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件大約是商末至西周時期青玉環.<爾雅>有:[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 ]之記載.
自古以來,玉匠即依孔徑與肉徑之比例,將圓環形之玉料依其所須,分別切琢成璧,環與瑗三類.但是這種[規矩]並非係放諸四海皆準之定律.
這是因為漢民族以外之夷邦,並不依此為律之關係.不過基本上圓環形玉器仍有大孔者瑗,中孔者環,小孔者璧之別..
斷代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需要知識也要具有寬宏的遠見,並對歷代用料,型制,工具,及自然的老化表現有深入的研究始可究辦.
此件應較接近屬西周早期常用之青玉,有自然的鈣化,經盤玩後呈半熟坑現象,質地越顯溫潤,部分有水銀沁.讓大家比較鈣化經盤玩後顯現的熟坑現象.
不是那種怎麼盤都是白色的焗烤偽作.外圍11cm,內圍6.1cm,厚0.4cm.
殷商玉器係承襲自西北系統的龍山文化,而西周的玉器又受同屬西北系統的齊家文化所影響,據考古遺址發現,齊家文化又有與西周時期重疊之現象。
因此,齊家文化圓環形玉器的器表面常留有較深的截痕,中孔單面桯鑽,外緣有磨面及磨稜等這些特徵.
此類齊家文化玉器的特徵,大體上均在西周的環形玉器中被承襲下來,只是西周時期更講究玉器的磨飾工夫,是以,大部分玉器均可發現截痕較淺,中孔的單面桯鑽其孔壁已經過修磨。
因此孔壁的鑽孔旋轉痕,及外緣的稜面均已磨稜,與齊家文化的些為差異.商周玉器,其琢玉風格除承襲自齊家文化之製作方式外,在玉件的修飾工夫上則更為講究。
一般而言具有外緣磨渾,底章拋光潤澤之特徵.在玉料的使用上,絕大多數是採用類似此件帶有淺綠色澤之玉料,或帶灰白色之玉料,不過少數墓出土的玉件,已有發現使用和闐玉料之玉件。
這可以從周墓考古出來的玉件中發現.西元2006.09.09刊載初稿.by,David-Chen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teapot-culturalrelics/article?mid=179&prev=180&next=178&l=f&fi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