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3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 卷十七 疾病類 痿証219】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21:36: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經 卷十七 疾病類 痿証219

 

 

(《素問‧痿論》全)

 

黃帝問曰︰五臟使人痿何也?(五臟各有所合,故皆能使之痿。

 

痿者,痿弱無力,舉動不能也。

 

痿音威。)

 

岐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

 

(五臟所主不同,故痿生亦異。

 

筋膜者,按全元起曰︰人皮下肉上筋膜也。

 

蓋膜猶幕也,凡肉理臟腑之間,其成片聯絡薄筋,皆謂之膜,所以屏障血氣者也。

 

凡筋膜所在之處,脈絡必分,血氣必聚,故又謂之膜原,亦謂之脂膜。

 

膜、幕俱音莫。)

 

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 則生痿 也。

 

(肺痿者,皮毛痿也。

 

蓋熱乘肺金,在內則為葉焦,在外則皮毛虛弱而為急薄。

 

若熱氣留著不去,而及於筋脈骨肉,則病生痿 。

 

者,足弱不能行也。

 

音壁。)

 

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 而不任地也。

 

(心痿者,脈痿也。

 

心氣熱則火獨上炎,故三陰在下之脈,亦皆厥逆而上,上逆則下虛,乃生脈痿。

 

脈痿者,凡四肢關節之處,如樞紐之折而不能提挈,足脛縱緩而不能任地也。

 

挈,丘結切。)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

 

(肝痿者,筋痿也。

 

膽附於肝,肝氣熱則膽汁溢泄,故為口苦。

 

筋膜受熱則血液乾燥,故拘急而攣,為筋痿也。)

 

脾氣熱則胃乾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

 

(脾痿者,肉痿也。

 

脾與胃以膜相連而開竅於口,故脾氣熱則胃乾而渴。

 

脾主肌肉,今熱蓄於內,則精氣耗傷,故肌肉不仁,發為肉痿。)

 

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腎痿者,骨痿也。

 

腰者腎之府,其脈貫脊,其主骨髓,故腎氣熱則見証若此。)

 

帝曰︰何以得之?(此下言五痿之所由生也。)

 

岐伯曰︰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肺位最高,故謂之長。

 

復於心上,故謂之蓋。)

 

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肺志不伸,則氣鬱生火,故喘息有聲,發為肺鳴。

 

金臟病則失其清肅之化,故熱而葉焦。)

 

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 ,此之謂也。

 

(故曰,引古語也。

 

肺主氣以行營 衛,治陰陽,故五臟之痿,皆因於肺氣熱,則五臟之陰皆不足,此痿 之生於肺也。

 

五痿之証雖異,總皆謂之痿 。)

 

悲 哀大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胞絡者,子宮之絡脈也。

 

《評熱病論》曰︰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

 

故悲哀太甚,則心系急而胞絡絕,上下不交,亢陽內動,逼血下崩,令人數為溺血也。)

 

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痺,傳為脈痿。

 

(《本病》,古經篇名。

 

血失則大經空虛,無以滲灌肌肉,榮養脈絡,故先為肌肉頑痺而後傳為脈痿者,生於心也。)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欲不遂也。

 

意淫於外,入房太甚,陰氣傷也。

 

故宗筋弛縱,發為筋痿。

 

宗筋者聚於前陰,精傷於內,氣陷於下,故為白淫,即今之所謂帶濁也。)

 

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

 

(《下經》,古經也。

 

肝主筋,故使內而筋痿者,生於肝也。)

 

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痺而不仁,發為肉痿,(漸,有由來也。

 

以水為事,從事於卑濕之所也。

 

相,並也。

 

脾主肌肉而惡濕,濕著於肉,則衛氣不榮,故肌肉頑痺而為肉痿。

 

漬,蚤四切。)

 

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病生於脾也。)

 

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則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遠行勞倦,最能生熱,陽盛則內伐真陰,水不勝火,故主於腎。)

 

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

 

(熱甚則精髓乾涸,故骨枯而為痿,病生於腎也。)

 

帝曰︰何以別之?(此下辨五痿之色証也。)

 

岐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蠕者軟,微動貌,又曰蟲行貌。)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此下言治痿之法也。

 

論言者,即《根結篇》曰︰痿疾者取之陽明。

 

見經絡類三十。)

 

岐伯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閏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陽明,胃脈也。

 

主納水穀,化氣血,以資養表裡,故為五臟六腑之海而下潤宗筋。

 

宗筋者,前陰所聚之筋也。

 

為諸筋之會,凡腰脊溪谷之筋,皆屬於此,故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主筋。

 

(經脈之海者,衝脈為十二經之血海也,故主滲灌溪谷。

 

衝脈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夾臍上行,陽明脈亦夾臍旁,去中行二寸下行,故皆會於宗筋。)

 

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

 

(宗脈聚於前陰,前陰者,足之三陰陽明少陽及衝任督 蹺九脈之所會也。

 

九者之中,則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沖為經脈之海,此一陰一陽總乎其間,故曰陰陽總宗筋之會也。

 

會於氣街者,氣街為陽明之正脈,故陽明獨為之長。

 

帶脈者,起於季脅,圍身一周。

 

督脈者,起於會陰,分三岐為任沖 而上行腹背。

 

故諸經者,皆聯屬於帶脈,支絡於督脈也。)

 

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陽明虛則血氣少,不能潤養宗筋,故至馳縱。

 

宗筋縱則帶脈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為用。

 

此所以當治陽明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

 

帝曰︰善。

 

(諸經之所溜為滎,所注 為俞,補者所以致氣,通者所以行氣。

 

上文云獨取陽明,此復雲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蓋治痿者當取陽明,又必察其所受之經而兼治之也。

 

如筋痿者取陽明厥陰之滎俞,脈痿者取陽明少陰之滎俞,肉痿骨痿,其治皆然。

 

然筋脈肉骨,則各有所受之時月,如木病者在筋,火病者在脈,土病者在肉,金病者在皮毛,水病者在骨,知所受之淺深以調虛實,知時氣之盛衰以和逆順,則病可已矣。)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3:16 , Processed in 0.1875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