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2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血證論 卷二 吐血1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5 23:10: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血證論 卷二 吐血11

 

 

二消瘀血,既止後,其經脈中己動之血,有不能復還故道者,上則著於背脊胸膈之間,下則著於肋少腹之際,著而不和,必見疼痛之證,或流注四肢,則為腫痛,或滯於肌腠,則生寒熱,凡有所瘀,莫不壅寒氣道,沮滯生機,久則變為骨蒸乾血癆瘵,不可不急去之也,且經隧之中,既有瘀血踞住,則新血不能安行血恙,終必妄走而吐溢矣,故以去瘀為治血要法,用花蕊石散,令瘀血化水而下,且不動五臟真氣,為去瘀妙藥,如無花蕊石,用三七鬱金桃仁牛膝醋炒大黃,亦有迅掃之功,顧舊血不去,則新血斷然不生,而新血不生,則舊血亦不能自去也,譬諸君子之道不長,則小人之道亦不消,須知瘀血之去,乃新血日生,瘀血無處可留,迫之不得不去,故或化而走小便,或傳而入大腸,花蕊石,化血從小便去,醋黃散,下血從大便去,但能去瘀血,而不能生新血,不知克敵者存乎將,袪邪者賴乎正,不補血而去瘀,瘀又安能盡去哉,治法宜用聖愈湯以補血,加桃仁丹皮紅花枳殼香附雲苓甘草,補瀉兼行,瘀既去而正不傷,治瘀之法,大指如是,然亦有宜用溫藥者,內經曰,血者喜陰而惡寒,寒則澀而不流,溫則消而去之,且有熱伏陰分,涼藥不效,而宜用從治之法,以引陽出陰者,方用仲景柏葉湯,為寒凝血滯之止治,亦瘀血伏於陰分之從治法也。

 

然三藥純溫,設遇火烈之證,非其所宜,或略加柔藥調之,則合四物湯用。

 

又有合瀉心湯用者,則直以此反佐之也。

 

以上通論治瘀之法,而瘀血著留在身,上下內外,又各有部分不同,分別部居,直探巢穴,治法尤百不失一,審係血瘀上蕉,則見胸背肩膊疼痛麻木逆滿等證,宜用血府逐瘀湯,或人參瀉肺湯,加三七鬱金荊芥,使上焦之瘀,一並廓清。

 

血瘀中焦,則腹中脹滿,腰脅著痛,帶脈繞臍一周,下連血室,女子以繫胎,男子以束體,乃血之管領也。

 

凡血證,未有帶脈不病者,今瘀血滯於其分,則宜去之以安帶脈,帶脈在中僬脾之部分,即從脾治之。

 

觀仲景腎者湯,可知治脾即是治帶,帶有瘀血,宜用甲己化土湯,加桃仁當歸薑黃主之。

 

腰痛甚者,加鹿角尖,脅腹痛甚者,加蒲黃靈脂,血瘀下焦,腰以下痛,小腹季脅等處脹滿,是血瘀肝之部分,或積胞中血海為痛,宜歸芎失笑散主之,大便閉結者,均加大黃。

 

仲景逐瘀大劑,則有抵當湯,桃仁承氣湯數方,皆若寒大破下,為治瘀能事,亦有當用溫藥下之者,生化湯及牛夕散主之。

 

本女科治產後惡露,及胞衣不下之方,余謂男女雖異,其血則同,同是下焦瘀血,故借用其方,往往有驗。

 

且下焦原係陰分,上焦之瘀多屬陽熱,每以溫藥為忌,下焦之瘀多屬陰凝,故產婦喜溫而忌寒,以其血在下焦也。

 

知此,則知以溫藥,治下焦瘀血,尤為合宜,然亦須審係寒凝乃用溫藥。

 

若血室熱,則仍是桃仁承氣之證,又有瘀血流注,四肢疼痛腫脹者,宜化去瘀血,消利腫脹,小調經湯,加知母雲苓桑皮牛膝治之,又有瘀血客於肌腠,阻滯榮衛,發寒發熱,似瘧非瘧,骨蒸盜汗,欬逆交作,用小柴胡湯,加當歸桃仁丹皮白芍主之。

 

寒甚者,再加芥穗細辛,熱甚者,再加花粉粉葛青蒿知母,欬有痰火,加瓜霜杏仁寸冬五昧雲苓知母,水飲上沖,加葶藶子,益小柴胡,原是從中上達肝氣之藥,使肝氣不鬱,則暢行肌腠,而榮衛調和。

 

今加去瘀之品,則偏於去瘀,凡瘀血阻滯榮衛者,用之立驗。

 

總而論之,血瘀於臟腑之間者,久則變為乾血,化為癆蟲,血瘀於軀殼之間者,或病偏枯,或化□膿,血瘀於肌腠之間者,則變骨蒸,毛髮焦折,肢體瘦削,一切不治之證,總由不善去瘀之故,凡治血者,必先以去瘀為要,另詳瘀血門。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07:11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