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4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因極一病証方論-卷之一-總論脈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3 01:0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因極一病証方論-卷之一-總論脈式

 

總論脈式《經》云︰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乃可診有過之脈。

 

或有作為,當停寧食頃,俟定乃診,師亦如之。

 

釋曰︰停寧俟定,即不拘於平旦。

 

況倉卒病生,豈待平旦,學人知之。

 

《經》云︰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可以參決死生之分。

 

釋曰︰切脈動靜者,以脈之潮會,必歸於寸口。

 

三部診之,左關前一分為人迎,以候六淫,為外所因;右關前一分為氣口,以候七情,為內所因;推其所自,用背經常,為不內外因。

 

三因雖分,猶乃未備,是以前哲類分二十四字,所謂七表八裡九道。

 

七表者,浮芤滑實弦緊洪;八裡者,微沉緩澀遲伏濡弱;九道者,細數動虛促結代革散。

 

雖名狀不同,証候差別,皆以人迎、氣口一分而推之,與三部相應而說証。

 

故《脈贊》曰︰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兩在關後。

 

而漢論亦曰︰人迎緊盛傷於寒。

 

以此推明,若人迎浮盛則傷風,虛弱沉細為暑濕,皆外所因;喜則散,怒則激,憂澀思結,悲緊恐沉驚動,皆內所因。

 

看與何部相應,即知何經何臟受病,方乃不失病機也。

 

其如診按表裡,名義情狀,姑如後說。

 

但《經》所述,謂脈者血之腑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

 

文藻雖雅,義理難尋,動靜之辭,有博有約。

 

博則二十四字,不濫絲毫;約則浮沉遲數,總括綱紀。

 

故知浮為風為虛,沉為濕為實,遲為寒為冷,數為熱為燥。

 

風濕寒熱屬於外,虛實冷燥屬於內,內外既分,三因穎別,學人宜詳覽,不可憚煩也。

 

《經》中所謂視精明者,蓋五臟精明聚於目,精全則目明,神定則視審,審視不了,則精明敗矣;直視上視,眩瞑 瞑,皆可兼脈而論病狀也。

 

所謂察五色者,乃氣之華也,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白璧之澤,不欲如堊;青欲如蒼玉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漆重澤,不欲如炭。

 

五色精敗,壽不久矣。

 

所謂觀五臟有餘不足者,候之五聲。

 

五聲者,臟之音,中之守也。

 

中盛則氣勝,中衰則氣弱。

 

故聲如從室中言者,是氣之澀也;言微終日乃複言者,是氣之奪也,譫妄不避善惡,神明之亂也;鄭聲言意不相續,陰陽失守也。

 

故曰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所謂六腑強弱,以候形之盛衰。

 

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腑,屈伸不能,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也,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倉廩不藏者,腸胃不固也;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

 

得強者生,失強者死。

 

此等証狀,醫者要門,在脈難明,惟証易辨。

 

是故聖智備論垂教,學人宜兼明之,不可忽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01:36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