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痰飲門 藥方1504】
(《金匱》)濃朴大黃湯 治肢節脅滿,痰飲為患。
濃朴(一錢) 大黃(五錢) 枳實(八分) 上水二盞,煎八分,溫服。
即《傷寒》小承氣湯是也。
十棗湯 治懸飲內痛。
芫花(醋拌經宿炒黑勿焦) 甘遂(面包煨) 大戟(長流水煮半時晒乾。
各等分) 上為細末,水盞半,煮大棗十枚至八分,去棗納藥末。
強人一錢,弱人五分,平旦服之不下,更加五分決下,徐以糜粥自養。
(《三因》)小胃丹 上可去胸膈之痰,下可利腸胃之痰。
芫花 甘遂 大戟(各一兩) 大黃(酒拌蒸,一兩半) 黃柏(炒褐色,二兩) 上為細末,粥丸,麻子大。
每服十丸,溫湯下。
(《三因》)控涎丹 凡人忽患胸背手足頭項腰胯隱痛不可忍,筋骨牽引釣痛,時時走易不定,乃是痰涎在心膈上下,變為此疾。
或手足冷痺,氣脈不通,誤認癱瘓,非也。
甘遂(製) 大戟(製) 真白芥子(各等分) 上為末,糊丸梧桐子大。
臨臥淡薑湯或溫水下五七丸至十丸,痰甚者量加之。
妙應丸 治諸痰。
控涎丹(加下項藥),驚痰加朱砂,痛者加全蠍,酒痰加雄黃、全蠍,驚氣成塊者,加穿山甲、鱉甲、玄胡索、蓬朮,臂痛加木鱉子去油、官桂,熱痰加盆硝,寒痰冷凍飲料加胡椒、丁香、肉桂。
(《宣明》)三花神佑丸 治一切濕熱沉積,痰飲變生諸病,或風熱燥鬱,肢體麻痺,走注疼痛,風痰涎嗽,氣血壅滯,不得宣通等証。
芫花 大戟 甘遂(各半兩) 黑丑(取頭末,二兩) 大黃(一兩) 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小豆大。
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溫水下,日三服,快利為度。
痞滿甚者,初多服,頓攻不開,反加痛悶,則初只可服二三丸,每服再加二丸,快利則止。
以上五方皆是攻結破飲,藥性之有毒者,非此瞑眩,厥疾弗瘳,誠不得已而用之也。
醫者須要量人虛實,不可輕率也。
(隱君)滾痰丸 治一切濕熱食積等痰,窠囊老痰。
大黃(酒蒸) 黃芩(各半斤) 礞石(製,一兩) 沉香(五錢) 上為細末,滴水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量人強弱加減。
隱括其方,詩曰︰甑裡翻身甲掛金,於今頭戴草堂深。
相逢二八求斤正,硝 青礞倍若沉。
十七兩中零半兩,水丸桐子意常真。
千般怪証如神效,水瀉雙身卻不任。
凡服滾痰丸之法,必須臨睡就床,用熟水一口許,只送過咽,即便仰臥,令藥在咽膈間徐徐而下。
如日間病出不測,疼不可忍,乾嘔惡心,必即徐瘥者,須是一依臨睡服法,多半日不可飲食湯水,及不可以起身坐行言語,直俟藥氣除逐上焦痰滯,惡物過膈入腹,然後動作,方能中病。
每次須連進兩夜,所服次日痰物既下三五次者,夜減十丸,下一二次者,仍服前數,下五七次或只下二三次而病勢頓已者,次夜減二十丸,頭夜所服並不下惡物者,次夜加十丸。
壯人病實者多至百丸,雖狂痰動實及暴卒惡候,多服無妨。
大抵服罷仰臥,咽喉稠粘壅塞不利者,乃痰氣泛上,藥病相攻故也。
少頃,藥力既勝,自然寧貼。
往往痰病日久,結實於肺胃間,或只暴病餘無泛溢者,服藥下咽即仰臥,頓然百骸安靜,五臟清寧,夢寐佳境,如游華胥氏之國,和悅何可云喻?
大抵次早先去大便一次,其餘遍次皆是痰涕惡物,亦有看是溏糞,用水攪之,盡系痰片,粘涎,或百中有一,稍稍腹痛腰背拘急者,蓋有一種頑痰滯秘,裡急後重,狀如痢疾,片時即已。
若其痰涎易下者,其為快利,不可勝言,頓然滿口生津,百竅爽快。
間有片時倦怠者,蓋為病苦不安,一時為藥所勝,體氣 和,似醉初醒,如浴方出,如睡初起,則非虛倦也。
此藥並不洞瀉元氣,但能取痰積惡物,次第穿鑿,而下腹中槽粕,並不相傷。
非比神佑丸小胃丹之毒藥 悍,多服必傷人也。
服者當自知之。
一切新久失志喪心,或癲或狂等証,每服百丸,人壯氣盛能食。
狂甚者一百二十丸,以效為度。
一切中風癱瘓,痰涎壅塞,大便或通或結者,每服八九十丸,壯實者加之。
常服二三十丸,則無大便秘結之患,自然上清下潤。
一切陽証,風毒遍身,游走疼痛,每服八九十丸,未愈再加。
一切無病之人,遍身筋骨平日疼痛不能名狀者,每服七八十丸,未效加之,以效為度。
一切頭痛又非頭風,牙痛或腫或癢,每服八十丸,一切噎氣吞酸致於噯逆膈氣,及胸痞,腹中氣塊沖上,嘔吐涎飲,狀如翻胃者,每七八十丸,未效再服。
一切心下怔忡如畏人捕,怵惕不安,陰陽關隔,變生怪証,每服七八十丸,甚者加之。
一切新久痰氣喘嗽,或嘔吐痰沫,或痰結實熱,或頭運目眩,每服七八十丸。
老人虛弱者,四五十丸,未效加服。
一切急慢喉閉赤眼,每服八九十丸。
腮頰腫硬,繞項結核,若瘰癧之狀,正宜服之。
口糜舌爛咽喉生瘡者,每以五六十丸,同蜜少許,一處嚼碎噙睡,徐徐咽下。
些少口瘡等証,只以二三十丸如前噙嚼二三夜即瘥。
一切荏苒之疾,男子婦人之患非傷寒內外之証,或酒色吐血,或月水愆期,心煩志亂,或腹滿脅痛,或背脹腰疼,耳聵鼻乾,酸疼燥熱,乾嘔惡心,諸般疼痛,百藥不效,病者不能喻其狀,方書未曾載其疾,醫者難以別其証,並依前法加減服之,無不全愈。
(《拔萃》)蠲飲枳實丸 逐飲消痰,導滯清膈。
枳實(炒) 半夏(製) 陳皮(去白) 黑牽牛(取頭末,各三兩) 上為末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御藥》)滌痰丸 治三焦滯氣,胸膈痞滿,咳唾稠粘,面上赤熱,肢體倦怠,不思飲食。
此藥下痰飲,消食快膈。
木香(二錢) 檳榔 半夏(製) 三棱(各半兩) 青皮 陳皮 枳殼(各三錢) 大黃(一兩) 黑牽牛(二兩炒) 上為細末,麵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遠薑湯下。
開結枳實丸 宣導滯氣,消化痰飲。
專治嘔逆惡心,宿酲不醒,宿物停滯,兩脅膨脹,咽嗌不利,上氣咳嗽等疾。
枳實(炒) 白朮(炒) 半夏(製) 南星(製) 白礬(枯) 苦葶藶(炒) 青皮 大黃(各五錢) 木香(三錢) 黑丑(頭末,二兩) 大皂角(炙去皮弦) 旋復花(各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煮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婦人乾嘔,嗝氣滿悶,或面目浮腫,小便不利,薑蔥湯下。
(子和) 川丸(即 川散) 治一切痰飲,十種水脹。
甘遂(面包煨) 芒硝(各二錢) 郁李仁(一錢) 大黃(三錢) 牽牛末(二錢) 上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溫水下。
(《聖惠》)舟車丸 治五飲痰積腫脹。
甘遂 大戟(醋炒) 芫花(醋炒,各一兩) 大黃(二兩) 木香 檳榔 青皮 陳皮(去白,各五錢)牽牛(頭末,四兩) 輕粉(一錢) 上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臨臥溫水下,以利為度。
(《醫林》)烏巴丸 治胸膈久為頑痰所害,積成痰氣,面目清白色,腫浮,不思食,遍身痛,夜間氣壅不得睡,往來寒熱,手足冷痛,不得轉側。
屢用南星、半夏、黑錫、靈砂墜之不下,取之不出。
此是頑痰堅滯,宜此藥。
利下頑痰如魚腦則愈,未利再服。
烏梅肉(二兩) 巴豆(五粒,研去油)上用水兩碗,砂銚內將烏梅肉煮爛,候水稍乾入巴豆,將竹片攪,候如稠糊,取出搗爛,丸梧桐子大。
每服七丸、九丸、十丸、十一丸或十五丸,薑湯下,不拘時。
(《玉機》)透羅丹 治痰實咳嗽,胸膈不利。
皂角(酥炙去皮弦,一兩) 黑丑(微炒) 半夏 大黃(各一兩) 巴豆(去油另研)杏仁(去皮尖炒,各一錢) 上為細末,薑汁為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醫林》)墜痰丸 治痰飲風痰等証。
黑丑(頭未,二兩) 枳實 枳殼(半兩) 白礬(枯) 朴硝(風化) 豬牙皂角(各三錢。
炒) 上為細末,蘿蔔汁和丸,綠豆大。
每服五十丸,平旦時服,初下糞,次下痰。
(《瑞竹》)神仙墜痰丸大皂角(炙去皮弦子,一兩六錢) 白礬(一兩二錢) 黑丑(取頭末,四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醫林》)破痰丸 治痰飲心腹痛立效。
蓽茇 胡椒 丁香 木香 砂仁 蠍梢 烏梅肉 青皮 巴豆(去殼。
各等分)上以青皮同巴豆入漿水內浸一宿,次日同炒,青皮焦,去豆為末,水浸烏梅肉,湯炮蒸餅,碾和成膏,入藥和勻,丸綠豆大。
每服十丸至十五丸,不拘時,薑湯下。
(《秘方》)沉香和中丸 治一切痰氣壅盛。
陳皮 青皮 枳殼 黃芩(各一兩) 木香 礞石(製,各半兩) 大黃 黑丑(頭末,各一兩二錢)檳榔(一兩) 沉香(二錢) 滑石(二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臨臥茶清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