,寒則邪氣去而實者虛矣,故為瀉。

 

此釋當與上解者參閱。)

 

宛陳 則除之者,出惡血也。

 

邪盛則虛之者,出針勿按。

 

(出針勿按,即瀉其邪也。

 

本經宛、菀皆通用,通作鬱。)

 

徐而疾則實者,徐出針而疾按之。

 

疾而徐則虛者,疾出針而徐按之。

 

(針下得氣已盛而徐出之,則經脈無傷,疾按之則真氣不泄,此補法也,故能實。

 

若針已及病而疾出之,徐按之,則菀滯行,邪氣去,此瀉法也,故能虛。)

 

言實與虛者,寒溫氣多少也。

 

(寒為虛,溫為實;氣少為虛,氣多為實。)

 

若無若有者,疾不可知也。

 

(氣至之有無,針下之虛實,誠不易知也。

 

疾不可知故若無,明能察之故若有。)

 

察後與先者,知病先後也。

 

(病有標本,先者為本,後者為標。)

 

為虛與實者,工勿失其法。

 

若得若失者,離其法也。

 

(虛當補,實當瀉,法不可失也。

 

若有得若有失者,粗工妄為,離其法耳。)

 

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者,為其各有所宜也。

 

(九針之用,各有所宜。

 

詳見前二章。)

 

補瀉之時者,與氣開闔相合也。

 

(氣至應時謂之開,已過未至謂之闔。

 

補瀉之時者,凡諸經脈氣晝夜周行五十度,各有所至之時,如經絡類營氣衛氣營運之次二章者是也。

 

故《衛氣行篇》曰︰謹候其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

 

此所謂補瀉之時也。

 

又若針下氣來謂之開,可以迎而瀉之;針下氣去謂之闔,可以隨而補之。

 

此皆針與氣開闔相合之義。)

 

九針之名各不同形者,針窮其所當補瀉也。

 

(各不同形,故補 瀉各有所用。)

 

刺實須其虛者,留針,陰氣隆至,乃去針也。

 

刺虛須其實者,陽氣隆至,針下熱,乃去針也。

 

(自此至下文神無營於眾物者,皆釋前寶命全形論之義。

 

陰氣隆至,針下寒也,陽邪已退,實者虛矣。

 

陽氣隆至,針下熱也,元氣已復,虛者實矣。

 

故皆可去針也。)

 

經氣已至慎守勿失者,勿變更也。

 

(慎守勿失勿變更者,戒其主持不定,多生惑亂,不惟無益,反招損也。)

 

淺深在志者,知病之內外也。

 

(內宜刺深,外宜刺淺,最當在意,不可忽也。)

 

近遠如一者,深淺其候等也。

 

(深者取氣遠,淺者取氣近,遠近雖不同,以得氣為候則如一也。)

 

如臨深淵者,不敢墮也。

 

(言行針之際,當敬慎若此也。)

 

手如握虎者,欲其壯也。

 

(持針如握虎,欲其堅而有力也。)

 

神無營於眾物者,靜志觀病患,無左右視也。

 

(神志不定,先從目始,目靜則神靜,神靜則志專,病以靜觀,方無失也,故無左右視。)

 

義無邪下者,欲端以正也。

 

(此即前篇正指直刺、無針左右之義。)

 

必正其神者,欲瞻病患目,製其神,令氣易行也。

 

(目者神之竅,欲正病者之神,必瞻其目,製彼精神,令無散越,則氣為神使,脈道易行也。)

 

所謂三裡者,下膝三寸也。

 

(三裡有二,此言足三裡,足陽明經穴也。

 

按︰此下言取穴之法,非本篇上下之義,意必他篇之文脫誤於此者。)

 

所謂跗之者,舉膝分易見也。

 

(跗之當作跗上,即足陽明沖陽穴也。

 

蓋三裡沖陽,一脈相貫,舉 膝下三裡而重按之,則沖陽之脈不動矣,故舉其膝分則易見也。)

 

巨虛者,蹺足 獨陷者。

 

(巨虛有二,上廉、下廉也。

 

蹺,舉也。

 

此言巨虛上廉當蹺足取之,在 骨外側獨陷者之中也。)

 

下廉者,陷下者也。

 

(此言巨虛下廉,又在獨陷者之下,蓋上廉下廉相去三寸耳。)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8:04 , Processed in 0.37498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