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鑑 金匱要略註 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002】
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
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肝氣盛,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
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經曰: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餘,是其義也,餘藏準此。
〔註〕:
此承上條受病三因,以明其治也。
上工,良醫也;中工,常醫也。
已病,已然之病也;未病,未然之病也。
假如現在肝病,此已然之病也;肝病將來傳脾,此未然之病也。
良醫知肝病傳脾,見人病肝,先審天時衰旺,次審脾土虛實。
時旺、脾實則知不受肝邪,不須補脾,直治已病之肝。
若時衰、脾虛,則知肝必傳脾,先補未病之脾,兼治已病之肝。
彼常醫不曉四時所勝,五藏相傳之理,見肝之病,惟瀉已病之肝,不知補未病之脾也。
上工不但知肝實必傳脾虛之病,而且知肝虛不傳脾虛反受肺邪之病。
故治肝虛、脾虛之病,則用酸入肝,以補已病之肝,用焦苦入心,以助不病之心,用甘入脾,以益不實之脾,使火生土,使土制水,水弱則火旺,火旺則制金,金被制則木不受邪,而肝病自愈矣。
此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化生不病之理,隔二、隔三之治,故曰: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
然肝虛則用此法,若肝實則不用此法也。
中工不曉虛實,虛者瀉之,是為虛虛;實者補之,是為實實,非其義也。
上工知其虛實,補其不足,損其有餘,是其義也。
其餘四藏,皆準此法,「傷」字,作「制」字看。
〔集註〕:
徐彬曰:假如肝經之病,肝木勝脾土,知邪必傳脾經,治宜實脾為先,此脾未病而先實之,所謂治未病也。
不憂本藏之虛,而憂相傳不已,其病益深,故先以實脾為急務也。
程林曰:經云: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
所謂因者,乘其機也。
治未病者,謂治未病之藏府,非治未病之人 也。
見肝之病,當先實脾,使土旺則能勝水,水不行則火盛而制金,金不能干木,肝自愈矣。
此治肝補脾,治未病之法也。
高世栻曰:實脾專為制水,使火盛金衰,肝不受制,則肝自愈,其理甚精微,故曰: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