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血証門 病機1442】
丹溪曰︰經曰︰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
又曰︰男子六十四而精絕,女子四十九而經斷。
夫以陰氣之成,止供給三十年之運用,已先虧矣。
人之情欲無涯。
此難成易虧之陰氣,若之何而可以縱欲也?《玉機微義》云︰經曰︰榮者,水穀之精也。
和調五臟,洒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
源源而來,生化於脾,充於心,藏受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灌溉一身。
目得之而能視,耳得之而能聽,手得之而能攝,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臟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氣。
是以出入升降濡潤宣通者,由此使然也。
注之於脈,少則澀,充則實,常以飲食日滋,故能陽生陰長,聚汁變化而赤為血也。
生化旺則諸經恃此而長養,衰耗竭則百脈由此而虛,可不謹養哉?
故曰︰血者,神氣也,持之則存,失之則亡。
是知血盛則形盛,血弱則形衰。
神靜則陰生,形役則陽亢。
陽盛則陰必衰,又何言陽旺則生陰血也?蓋謂血氣之常,陰從乎陽,隨氣營運於內。
苟無陰以羈束,則氣何以樹立?故其致病也易,調治也難。
以其比陽常虧而又損之,則陽易亢,陰易乏之論可以見矣。
《內經》有云︰陽道實,陰道虛,陰道常乏,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以人之生也,年至十四而經行,至四十九而經斷,可見陰血之難成易虧如此。
陰氣一傷,所變之証妄行於上則吐衄,衰涸於外則虛勞,忘反於下則便紅,積熱膀胱則癃閉、溺血,滲透腸間則為腸風。
陰虛陽搏則為崩中,濕蒸熱瘀則為滯下,熱極腐化則為膿血。
火極似水,血色紫黑,熱勝於陰,發為瘡瘍。
濕滯於血,則為痛癢癮疹,皮膚則為冷痺。
蓄之在上,則人喜忘;蓄之在下,則人害狂。
墮恐跌仆,則瘀惡內凝。
若分部位,身半以上,同天之陽;身半以下,同地之陰,此特舉其所顯之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