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糖尿病為何會一個病人都治不好呢?】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3 19:34: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糖尿病為何會一個病人都治不好呢?

 

 

糖尿病的病患都是被餓死的、醫死的

 

火熱、燥與腎虛造成多吃、多喝、多尿的消渴症,是為三種疾病,並非糖與胰島素的問題所造成。

 

常聽到口好渴,泡碗糖水來解渴,喝碗糖水口渴的問題就解決了。

 

為什麽喝碗糖水就能解決口喝的問題呢?

 

人體為一小天地,人體的作用與天地的變化作用相同,流汗太多喝碗鹽水,補充鹽份,口渴,喝碗糖水,補充糖份,如土之得雨水滋潤,糖味甘-甘味入脾,脾味甘,脾屬土,土能生養萬物,土生金,土潤而金旺以生水,天氣下降為雨水,水氣上升為雲霧。

 

天氣下降為雨水,能降氣溫,大家都看得見,體會得到,水氣上升為雲、霧時,除廿四節氣時,大家都不易看見。

 

土得甘糖水而生金,脾主肌肉,土旺則飲食甘美而肌肉強小孩喜歡吃糖之主因,乃為供給迅速生長發育的肌肉甘津之氣布溢,全身得以潤澤,肌肉強能使皮膚具彈性、光澤,皮膚與肺的呼吸作用得以發揮。

 

缺少糖份則皮膚枯萎幹燥,皮膚的呼吸作用衰退,即無力氣,故感覺疲倦無力。

 

肺強金盛,則小便通利,大便順暢-肺與大腸相為表裏,水能氣化上升為汗,乃土得水潤之涵養,得甘滋而使氣升潤肺金之燥,而解口渴,故喝糖水能解決口渴的問題。

 

容易饑餓多吃的原因,亦因火熱燥,火熱能消食,而心脾腎之功能衰退,吸收功能差,故常見小便混濁,有脂似麸片者,有色如膿油者,上有浮膜,是以排出的並不止糖分,今日醫學只發明了糖份的檢查,而忽略了其它更重要的成份之檢查。

 

糖份的檢查更犯了數據的錯誤,如吃十公克的糖,身體能分解利用的有八公克,而排出兩公克的糖,檢查為正常。

 

即身體每天所須的糖份為八公克。

 

如吃十公克的糖,身體能分解利用的只有兩公克,而排出了八公克,即須加強補充,以供身體所須,是身體起自然的反應而多吃,即須服用四、五十公克的糖分,身體能利用的才有八公克或十公克的糖,乃有足夠的食物、糖份以維持身體所需。

 

雖排出四十公克的糖,乃為多吃的原因,多吃以維持身體所需。

 

而不致造成身體能源不足的無力感,是身體調理之自然現象也,多吃自然就會多排,其檢查數據自然增高,今日醫學卻以降低此增高數據為依據。

 

今日醫學不明醫理,盲目的從數據做為醫療的標的,研究發明了胰島素的克制、消滅此超高數據糖份的救命仙丹,更限制病患不准吃飯、不准吃糖,結果?

 

今日的病患不為健康,只為了達到檢查的數據標准而過日子,甚至為了數據而挂急診。

 

我們常看到許多糖尿病的病患,並沒有幾個是有多吃、多喝、多尿的證狀,全都是怕自己有病會不知道,而去做健康檢查,結果是醫生告訴他們高血壓有一點!糖尿病有一點!的病患。

 

就像狗被拴上鏈子,一輩子被醫生拉著走,成天在害怕高血壓、糖尿病所造成的後遺症而提心吊膽,心想事成,因而有許多人不敢吃飯、不敢吃糖的自虐病患,只吃青菜、冬粉,致餓得手軟、腳軟,其至昏迷或死亡。

 

身是鐵、飯是鋼,多吃的原因是營養流失太多,消耗太大,身體需要加強補充營養的自然反應,俗謂一餐能吃兩、三碗飯,則什麽病也沒,有一餐、兩餐沒吃飯則手軟、腳軟、頭昏眼花,幾個月不吃飯呢???。

 

身體的疲倦虛弱無力,因營養食物的未能獲得充分、適當的補充,未獲補充營養,而營養照樣流失。

 

最後檢查,雖未見營養的流失,乃身體營養補充的彈盡援絕-禁吃飯、禁吃糖,而不是身體機能的恢複。

 

心屬火、腎屬水,因心腎的衰弱,又被禁吃飯少吃、禁吃糖,脾屬土,土不得甘不能生養萬物,脾主肌肉,肌肉因而消瘦。

 

致肌肉失去了彈性,心髒無法獲得充分氧氣的供應,致心腎的衰弱引起頭痛、嘔吐、出汗、全身震顫、呼吸困難、思睡......乃心脾衰弱無力,餓得發慌的證狀,甚至昏迷,皆因被限制吃飯、吃糖,又用胰島素消滅身上的糖份所造成。

 

此時用十四味建中湯加棗仁、遠志、或歸脾湯、或參苓白朮散救急有良好的效果。

 

嘔吐甚者加鹿茸,被檢查尿毒者亦加鹿茸,皆可痊愈。

 

為了血糖、膽固醇的數據而只吃青菜、冬粉,不吃飯、不吃糖而挂急診,或不能工作的病患,是否應該醒醒呢?

 

 

 

引用:http://www.fuxzy.cn/ss7/?action-viewthread-tid-48885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08:09 , Processed in 0.22364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