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19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匱玉函經二注 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証治第九1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9 14:08: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金匱玉函經二注 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証治第九11

 

 

(論一首脈証六條方九首)

 

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

 

陽微陰弦。

 

即胸痺而痛。

 

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

 

今陽虛知在上焦。

 

所以胸痺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補注〕痺者痞 而不通也。

 

經云。

 

通則不痛,故惟痛為痺,而所以為痺者,邪入之。

 

其所以為邪入者,正先虛也,故曰:脈取太過不及。

 

不及為陽微。

 

太過即陰弦。

 

陽虛故邪痺於胸。

 

陰盛故心痛。

 

仲景已自申說甚明。

 

乃知此証。

 

總因陽虛,故陰得以乘之。

 

設或不弦,則陽雖虛而陰不上干可知也。

 

然胸痺有微甚之不同,則為治因亦異。

 

微者但通上焦不足之陽。

 

甚者且驅其下焦厥逆之陰。

 

通陽者,以薤 白、白酒、半夏、桂枝、人參、杏仁之屬。

 

不但苦寒不入。

 

即清涼盡屏。

 

蓋以陽通陽。

 

陰分之藥不得預也。

 

甚者用附子、烏頭、蜀椒大辛熱。

 

以驅下焦之陰。

 

惟陰退而陽可以漸復耳。

 

可不留意乎。

 

平人無寒熱。

 

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補注〕陽不足,則陰上入而為寒。

 

陰不足,則陽下陷而為熱。

 

陰陽未嘗偏勝,故無寒熱如平人。

 

然短氣不足以息者,是邪痺於中,而滯其升降之氣。

 

不可信其中 虛而輒補之。

 

以蹈實實之戒也。

 

胸痺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氣。

 

寸口脈沉而遲。

 

關上小緊數。

 

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

 

分溫再服。

 

〔補注〕寒濁之邪。

 

滯於上焦,則阻其上下往來之氣。

 

塞其前後陰陽之位。

 

遂令為喘息。

 

為咳唾。

 

為痛。

 

為短氣也。

 

陰寒凝泣。

 

陽氣不復自舒,故沉遲見於寸口。

 

理自 然也。

 

乃小緊數復顯於關上者何耶。

 

邪之所聚。

 

自見小緊,而陰寒所積。

 

正足以 遏抑陽氣,故反形數。

 

然陽遏則從而通之。

 

栝蔞實最足開結豁痰。

 

得薤白、白酒 佐之。

 

既辛散而復下達,則所痺之陽自通矣。

 

胸痺不得臥。

 

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 薤白(三兩)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

 

取四升。

 

溫服一升。

 

日一服。

 

〔補注〕胸痺痺在氣。

 

氣在上焦,故即不言脈,而與上條無異。

 

即証亦不甚相異也。

 

所異者,止不得臥耳。

 

經云。

 

晝行於陽則寤。

 

夜行於陰則寐。

 

然則不得臥。

 

以氣之 行於陽而不行於陰故也。

 

經以小半夏湯覆杯即臥。

 

非半夏為得寐藥也。

 

特以 草生於夏。

 

夏半為一陰初生。

 

由陽入陰。

 

使氣歸於肝,而血亦入焉,故於本湯增 此一味,而能事畢矣。

 

可不謂神乎。

 

胸痺。

 

心中痞氣。

 

氣結在胸。

 

胸滿。

 

脅下逆搶心。

 

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

 

人參湯亦主之。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四枚) 濃朴(四兩) 薤白(半升) 桂枝(一兩) 栝蔞(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

 

先煮枳實、濃朴。

 

取二升。

 

去滓。

 

內諸藥。

 

煮數沸。

 

分溫三服。

 

人參湯方 人參 白朮 甘草 乾薑(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補注〕同一病也。

 

一用通痞去滿之藥。

 

一用辛散補中之味。

 

全不相謀。

 

謂治一証。

 

豈仲景自為矛盾耶。

 

不知証有久暫。

 

病有虛實也。

 

假如氣果有滯。

 

上焦痞滿。

 

下氣亦上逆。

 

不得不於通痺藥中加降氣消滿。

 

調和榮衛之藥也。

 

若夫病久而中 氣大虛。

 

宗氣不利。

 

時時滿。

 

或從脅下搶心。

 

不用甘溫,必不足以益中州之氣。

 

不用辛散,且不足以破凝滯之陰。

 

氣足而清者自升。

 

濁者自降。

 

將結去而搶消矣。

 

又何痺之有焉。

 

胸痺。

 

胸中氣塞短氣。

 

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

 

橘枳薑湯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三兩) 杏仁(五十粒) 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不瘥再服。

 

橘枳薑湯方 橘皮(一斤) 枳實(三兩) 生薑(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

 

分溫再服。

 

〔補注〕胸痺既有虛實。

 

又有輕重,故痺之重者,必徹背徹心者也。

 

輕者不然。

 

然而何以亦言痺。

 

以其氣塞而不舒。

 

短而弗暢也。

 

然一屬手太陰肺。

 

肺有飲,則氣每壅而不利,故以茯苓逐水。

 

杏仁散結。

 

用之當矣。

 

又何取於甘草。

 

蓋以短氣則中土不足也。

 

土為金之母也。

 

一屬足陽明胃。

 

胃中實,故君橘皮以理氣。

 

枳實以消滿,且使積滯去而機竅通。

 

更加生薑之辛。

 

無處不宣。

 

靡有遏抑。

 

庶邪去而正自快。

 

此同一實証中,而又有臟腑之別也。

 

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仁(十五兩) 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為散。

 

服方寸匕。

 

日三服。

 

〔補注〕胸痺緩急者,痺之急証也。

 

寒飲上聚心膈。

 

使陽氣不達。

 

危急為何如乎,故取薏苡逐水為君。

 

附子之辛熱為佐。

 

驅除寒結。

 

席卷而下。

 

又烏能不勝任而愉快耶。

 

心中痞。

 

諸逆心懸痛。

 

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 桂枝(三兩) 生薑(三兩) 枳實(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補注〕枳實、生薑。

 

原以治氣塞。

 

況於痞乎,故較前條稍減輕分兩。

 

使痞者下其氣 以開之。

 

懸痛屬飲者,得生薑以散之。

 

既足建功矣。

 

乃去橘皮而用桂枝者,以所逆非一。

 

或腎氣上沖。

 

正未可知。

 

桂伐腎邪。

 

正其能事。

 

不但調和榮衛。

 

為去痞臣也。

 

心痛徹背。

 

背痛徹心。

 

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烏頭赤石脂丸方 烏頭(一分炮) 赤石脂(一兩) 蜀椒(一兩) 附子(半兩炮) 乾薑(一兩) 上五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大。

 

先食服一丸。

 

日三服。

 

不知。

 

稍加服。

 

〔補注〕心痛徹背。

 

背痛徹心。

 

乃陰寒之氣厥逆而上干者,橫格於胸背經脈之間。

 

牽連痛楚。

 

亂其氣血。

 

紊其疆界。

 

此而用氣分諸藥,則轉益其痛。

 

勢必危殆。

 

仲景用蜀椒烏頭。

 

一派辛辣。

 

以溫散其陰邪。

 

然恐胸背既亂之氣難安,而即於溫藥隊中。

 

取用乾薑之泥。

 

赤石脂之澀。

 

以填塞厥氣所橫沖之新隊。

 

俾胸之氣自行於胸。

 

背之氣自行於背。

 

各不相犯,其患乃除。

 

此煉石補天之精義也。

 

今人知有溫氣、補氣、行氣、散氣諸法矣。

 

亦知有堵塞邪氣攻沖之竇。

 

令胸背陰陽二氣並行不悖者哉。

 

九痛丸 治九種心痛。

 

(非仲景方) 附子(二兩炮) 生野狼牙(一兩炙香) 巴豆(一兩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參 乾薑 吳茱萸(各一兩) 上六味末之。

 

煉蜜丸如梧子大。

 

酒下。

 

強人初服三丸。

 

日三服。

 

弱者二丸。

 

〔補注〕丸以九名。

 

能治九種心痛。

 

吾不知其治何者為九也,且兼治卒中惡腹脹痛。

 

口不能言。

 

又治連年積冷。

 

流注心胸痛。

 

並冷沖上氣。

 

落馬墮車血疾等。

 

皆主之。

 

由此言之,則知熱以去冷。

 

辛以開鬱。

 

降以治逆。

 

香以散結。

 

甘以補正。

 

毒以攻毒。

 

萃群力於一方。

 

合諸毒而罔顧。

 

用力少而成功多者,正以君主之地。

 

無使竊發,故無禮於側。

 

鷹 逐之。

 

況於胞絡受害。

 

不啻震驚輦轂者乎。

 

此寧速無寧緩者也。

 

然則火痛亦可治歟。

 

曰可,何也?此從治之法也。

 

觀落馬墮車以及血疾,則皆因傷而滯。

 

或素有瘀。

 

所痛即不關於心者,無不可治也明矣。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20:5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