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0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 卷九 經絡類 陰陽內外病生有紀116】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20:42: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經 卷九 經絡類 陰陽內外病生有紀116

 

 

(素問皮部論 全)

 

黃帝問曰︰余聞皮有分部,脈有經紀,筋有結絡,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異。

 

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病之始終,願聞其道。

 

(皮有分部,言人身皮膚之外,上下前後,各有其位,而經絡筋骨,亦各有其次,如經脈、經筋、骨度、脈度、骨空等篇,皆詳明其道。

 

而凡生病者,亦各因其部而証有異也。)

 

岐伯對曰︰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

 

(皮之有部,紀以經脈,故當因經以察部也。)

 

陽明之陽,名曰害蜚,(害,損也。

 

蜚,古飛字。

 

陽明之陽,釋陽明之義也。

 

下準此。

 

害蜚者,當與後心主之陰名曰害肩者,相對參看。

 

按至真要等論曰︰陽明何謂也?曰兩陽合明也。

 

厥陰何也?曰兩陰交盡也。

 

蓋三陽之陽,惟陽明為盛,故曰合明。

 

三陰之陰,惟厥陰為盛,故曰交盡。

 

此云蜚者,飛揚也,言陽盛而浮也。

 

凡盛極者必損,故陽之盛也在陽明,陽之損也亦在陽明,是以陽明之陽,名曰害蜚。

 

如陰陽別論曰︰所謂陰者,真臟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

 

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

 

又如平人氣象論曰︰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脈無胃氣亦死。

 

總以陽衰為言,是即害蜚之類。)

 

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陽明之絡也,(上者,言手大腸經也。

 

下者,言足胃經也。

 

二經皆屬陽明,故視察之法相同。

 

凡其上下部中,有浮絡之見者,皆陽明之絡也。)

 

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痺,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絡盛則入客於經,陽主外,陰主內。

 

(此因陽明浮絡之色,而察陽明經病之異也。

 

凡病之始生,必自淺而後深,故絡脈之邪盛,而後入於經脈。

 

絡為陽,故主外。

 

經為陰,故主內。

 

如壽夭剛柔 篇曰︰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

 

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也。

 

凡後六經之上下,五色之為病,其陰陽內外皆同此。)

 

少陽之陽,名曰樞持,(樞,樞機也。

 

持,主持也。

 

少陽居三陽表裡之間,如樞之運,而持其出入之機,故曰樞持。)

 

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故在陽者主內,在陰者主出,以滲於內,諸經皆然。

 

(上者,手少陽三焦經也。

 

下者,足少陽膽經也。

 

凡二經部中有浮絡之見於外者,皆少陽之絡也。

 

其五色為病,皆與陽明者同。

 

然邪必由絡入經,故其有陽者主內,言自陽分而入於內也。

 

在陰者主出以滲於內,言出於經而滲於臟也。

 

此邪氣之序,諸經之皆然者。

 

按︰出字義,非外出之謂。

 

說文曰︰出,進也,象草木益滋,上出達也。

 

觀下文少陰經云︰其出者,從陰內注於骨。

 

與此出字相同。)

 

太陽之陽,名曰關樞,(關,衛固也。

 

少陽為三陽之樞,展布陽氣於中;太陽則衛固其氣而約束於外,故曰關樞。

 

陰陽離合論曰︰太陽為開。

 

辭異而義同也。)

 

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

 

(上者,手太陽小腸經。

 

下者,足太陽膀胱經。

 

二經色病皆如前。)

 

少陰之陰,名曰樞儒,(儒,說文︰柔也。

 

王氏曰︰順也。

 

少陰為三陰開闔之樞,而陰氣柔順,故名曰樞儒。)

 

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其入經也,從陽部注於經,其出者,從陰內注於骨。

 

(上者,手少陰心經。

 

下者,足少陰腎經。

 

二經色病俱如前。

 

其入也從陽部注於經,即自絡入經之謂。

 

其出者從陰內注於骨,謂出於經而入於骨,即前少陽經雲在陰者主出以滲於內之義。)

 

心主之陰,名曰害肩,(心主之陰,手厥陰之陰也。

 

厥陰者,兩陰交盡,陰之極也。

 

肩,任也,載也。

 

陽主乎運,陰主乎載。

 

陰盛之極,其氣必傷,是陰之盛也在厥陰,陰之傷也亦在厥陰,故曰害肩。

 

然則陽明曰害蜚,此曰害肩者,即陰極陽極之義。)

 

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

 

(上者,手厥陰心主也。

 

下者,足厥陰肝經也。

 

二經色病皆如前。

 

此但言心主,而又曰上下同法,則肝經在所遺耳。)

 

太陰之陰,名曰關蟄,(關者,固於外。

 

蟄者,伏於中。

 

陰主臟而太陰衛之,故曰關蟄,此亦太陰為開之義。)

 

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

 

(上者,手太陰肺經。

 

下者,足太陰脾經。

 

二經色病皆如前。)

 

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

 

(浮絡見於皮,故曰皮之部。)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留而不去,傳入於經,留而不去,傳入於腑,廩於腸胃。

 

(廩,積也,聚也。

 

中,去聲。)

 

邪之始入於皮也, 然起毫毛,開腠理; 然,豎起也,寒栗貌。

 

腠理,膚 腠之文理也。

 

音素,逆流曰 。)

 

其入於絡也,則絡脈盛,色變;(絡脈盛,色變異於常也。

 

即上文五色為病之義。)

 

其入客於經也,則感虛乃陷下;(感虛乃陷下,言邪所客者,必因虛乃深也。)

 

其留於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骨消,肉爍 破,毛直而敗。

 

(攣,急也。

 

,縱緩也。

 

消,枯竭也。

 

爍,銷爍也。

 

寒多則血脈凝澀,故為筋攣骨痛。

 

熱多則真陰散亡,故為筋 骨消等証。

 

破者,反側多而熱潰肌肉也。

 

毛直而敗者,液不足而皮毛枯槁也。

 

攣,閭員切,又去聲。

 

音矢。

 

爍,收勺切。

 

,劬允切。)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脈之部也,(十二經脈,各有其部,察之於皮,其脈可知,故曰皮者脈之部。)

 

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腑臟也,故皮者有分部,不與而生大病也。

 

帝曰︰善。

 

(經脈既有分部,則邪之中人,可視而知,當速去之。

 

若不預為之治,則邪將日深,而變生大病也。

 

與,預同。)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2:45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