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09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匱玉函經二注 婦人產後病脈証治 23】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9 14:17: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金匱玉函經二注 婦人產後病脈証治 23

 

 

(論一首脈証六條方八首)

 

問曰:新產婦人。

 

有三病。

 

一者病痙。

 

二者病鬱冒。

 

三者大便難。

 

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

 

多汗出。

 

喜中風,故令病痙。

 

亡血復汗。

 

寒多,故令鬱冒。

 

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

 

〔補注〕陰與陽。

 

固相資者也,故曰陽生陰長。

 

又曰陽根於陰。

 

夫血陰也。

 

汗為血液,則亦為陰。

 

假如血去多,則汗亦少矣。

 

乃偏易出者何哉。

 

血大虛,則衛外之陽因而不固,必多汗而腠理疏也。

 

疏則邪易入之。

 

血既不足以養脈。

 

乃風入又足以燥其血液,故令病痙。

 

若汗多者亡陽。

 

陽亡必畏寒。

 

寒多遂令鬱冒。

 

至若陰氣既虛。

 

津液必少。

 

胃中燥結。

 

大便轉難。

 

容或有之。

 

然三者總因血虛所至。

 

乃若不明其理而復出汗下。

 

未有不至於危亡者,故聖人先以新產血虛立言。

 

使後世之工。

 

即出於中才以下。

 

亦必從養陰起見也已。

 

產婦鬱冒,其脈微弱。

 

不能食。

 

大便反堅。

 

但頭汗出。

 

所以然者,血虛而厥。

 

厥而必冒。

 

冒家欲解,必大汗出。

 

以血虛下厥。

 

孤陽上出,故頭汗出。

 

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

 

陽氣獨盛,故當汗出。

 

陰陽乃復。

 

大便堅。

 

嘔不能食。

 

小柴胡湯主之。

 

〔補注〕產婦脈証極虛種種者,其理可得而晰言之也。

 

婦人主血。

 

重在沖脈。

 

沖者,肝幕也。

 

血去既多。

 

邪中特易。

 

邪入則必逆冷畏寒。

 

由於遏抑,是血氣虧於中。

 

陰邪冒於外。

 

卒難解也,而其所以難解者,正以血虛不能作汗,而非汗復不解,故欲解者,必大汗出,而後邪始退。

 

正始越也。

 

此言周身之汗者也。

 

亦有血虛下厥。

 

而陽氣孤而無偶。

 

遂上升而汗亦出,則其汗又頭以下不得汗也。

 

總由血虛陰亡,其陽獨盛。

 

汗出之後。

 

邪退正和矣。

 

然其津液一傷於血去。

 

復傷於汗多。

 

安得大便不堅乎。

 

假使大便堅而復有嘔不能食之証。

 

仍是表邪未去。

 

抑或血室受邪也。

 

小柴胡湯為正治之法矣。

 

病解能食。

 

七八日更發熱者,此為胃實。

 

大承氣湯主之。

 

〔補注〕邪去則不歸於府。

 

自能食也。

 

七八日更發熱。

 

明系食滯於胃。

 

脾虛不能運 之。

 

能不急下以救其津液乎。

 

然大虛者,當小作湯。

 

要在臨証斟酌爾。

 

產後腹中 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並治腹中寒疝。

 

虛勞不足。

 

〔補注〕產後本虛,則寒易入。

 

今腹中為肝之幕。

 

為脾之統。

 

痛非正虛而邪實耶。

 

此 湯原治寒疝。

 

取以治產後。

 

未常不可。

 

即以治虛勞。

 

又誰曰不宜。

 

產後腹痛。

 

煩滿不得臥。

 

枳實芍藥散主之。

 

枳實芍藥散方 枳實(燒令黑勿太過) 芍藥(等分) 上二味為散。

 

服方寸匕。

 

日三服。

 

並主癰膿。

 

以麥粥下之。

 

〔衍義〕仲景凡治腹痛。

 

多用芍藥。

 

何也?以其能治氣血積聚。

 

宣行腑臟。

 

通則痛止也。

 

陰氣之散亂成痛。

 

用此收之也。

 

以其能治血痺之痛也。

 

以其能緩中而止急痛也。

 

本草謂主邪氣腹痛,故多用之。

 

蓋五氣之邪。

 

莫如厥逆。

 

肝木之性急暴。

 

一有不平,則曲直作痛。

 

又肝為藏血之海。

 

瘀積則海不清,而肝木之氣塞矣。

 

東方震木。

 

出於純陰,則振起發生。

 

若出於散亂之陰,則肝本之氣旺矣。

 

木強直。

 

更值邪氣,則肝木與搏擊矣。

 

由此三者而言。

 

芍藥所治。

 

皆肝木也。

 

雖曰治之而亦補之。

 

木之味酸。

 

芍藥亦酸,故云補也。

 

枳實炒黑。

 

入血破瘀。

 

麥粥補血脈也。

 

師曰:產婦腹痛。

 

法當以枳實芍藥散。

 

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

 

宜下瘀血湯主之。

 

亦主經水不利。

 

下瘀血湯方 大黃(三兩) 桃仁(二十枚) 蟲(二十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

 

煉蜜為四丸。

 

以酒一升。

 

煎一丸。

 

取八合服之。

 

瘀血下如豚肝。

 

〔衍義〕血之乾燥凝著者,非潤燥蕩滌。

 

不能去也。

 

芍藥、枳實不能治。

 

須用大黃蕩逐之。

 

桃仁潤燥。

 

緩中破結。

 

蟲下血。

 

用蜜補不足。

 

止痛和藥。

 

緩大黃之急。

 

尤為潤也。

 

與抵當同類。

 

但少緩爾。

 

產後七八日。

 

無太陽証。

 

少腹堅痛。

 

此惡露不盡。

 

不大便。

 

煩燥發熱。

 

切脈微實。

 

再倍發熱。

 

日晡時煩躁者,不食。

 

食則譫語。

 

至夜即愈。

 

宜大承氣湯主之。

 

熱在裡。

 

結在膀胱也。

 

〔衍義〕太陽為表。

 

膀胱為裡。

 

七八日表証入裡,故曰無太陽証。

 

惡露已為病氣所鬱。

 

不能盡去。

 

邪因入裡。

 

與惡露相搏擊。

 

在膀胱而小腹堅痛。

 

下焦熱極,故不大便。

 

煩躁發熱。

 

更切其脈微實。

 

再倍發熱。

 

日晡時煩躁。

 

此邪又攻於胃。

 

胃熱則不食。

 

食入則穀氣之熱更助。

 

兩熱相並,故譫語。

 

至夜愈。

 

此產後血虛。

 

邪易入血室。

 

入血室,則夜如見鬼狀。

 

言此以明其不在血室,而在膀胱與胃,故用大承氣湯。

 

產後風。

 

續續數十日不解。

 

頭微痛。

 

惡寒。

 

時時有熱。

 

心下悶。

 

乾嘔。

 

汗出雖久。

 

陽旦証續在爾。

 

可與陽旦湯。

 

(即桂枝東加黃芩) 〔衍義〕傷寒病。

 

太陽証。

 

頭痛發熱。

 

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又太陽病。

 

八九日不解者,表証仍在,當發其汗。

 

此治傷寒法。

 

凡產後感於風寒諸証。

 

皆不越其規矩。

 

舉此條與上文承氣為表裡之例耳。

 

東垣治勞役飲食所傷挾外感者,亦名兩感,必顧胃氣。

 

大全良方。

 

謂新產去血。

 

津液枯竭。

 

如有時氣之類,當發其汗。

 

決不可用麻黃。

 

取汗無取過多。

 

活人書婦人諸病。

 

皆用四物。

 

與所見証如陽旦之類。

 

各隨所感而消息之。

 

產後中風發熱。

 

面正赤。

 

喘而頭痛。

 

竹葉湯主之。

 

竹葉湯方 竹葉(一把) 葛根(三兩) 防風 桔梗 桂枝 人參 甘草(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大棗(十五枚) 生薑(五兩)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

 

分溫三服。

 

溫覆使汗出。

 

頸項強。

 

用大附子一枚。

 

破之如豆大。

 

(該是入字)前藥揚去沫。

 

嘔者,加半夏半升洗。

 

〔衍義〕此証太陽上行至頭表。

 

陽脈過膈上循於面。

 

二經合病,故如是。

 

竹葉湯亦桂枝湯變化者,仲景凡治二經合病。

 

多加葛根。

 

為陽明解肌藥也。

 

防風佐桂主二經之風。

 

竹葉主氣上喘。

 

桔梗佐竹葉利之。

 

人參亦治喘。

 

甘草和中。

 

生薑、大棗行穀氣。

 

發榮衛。

 

穀氣行。

 

榮衛和,則上下交濟而汗出解矣。

 

附子恐是後所加。

 

治頭項強耳。

 

頸項強。

 

邪在太陽有禁。

 

固其筋脈不得屈伸,故用附子溫經散寒濕。

 

以佐葛根。

 

若邪在胸中而嘔。

 

加半夏治之。

 

婦人乳中虛。

 

煩亂嘔逆。

 

安中益氣。

 

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

 

棗肉和丸。

 

如彈子大。

 

飲服一丸。

 

日三。

 

夜二服。

 

有熱者倍白薇。

 

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衍義〕婦人以陰血上為乳汁,必藉穀氣精微以成之。

 

然乳房居胃上。

 

陽明經脈之所過。

 

乳汁去多,則陰血乏而胃中益虛。

 

陰乏則火撓而神昏亂。

 

胃虛則嘔逆。

 

用甘草瀉心火安中益氣。

 

石膏療煩亂。

 

竹皮主嘔逆。

 

桂枝利榮氣。

 

通血脈。

 

又宣導諸藥。

 

使無捍格之患。

 

柏實。

 

本草主恍惚虛煩。

 

安五臟。

 

益氣。

 

煩喘者,為心中虛火動肺,故以柏實兩安之。

 

產後下利虛極。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方 白頭翁(二兩) 秦皮(三兩) 黃連(三兩) 黃柏(三兩) 甘草(二兩) 阿膠(二兩)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

 

內膠令消盡。

 

分溫三服。

 

〔衍義〕傷寒厥陰証不利重者,白頭翁湯。

 

四味盡苦寒以治熱。

 

苦以堅腸胃。

 

此產後氣血兩虛。

 

因加阿膠補氣血而止利。

 

甘草緩中通血脈。

 

然下利。

 

血滯也。

 

夫人之血行則利自止。

 

甘草尤為要藥。

 

此方豈獨治產後哉。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0:27 , Processed in 0.6718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