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2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穴位針灸、頭針可通經絡、改善微循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3 10:25: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穴位針灸、頭針可通經絡、改善微循環

 

更新日期:2010/11/13 00:47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中風後遺症治療可配合穴道治療。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採用針灸配合中藥治療中風後肢體行動力障礙,可提高療效。

 

另外,可以用頭針方式調理,既能疏通經絡,改善微循環,又能提高大腦皮質的興奮性,使腦血管痙攣解除,血管擴張,改善血管彈性,增加腦血流量,進而改善供血供氧情況。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中風後肢體行動力障礙應早期針刺治療,可以增加中風患者的治癒率。

 

針灸療法可當中風後肢體行動力障礙的復健主要手段,藉由針灸刺激脊髓和大腦皮層,通過經絡的傳導刺激上運動神經元的修復;且針灸的針刺感傳作用還可促通中樞神經,從而改善腦循環,保護腦細胞。

 

在針灸治療穴道部分,以氣海、關元、合谷、足三里、三陰交為主穴;氣海穴可益氣固脫;血海穴行氣活血;足三裏、三陰交穴可改善血液循環;關元、合谷穴則能幫助改善腦供血。


此外,中風患者偏癱肢體往往伴有肌張力增高,呈現痙攣狀態,其中上肢呈屈肌痙攣並內旋,手指握屈,下肢呈伸肌痙攣並足內翻。

 

此時,上肢針刺應以伸肌組的穴位為主,下肢以屈肌組的穴位為主,增強肌肉運動功能,也符合現代復健治療理念。


羅醫師表示,頭針部分,根據現代醫學大腦皮層定位學說的觀點、頭皮相應的部位,選區針刺治療,也符合中醫學左病右取,頭為諸陽之會,腦為髓海的理論。頭針通常選取病灶側(癱肢對側)。

 

頭針配合體針是治療中風後肢體行動力障礙的有效方法之一,尤以治療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病更為顯著,既能提高肌力,也可降低致殘率,且病程愈短療效愈好,但對於腦出血病人應等到病情基本穩定後,開始施行針刺為宜,再配以患肢的功能鍛鍊。


中醫師李明哲表示,一般針對受損的區域不同選擇適當的頭皮針,體針部份常用可以改善腦部循環的風池、風府、華陀夾脊、四神聰穴;語言障礙的金津、玉律、廉泉穴;上肢的曲池、手三里、合谷穴;下肢的血海、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太衝穴等。常用電針刺激,一般時間需要二十分鐘以上。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13/128/2gv7c.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05:56 , Processed in 0.07812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