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廉貞 於 2012-9-5 15:48 編輯
【簡化人面紋長玉琮】
簡化人面紋長玉琮...
青玉褐沁。外方內圓方柱体,中心對鑽大圓孔有踏步。
方形四邊角為簡化人面紋,每節雕琢四簡化人面紋,共15節。
其上端三粗橫線為額,下一短粗橫線為口,均以減地技法雕琢,兩側陰刻雙圓圈為眼。
◎ 琮 ◎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
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
至新石器時代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的石峽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新石器時代發現較多的良渚玉琮,玉材為產於江浙一帶的透閃石質玉石,質地不純,以青色居多,部分黃色,土浸後呈霧狀乳白色。
除少數作圓筒狀外,多製成規整的內圓外方形。
琮體切割規整,中孔為管鑽對穿而成,中接處常留有兩層(稱為踏步)。
玉琮的形體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
琮身均飾有獸面紋,紋飾以四角線為中心,分成四組,隨琮高低不同,以相同的紋飾分數組飾飾於琮。
部分玉琮在主體獸面紋外,用細陰紋刻細"神人"圖形和雲雷紋,陰線用利石刻劃而成,線條堅挺。
浙江杭州反山遺址出土的神獸紋玉琮為現今所見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被稱為琮王。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anakus-moonlight/article?mid=1006&prev=1446&next=1005&l=f&fid=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