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表解 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水氣病】
水氣病 辨證 五種水病 風水 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
皮水 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
正水 其脈沉遲,外證自喘。
石水 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
黃汗 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五臟之水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燥。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則小便難。
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其人陰腫。
血分之水病 師曰: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搏,跌陽脈伏,水榖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 氣衰則身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 為水,名曰血分。
氣分之水病 師曰:寸口脈遲而濇,遲則為寒,濇為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 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不利,榮衛不利,則腹滿腸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俱勞, 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氣前通,則惡寒,陰氣前通,則痺不仁,陰陽相 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桂枝去芍藥加麻黃 附子細辛湯主之。
治則 師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證治分類 風水諸證 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則為癮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 俯仰,風氣相擊,身體浮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視人之目裹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欬,按 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耆湯主之,腹痛加芍藥。
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為風水。惡寒者,此為極虛,發汗得之。
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惡風加附子。
皮水諸證 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
渴而不惡寒者,此為皮水。
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皮水,越婢加朮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
裏水諸證 裏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朮湯之。
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實白朮湯主之。
黃汗諸證 裏問曰: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蘗汁,脈自沉,何從得之?
師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宜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主之。
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身腫而冷,狀如周痺,胸中塞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為黃汗。
預後 問曰:病下利後,渴飲水,小便不利,腹滿陰腫者,何也?
答曰: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當愈。
脈得諸沉者,當責有水,身體腫重。
水病,脈出者死。
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而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