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三十二 癰疽病諸候上 十五、疽候1035】
十五、疽候
疽者,五臟不調所生也。
五臟主裡,氣行經絡而沉。
若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陽不和,則五臟不調。
榮衛虛者,腠理則開,寒客經絡之間,經絡為寒所折,則榮衛稽留受於脈。
榮者,血也;衛者,氣也。
榮血得寒,則澀而不行,衛氣從之,與寒相搏,亦壅遏不通。
氣者,陽也,陽氣蘊積,則生受於熱,寒熱不散,故積聚成疽。
臟氣沉行,主裡,故疽腫深濃,其上皮強如牛領之皮。
久則熱勝受於寒,熱氣淳盛,蘊結傷肉也。
血肉腐壞,化而為膿,乃至傷骨爛筋,不可治而死也。
又,少苦消渴,年至四十以上,多發癰疽。
所以然者,體虛熱而榮際痞澀故也。
又有膈痰而渴者,年盛必作黃膽。
此由脾胃虛熱故也,年衰亦發癰疽,腑臟虛熱,血氣痞澀故也。
又,腫一寸至二寸,癤也;二寸至五寸,癰也;五寸至一尺,癰疽也;一尺至三尺者,名曰競體癰,癰成九竅皆出。
諸氣憤郁,不遂志欲者,血氣蓄積,多發此疾。
診其脈,弦洪相薄,外急內熱,欲發癰疽。
脈來細而沉,時直者,身有癰腫。
若腹中有伏梁,脈肺肝俱到,即發癰疽;四肢沉重,肺脈多即死。
凡癰疽脈,洪粗難治,脈微澀者易愈。
諸浮數之脈,應當發熱,而反洗淅惡寒,若有痛處,當有癰也。
此或附骨有膿也。
身有五部︰伏菟一,腓二,背三,五臟之俞四,項五。
五部有疽者死。
又,疽發於嗌中,名曰猛疽。
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瀉,寒咽,半日死。
其化作膿,瀉之則已。
發於頸,名曰夭疽,其腫大以赤黑。
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掖,前傷任脈,內熏肝肺。
熏肝肺,十餘日而死矣。
陽氣大發,消腦留項,名曰腦鑠,其色不樂,項痛而刺以針。
煩心者,死不可治。
發於膊及,名曰疵疽,其狀赤黑,急治之。
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臟。
癰發四五日, KT 之也。
發於掖下,赤堅者,名曰米疽也。
堅而不潰者,為馬刀也。
發於胸,名曰井疽也。
其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中不治,十日死。
發於膺,名曰甘疽。
其狀如谷實、瓠瓜,常苦寒熱。
急治之,去其寒熱。
不治,十歲死,死後出膿。
發於股陽,名曰兌疽。
其狀不甚變,而膿附骨,不急治,四十日死。
發於脅,名曰改訾。
改訾者,女子之病也。
又云︰癰發女子陰旁,名曰改訾疽。
久不治,其中生 肉,如赤小豆麻黍也。
發於尻,名曰兌疽。
其狀赤堅大,急治之;不治,四十日死。
若發尻尾,名曰兌疽。
若不急治,便通洞一身,十日死。
發於股陰,名曰赤弛。
不急治之,六日死。
在兩股內者,不治,六十日當死。
發於膝,名曰疵疽。
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而堅,勿石,石之則死。
須其色黑柔,乃石之,生也。
發於脛,名曰兔嚙疽。
其狀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發於踝,名曰走緩。
色不變。
數灸而止其寒熱,不死。
發於足上下,名曰四淫。
不急治之,百日死。
發於足傍,名曰癘疽。
其狀不大,初從小指發,急治之。
其狀黑者,不可消,百日死也發於足趾,名曰脫疽。
其狀赤黑,死;不赤黑,不死。
治之不衰,急斬去之,活也;不赤疽發額,不瀉,十餘日死。
其五日可刺也。
其膿赤多血,死;未有膿,可治。
人年二十五、三十一、六十、九十五,百神皆在額,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赤疽發,身腫,牢核而身熱,不可以坐,不可以行,不可以屈伸。
成膿,刺之即已。
赤疽發胸,可治。
赤疽發髀樞,六月內可治;不治,出歲死。
赤疽發陰股,牢者死,濡者可治。
赤疽發掌中,可治。
赤疽發脛,死不可治。
白疽發膊若肘後,癢,目痛傷精,及身熱多汗,五六處死。
黑疽發腫,居背大骨上,八日可刺也。
過時不刺為骨疽。
骨疽膿出不可止者,出碎骨,黑疽發淵掖,死。
黑疽發耳中,如米,此名文疽,死。
黑疽發膊,死。
黑疽發缺盆中,名曰伏癰,死。
黑疽發肘上下,不死可治。
黑疽發腓腸,死。
黑疽發膝臏,牢者死,濡者可治。
黑疽發趺上,牢者死。
倉疽發身,先癢後痛。
此故傷寒,寒氣入臟篤,發為倉疽。
九日可治,九十日死。
釘疽發兩膊,此起有所逐,惡血結留內外,榮衛不通,發為釘疽。
三日身腫,痛甚,口噤如痙狀。
十一日可刺。
不治,二十日死。
疽起受於肉上,如丁蓋,下有腳至骨,名釘疽鋒疽發背,起心俞若膊 。
二十日不瀉,死。
其八日可刺也。
其色赤黑,膿見青者,死不治。
人年六歲、十八、二十四、四十、五十六、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神皆在膊,不可見血,見血必死。
陰疽發髀若陰股,始發,腰強,內不能自止,數飲不能多,五日牢痛。
如此不治,三歲刺疽發,起肺俞若肝俞,不瀉,一十日死。
其八日可刺也。
發而赤,其上肉如椒子者,死不可治。
人年十九、二十五、三十三、四十九、五十七、六十、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皆在背,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脈疽發環項,始病,身隨而熱,不欲動,,或不能食。
此有所大畏,恐怖而不精,上氣嗽。
其發引耳,不可以動。
二十日可刺。
如不刺,八十日死。
龍疽發背,起胃俞若腎俞,二十日不瀉,死。
九日可刺。
其上赤下黑,若青黑者,死;發血膿者,不死。
首疽發背,發熱八十二日,大熱汗頭,引身盡。
如嗽,身熱同同如沸者,皮澤頗腫處淺刺之;不刺,入腹中,二十日死。
俠榮疽發脅,若起兩肘頭,二十五日不瀉,死。
其九日可刺。
發赤白間,其膿多白而無赤,可治也。
人年一十六、二十六、三十二、四十八、五十八、六十四、八十、九十六,神皆在脅,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勇疽發股,起太陰若伏兔,二十五日不瀉,死。
其十日可刺。
勇疽發,清膿赤黑,死;白者,尚可治。
人年十一、十五、二十、三十一、三十二、四十六、五十九、六十三、七十五、九十一,神皆在尻尾,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標叔疽發背,熱同同,耳聾,後六十腫如裹水狀,如此可刺之。
但出水,後乃有血,血出即除也。
人年五十七、六十五、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皆在背,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癆疽發足趺若足下,三十日不瀉,死。
其十二日可刺。
癆疽發赤白膿而不大多,其上癢,赤黑,死不可治。
人年十三、二十九、三十五、六十一、七十三、九十三,神皆在足,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沖疽發在小腹,痛而戰寒熱冒,五日,六日而變。
可刺之。
不刺之,五敦疽發兩手五指頭,若足五指頭,十八日不瀉,死。
其四日可刺。
其發而黑,癰不甚,疥疽發掖下若兩臂、兩掌中,振寒,熱而嗌乾者,飲多即嘔,煩心,或卒胗者,如此可汗,不汗者死。
筋疽發背,俠脊兩邊大筋,其色蒼,八日可刺也。
陳干疽發臂,三四日痛不可動,五十日身熱而赤,六十日可刺之。
如刺之無血,三四蚤疽發手足五指頭,起節色不變,十日之內可刺也。
過時不刺,後為食。
癰在掖,三歲死。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云︰銅器蓋食,汗入食,食之令人發惡瘡內疽。
又云︰鯽魚膾合豬肝肺,食之發疽。
又云︰烏雞肉合鯉魚肉食,發疽。
又云︰魚腹內有白如膏,合烏雞肉食之,亦發疽也。
又云︰魚金鰓,食發疽也。
又云︰已醉,強飽食,不幸發疽。
《養生方‧導引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疽。
行氣者,鼻內息,五入方一吐,為一通。
滿十二通愈。
又云︰正坐倚壁,不息行氣,從口趣令氣至頭而止。
治疽痺,氣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