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4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 卷七 經絡類 氣府三百六十五93】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12:29: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經 卷七 經絡類 氣府三百六十五93

 

 

(素問氣府論 全)

 

足太陽脈氣所發者七十八穴︰(詳考本經下文,共得九十三穴,內除督脈、少陽二經其浮氣相通於本經而重見者凡十五穴,則本經止七十八穴。

 

近世經絡相傳,足太陽左右共一百二十六穴,即下文各經之數,亦多與今時者不同。

 

蓋本篇所載者,特舉諸經脈氣所發及別經所會而言,故曰氣府;至於俞穴之詳,仍散見各篇,此猶未盡。)

 

兩眉頭各一,(本經攢竹二穴也。)

 

入發至項三寸半,旁五,相去三寸,(項當作頂。

 

自眉上入發,曲差穴也。

 

自曲差上行至頂中通天穴,則三寸半也。

 

並通天而居中者,督脈之百會也。

 

百會為太陽督脈之會,故此以為言。

 

百會居中,而前後共五穴,左右凡五行,故曰旁五。

 

自百會前至囟會,後至強間,左右至少陽經穴,相去各三寸,共五五二十五穴,如下文者是也。)

 

其浮氣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浮氣者,言脈氣之浮於頂也,共五行,行五穴,五行之中而太陽惟二。

 

其中行者,督脈也,囟會、前項、百會、後頂、強間,共五穴。

 

次兩行者,本經也,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左右各五穴。

 

又次兩行者,少陽經也,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左右各五穴。

 

共二十五穴也。

 

行音杭。)

 

項中大筋兩旁各一,(天柱二穴也。)

 

風府兩旁各一,(風府,督脈穴。

 

兩旁各一,足少陽風池二穴也。

 

按︰此穴與太陽無涉,今此言之,必其脈氣之所會者。

 

後仿此。)

 

挾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節十五間各一,(脊骨二十一節,自大椎穴為第一節以下至尻尾而言,除項骨三節不在內也。

 

間,骨節之間也。

 

十五間各一,今考之甲乙等經惟十四穴,乃大杼、附分、魄戶、神堂、 、膈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秩邊也。

 

近世復有膏肓一穴,亦合十五穴;然此穴自晉以前所未言,而原數則左右共二十八穴也。)

 

五臟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五臟俞,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也。

 

六腑俞,謂膽俞胃俞三焦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

 

合臟腑之俞,左右共二十二穴。)

 

委中以下至足小趾旁各六俞。

 

(謂委中、昆侖、京骨、束骨、通谷、至陰也,左右共十二穴。)

 

足少陽脈氣所發者六十二穴︰(此足少陽脈氣所發及別經有關於本經脈氣者,共六十二穴。)

 

兩角上各二,(角,耳角也。

 

角上各二,天沖、曲鬢也,共四穴。)

 

直目上發際內各五,(謂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也,左右共十穴。

 

重見前足太陽下。)

 

耳前角上各一,(耳前角,曲角也。 角上各一,頷厭二穴也。)

 

耳前角下各一,(懸厘二穴也。)

 

銳發下各一,(手少陽和 也,手足少陽之會。)

 

客主人各一,(上關二穴也。)

 

耳後陷中各一,(手少陽翳風二穴也,手足少陽之會。)

 

下關各一,(足陽明穴也。足少陽陽明之會。)

 

耳下牙車之後各一,(足陽明頰車二穴也。 經別篇曰足少陽出頤頷中,故會於此。)

 

缺盆各一,(足陽明經穴。 手足六陽,俱出於此。)

 

掖下三寸,脅下至 八間各一,(掖下三寸,淵腋也。

 

自淵腋下脅至 八間各一者,謂輒筋、天池、日月、章門、帶脈、五樞、維道、居 ,連淵腋共九穴,左右合十八穴。

 

內天池屬手厥陰,章門屬足厥陰,皆足少陽之會。

 

掖,腋同。 ,區、去二音。)

 

髀樞中旁各一,(環跳二穴也。)

 

膝以下至足小趾次趾各六俞。

 

(謂陽陵泉、陽輔、丘墟、臨泣、俠溪、竅陰,左右共十二穴也。)

 

足陽明脈氣所發者六十八穴︰額顱發際旁各三,(謂懸顱、陽白、頭維也,左右共六穴。

 

內懸顱、陽白俱足少陽穴。

 

王氏曰︰懸顱為足陽明脈氣所發,陽白為足陽明陰維之會。)

 

面鼽骨空各一,(四白二穴也。

 

鼽, 同,音求。)

 

大迎之骨空各一,(即大迎二穴也。)

 

人迎各一,(人迎脈即此也,左右二穴。)

 

缺盆外骨空各一,(手少陽天 二穴也。)

 

膺中骨間各一,(謂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左右共十二穴也。)

 

挾鳩尾之外,當乳下三寸,挾胃脘各五,(謂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左右共十穴也。)

 

挾齊廣三寸各三,(謂滑肉門、天樞、外陵,左右共六穴也。

 

齊,臍同。)

 

下齊二寸,挾之各三,(謂大巨、水道、歸來,左右共六穴也。)

 

氣街動脈各一,(即氣沖也,左右二穴。)

 

伏兔上各一,(髀關二穴也。)

 

三裡以下至足中趾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

 

(謂三裡、上廉、下廉、解溪、沖陽、陷谷、內庭、厲兌,左右共十六穴。

 

足陽明支者,一出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趾,一自跗上別入大趾端,故曰分之所在穴空。

 

之,走也。)

 

手太陽脈氣所發者三十六穴︰目內 各一,(足太陽睛明二穴也,為手太陽之會。)

 

目外各一,(足少陽瞳子 二穴也,手太陽之會。)

 

鼽骨下各一,(鼽當作 。

 

顴 二穴也。)

 

耳郭上各一,手少陽角孫二穴也,手太陽之會。)

 

耳中各一,(聽宮二穴也。)

 

巨骨穴各一,(手陽明經二穴也。)

 

曲掖上骨穴各一,( 俞二穴也。)

 

柱骨上陷者各一,(足少陽肩井二穴也。)

 

上天窗四寸各一,(謂天窗、竅陰四穴。

 

竅陰,足少陽穴也。)

 

肩解各一,(秉風二穴也。)

 

肩解下三寸各一,(天宗二穴也。)

 

肘以下至手小指本各六俞。

 

(脈起於指端,故曰本六俞。

 

謂小海、陽谷、腕骨、後溪、前谷、少澤,左右共十二俞也。)

 

手陽明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鼻空外廉項上各二,(謂迎香、扶突,左右共四穴也。)

 

大迎骨空各一,(大迎二穴,足陽明經也,重出。)

 

柱骨之會各一,(天鼎二穴也。)

 

骨之會各一,(肩 二穴也。)

 

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本各六俞。

 

(謂三裡、陽溪、合谷,三間、二間、商陽,左右共十二穴。)

 

手少陽脈氣所發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手太陽顴 二穴也,手少陽之會,重出。)

 

眉後各一,(絲竹空二穴也。)

 

角上各一,(足少陽頷厭二穴也,手少陽之會,重出。)

 

下完骨後各一,(天牖二穴也。)

 

項中足太陽之前各一,(足少陽風池二穴也,重出。)

 

挾扶突各一,(手太陽天窗二穴也,重出。)

 

肩貞各一,(手太陽二穴也。)

 

肩貞下三寸分間各一,(謂肩、 會、消濼,左右各六穴也。)

 

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本各六俞。

 

(謂天井、支溝、陽池、中渚、液門、關沖,左右共十二穴也。)

 

督脈氣所發者二十八穴︰(今多一穴。)

 

項中央二,(風府、啞門二穴也。)

 

發際後中八,(前發際以至於後,中行凡八穴,謂神庭、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後頂、強間、腦戶也。

 

內囟會等五穴,重見前足太陽下。)

 

面中三,(素 、水溝、兌端三穴也。)

 

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

 

(謂大椎、陶道、身柱、神道、靈台、至陽、筋縮、中樞、脊中、懸樞、命門、陽關、腰俞、長強、會陽也。

 

內會陽二穴屬足太陽經,在尻尾兩旁,故曰及旁。

 

共十六穴。

 

本經連會陽則二十九穴也。)

 

至 下凡二十一節,脊椎法也。

 

(此除項骨而言。

 

若連項骨三節,則共二十四節。

 

音底,尾 也。

 

椎音槌,脊骨也。)

 

任脈之氣所發者二十八穴︰(今少一穴。)

 

喉中央二,(廉泉、天突也。)

 

膺中骨陷中各一,謂璇璣、華蓋、紫宮、玉堂、膻中、中庭,共六穴也。)

 

鳩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橫骨六寸半,一,腹脈法也。

 

(鳩尾,心前蔽骨也。

 

胃脘,言上脘也。

 

自蔽骨下至上脘三寸,故曰鳩尾下三寸胃脘。

 

自臍上至上脘五寸,故又曰五寸胃脘。

 

此古經顛倒文法也。

 

又自臍以下至橫骨長六寸半,骨度篇曰︰ KT 以下至天樞長八寸,天樞以下至橫骨長六寸半。

 

正合此數。

 

一,謂一寸當有一穴。

 

此上下共十四寸半,故亦有十四穴,即鳩尾、巨闕、上脘、中脘、建裡、下脘、水分、齊中、陰交、氣海、丹田、關元、中極、曲骨是也。

 

此為腹脈之法。)

 

下陰別一,(自曲骨之下,別絡兩陰之間,為沖督之會。

 

故曰陰別。

 

一,謂會陰穴也。)

 

目下各一,(足陽明承泣二穴,任脈之會。)

 

下唇一,(承漿穴也。)

 

交一。

 

(督脈穴,任脈之會。)

 

衝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挾鳩尾外各半寸至齊寸一,(齊,臍同。

 

寸一,謂每寸一穴,即幽門、通谷、陰都、石關、商曲、肓俞,左右共十二穴也。)

 

挾齊下旁各五分至橫骨寸一,腹脈法也。

 

(謂中注、髓府、胞門、陰關、橫骨,左右共十穴。

 

上俱腹二行脈法也。

 

按︰此皆足少陰穴,蓋衝脈並足少陰之經而上行也。)

 

足少陰舌下,(刺瘧論曰︰舌下兩脈者,廉泉也。

 

指此而言。

 

故廉泉雖任脈之穴,而實為腎經脈氣所發,重出。)

 

厥陰毛中急脈各一,(急脈在陰毛之中,凡疝氣急痛者,上引小腹,下引陰丸,即急脈之驗,厥陰脈氣所發也。

 

今甲乙針灸等書,俱失此穴。)

 

手少陰各一,(陰 二穴也。)

 

陰陽蹺各一,(陰蹺之 ,足少陰交信也。

 

陽蹺之 ,足太陽附陽也。)

 

手足諸魚際脈氣所發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手足諸魚際,言手足魚際非一也。

 

然則手足掌兩旁豐肉處,皆謂之魚。

 

此舉諸魚際為言者,蓋四肢為十二經發脈之本,故言此以明諸經氣府之綱領也。

 

總計前數,共三百八十六穴,除重復十二穴,仍多九穴,此則本篇之數。

 

愚按︰氣穴論言氣穴三百六十五以應一歲,而氣府論復言三百六十五,其數既多,又將何所應乎?余嘗求之天道,此正所以應人也。

 

夫天象有豎有橫,有經有緯,經分南北,緯分東西,如歲數之應天者,特以緯度言之耳,而天之四正四隅,蓋無往而非此數。

 

其在人者,故有氣穴氣府及孫絡溪谷骨度之分,亦無往而不相應,此正天人氣數之合也。

 

今考之氣穴之數,則三百四十二,氣府之數則三百八十六,共七百二十八穴,內除氣府重復十二穴,又除氣穴氣府相重者二百一十三穴,實存五百零三穴,是為二篇之數。

 

及詳考近代所傳十四經俞穴圖經總數,通共六百六十穴,則古今之數,已不能全合矣。

 

此其中雖後世不無發明,而遺漏古法者,恐亦不能免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7:22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