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2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名醫匯粹 卷七 病能集五 耳諸証106】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15:47: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名醫匯粹 卷七 病能集五 耳諸証106

 

 

《治法綱》曰︰耳者腎之竅,足少陰之所主。

 

人身十二經絡中,除足太陽、手厥陰,其餘十經絡皆入於耳,故治耳者,以腎為主。

 

或曰心亦開竅於耳,何也?蓋心竅本在舌,以舌無孔竅,固寄於耳。

 

此腎為主,心為客。

 

五臟開於五部,分陰陽言之︰在腎肝居陰,故耳目二藏陰精主之;在心脾肺居陽,故口、鼻、舌三竅陽精主之。

 

《靈樞》云: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能聞五音。

 

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

 

故凡一經一絡,有虛實之氣入於耳者,皆足以亂其聰明,而致於聾聵。

 

此言暴病者也。

 

若夫久聾者,於腎亦有虛實之異。

 

左腎為陰主精,右腎為陽主氣。

 

精不足、氣有餘則聾,為虛。

 

若其人瘦,而其色黑,筋骨健壯,此精氣俱有餘,固藏閉塞,是聾為實,壽兆也。

 

二者皆重所致,不須治之。

 

又有乍聾者。

 

經曰︰不知調和七損八益之道,早衰之節也。

 

其年未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

 

其症耳聾面頰黑者,為精脫神憊,用安腎丸、八味丸、蓯蓉丸、薯蕷丸,選而用之。

 

若腎經虛火。

 

面赤口乾,痰盛內熱者,六味丸主之。

 

此論陰虛者也。

 

至於陽虛者,亦有耳聾。

 

經曰︰清陽出上竅。

 

胃氣者,清氣、元氣、春升之氣也,今人飲食勞倦,脾胃之氣虛,不能上升,而下流於腎肝。

 

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邪害空竅,令人耳目不明。

 

此陽虛耳聾,須用東垣補中益氣湯主之。

 

若不知自節,日就煩勞,即為久聾之症矣。

 

又有因虛而外邪乘之聾者,如傷寒邪入少陽之類。

 

又有耳痛、耳鳴、耳癢、耳膿、耳瘡,亦當從少陰正竅分寒熱虛實而治之,不可專作火與外邪治。

 

耳鳴以手按之而不鳴,或少減者,虛也;手按之而愈鳴者,實也。

 

王節齋曰︰耳鳴盛如蟬,或左或右,或時閉塞,世人多作腎虛治,不效。

 

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鬱於耳而為鳴,甚則閉塞矣。

 

若其人平昔飲酒濃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

 

大抵此症先多有痰火在上,又感惱怒而得。

 

怒則氣上,少陽之火客於耳也。

 

若腎虛而鳴者,其鳴不甚,其人必多欲,當見勞怯等症。

 

惟薛立齋詳分縷晰。

 

云:血虛有火,用四物加山梔、柴胡。

 

若中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

 

若氣血俱虛,用八珍加柴胡。

 

若怒便聾,而或鳴者,屬肝膽經氣實,用小柴胡加芎、歸、山梔。

 

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加柴胡、山梔。

 

午後盛者,陰血虛也,四物加白朮、茯苓。

 

若腎虛火動,或痰盛作渴者,必用地黃丸。

 

耳中哄哄然,是無陰也。

 

又液脫者,腦髓消,脛瘦,耳數鳴,宜地黃丸。

 

腎虛耳中潮聲無休止時,妨害聽聞者,當墜氣補腎,正元飲咽黑錫丹,間進安腎丸。

 

腎臟風,耳鳴,夜間睡著如打戰鼓、更鼓,四肢抽摯痛,耳內覺風吹奇癢,宜黃 丸。

 

腎者宗脈所聚,耳為之竅,血氣不行,宗脈乃虛,風邪乘虛隨脈入耳,風與之搏,故為耳鳴。

 

先用生料五苓散,加製枳殼、橘紅、紫蘇、生薑同煎,吞青木香丸,散邪下氣。

 

續以芎歸飲和養之。

 

耳中耵聹、耳鳴、耳聾,內有污血,宜柴胡聰耳湯。

 

又《聖惠》云:有一人耳癢,一日一作,可畏,直挑剔出血,稍愈,此乃腎臟虛,致浮毒上攻,未易以常法治之,宜服透冰丹。

 

勿飲酒,啖濕面、雞、豬之屬,能盡一月為佳。

 

不能戒則無效也。

 

又有耳內生瘡,為足少陰,其經虛,風邪乘之,隨脈入耳,與氣相搏,故令耳門生瘡也。

 

曾青散主之,黃連散亦可,內服鼠粘子湯。

 

蓋耳瘡屬於少陽三焦經,或足厥陰肝經,血虛風熱,或肝經暴火風熱,或腎經風火等因。

 

若發熱 痛,屬少陽、厥陰風熱,用柴胡山梔散。

 

若內熱癢痛,屬二經血虛,用當歸川芎散。

 

若寒熱作痛,屬肝經風熱,小柴胡湯加山梔、川芎。

 

若內熱口乾,屬腎經虛火,用加味地黃丸;如不應,用加味八味丸。

 

又耳膿,即 耳,用紅綿散、麝香散,內服柴胡聰耳湯、通氣散。

 

如壯盛之人,積熱上攻,膿水不差,紅綿散、麝香散,不宜收斂太過也,宜三黃散。

 

若蟲入耳痛,將生薑擦貓鼻,其尿自出,取滴耳內,蟲即出。

 

用麻油則蟲死難出。

 

或用炒芝麻枕之,蟲亦出,但不及貓尿之速也。

 

有一小兒患耳膿,經年藥不效,此腎虛也,用六味地黃丸加桑螵蛸,服之即愈。

 

喻嘉言曰︰人身有九竅,陽竅七,眼、耳、目、口、鼻是山;陰竅二,前後二陰也。

 

陽氣走上竅,而下入陰位,則有下泄腹鳴之候;陰氣走下竅,而上入於陽位,則有窒塞耳鳴之候。

 

故人當五十以外,腎氣漸衰於下,每每從陽上逆。

 

腎主閉藏,不欲外泄,因肝木為子,疏泄母氣而散於外。

 

是以謀慮鬱怒之火一動,陰氣從之上逆,耳竅窒塞不清。

 

年高之體大率類此。

 

然較之聾病,一天一淵。

 

聾病者,竅中另有一膜,遮蔽外氣不得內入,故以升竅為主。

 

而方書所用石菖蒲、麝香等藥,及內外攻法,皆為此而設。

 

至於高年陰氣不自收攝,越出上竅之理,從無一人言及。

 

不知陰氣致上竅,亦隔一膜,不能越出竅外,止於竅中如蛙鼓鑼鳴,鼓吹不已,以故外入之聲,為其內聲所混,聽之不清。

 

若氣稍不逆上,則聽稍清;氣全不逆上,則聽全清矣。

 

余悟明此理,治高年逆上之氣,屢獲奇驗。

 

大意全以磁石為主,以其重能達下,性主下吸,又能製肝木之上吸故也。

 

而用地黃、龜膠群陰之藥輔之,更用五味子、山茱萸之酸以收之,令陰氣自旺於本宮,不上觸於陽竅,聲入即通,無壅礙也。

 

方書指為少陽膽、厥陰肝二經熱多所致,是說左耳分部。

 

然少陽之氣能走上竅,其穴皆絡於腦巔,無觸筋沖耳之理,不當與厥陰混同立說。

 

其通聖散一方,汗下兼用,乃治壯火之法。

 

丹溪所取,亦無確見。

 

惟滾痰丸一方,少壯用之多有效者,則以大黃、黃芩、沉香之苦,最能下氣。

 

而礞石之重墜,大約與磁石之用相仿也,然大損脾胃,耗胸中氤氳之氣。

 

至於腎虛耳鳴,指作膀胱相火上升,則陽火必能透出上竅,不為鳴也,尤見丹溪無稽之談。

 

高年之人,腎水已竭,真火易露,故腎中之氣易出難收,況有厥陰之子為之挹取乎﹗然則壯水以製陽光,如盞中加油,燈焰自小,誠為良治。

 

乃云作腎虛治不效,豈為老人立法哉?收攝腎氣,老人之先務,以丹溪明哲,而為此等議論乎?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0:27 , Processed in 0.26073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