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85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匱鉤玄 卷之三 附錄 滯下辯論139】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9 15:37: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金匱鉤玄 卷之三 附錄 滯下辯論139

 

 

滯下之病,嘗見世方以赤白而分寒熱,妄用兜澀燥劑止之。

 

或言積滯,而用巴KT 丸藥攻之;或指濕熱,而與淡滲之劑利之;一偏之誤,可不明辯乎。

 

謹按原病式所論,赤白同於一理,反複陳喻,但不熟察耳。

 

果腸 胃積滯不行,法當辛苦寒涼藥,推陳致新,蕩滌而去,不宜巴KT 毒熱下之。

 

否則郁結轉甚,而病變危者有之矣。

 

若瀉痢不分兩証,混言濕熱,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夫泄者,水穀濕之象。

 

滯下者,垢瘀之物同於濕熱而成。

 

治分兩岐,而藥亦異。

 

若淡滲之劑,功能散利水道,濁流得快,使泄自止。

 

此有無之形,豈可與滯下混同論治而用導滯行積可乎。

 

其下痢出於大腸,傳送之道,了不干於腎氣。

 

所下有形之物,或如魚腦、或下如豆汁、或便白膿、或下純血、或赤或白、或赤白相雜、若此者,豈可與瀉混同論治而用淡滲利之可乎。

 

嘗原其本,皆由腸胃日受飲食之積,余不盡行,留滯於內,濕蒸熱瘀,郁結日深,伏而不作;時逢炎暑,不行相火司令,又調攝失宜,複感酷熱之毒;至秋陽(氣)始收,火氣下降,蒸發蓄積,而滯下之証作矣以其積滯之滯行,故名之曰滯下。

 

其濕熱瘀積干於血分則赤;干於氣分則白;赤白兼下,氣血俱受邪矣。

 

久而不愈,氣血不運,脾積不磨,陳積脫滑下凝,猶若魚腦矣。

 

甚則腸胃空虛,關司失守,濁液並流,色非一類,錯雜混下注出,狀如豆汁矣。

 

若脾氣下陷,虛坐努責,便出色如白膿矣。

 

其熱傷血深,濕毒相瘀,粘結紫色,則紫黑矣。

 

其污濁積而欲出,氣滯而不與之出,所以下迫窘痛,後重裡急,至圊而不能便,總行頻並亦少,乍起乍止而不安,此皆大腸經有所壅遏窒礙,氣液不得宣通故也。

 

眾言難處,何法則可求之?長沙論云︰利之可下者,悉用大黃之劑。

 

可溫者,悉用薑附之類。

 

何嘗以巴KT 熱毒下之,緊澀重藥兜之。

 

又觀河間立言︰後重則宜下、腹痛則宜和、身重則宜溫、脈弦則去風、膿血粘稠以重藥竭之,身冷自汗以重藥溫之,風邪內束宜汗之,溏為痢當溫之,在表者汗之,在裡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竭之,身表熱者內疏之,小便澀者分利之。

 

用藥輕重之別,又加詳載。

 

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治實治虛之要論。

 

而丹溪又謂大虛大寒者,其治驗備載《局方發揮》。

 

觀此治法,豈可膠柱而調瑟。

 

又有胃弱而閉不食,此名禁口痢,病七方未有詳論者。

 

以《內經》大法推之,內格嘔逆火起炎上之象。

 

究乎此,則胃虛木火乘之,是土敗木賊也,見此多成危候。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10 學習 +10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2:18 , Processed in 0.17187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