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鑑 刪補名醫方論 卷八 乾薑附子湯 08】
乾薑附子湯 茯苓四逆湯。
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乾薑 一兩 附子 去皮,生用,破八片,一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茯苓四逆湯
傷寒厥而心下悸,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茯苓 六兩 人參 一兩 甘草 炙,一兩 乾薑 一兩 附子 生用,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註〕:
凡太陽病治不如法,汗後復下,或下後復汗,誤而又誤,變成壞病。
若其人陽盛而從熱化,則轉屬三陽,陽衰而從寒化,則繫在三陰。
此二湯所治之煩躁,皆壞病也。
煩燥雖六經俱有,而多見於太陽、少陰者,太陽為真陰之標,少陰為真陽之本也。
未經汗下而煩躁,多屬陽,其脈實大,其證渴熱,是煩為陽盛,躁為陰虛。
已經汗下而煩躁,多屬陰,其脈沉微,其證汗厥,是煩為陽虛,躁為陰極也。
夫先下後汗,於法為逆,外無大熱,內不渴嘔,似乎陰陽自和,而實妄汗亡陽,所以虛陽擾亂於陽分,故晝日煩躁不得眠,盛陰偏安於陰分,故夜而安靜。
脈沉微,是真陽將脫而煩躁也。
用乾薑、附子壯陽以配陰。
薑、附者,陽中陽也,生用則力更銳,不加甘草則勢更猛,是方比四逆為峻,救其相離,故當急也。
先汗後下,於法雖順,若病不解,厥悸仍然,驟增晝夜煩躁,似乎陰盛格陽,而實腎上凌心,皆因水不安其位,挾陰邪而上乘,是陽虛有水氣之煩躁也。
用茯苓君四逆,抑陰以伐水。
人參佐四逆,生氣而益陽。
參、苓君子也,兼調以甘草,比四逆為緩,陰陽不急,故當緩也。
一去甘草,一加參、苓,而緩急自別,仲景用方之妙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