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0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病篇 《陰陽應象大論》02】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3 22:06: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病篇 《陰陽應象大論》02

 

 

《陰陽應象大論》曰︰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上節統言司天之病,此下專言人受病之故。

 

細考宋元以來諸名家,皆不知溫病傷寒之辨。

 

如龐安常之《卒病論》,朱肱之《活人書》,韓□和之《微旨》,王氏之《証治》,劉守真之《傷寒醫鑒》、《傷寒直格》,張子和之《傷寒心鏡》等書,非以治傷寒之法治溫病,即將溫暑認作傷寒,而疑麻桂之法不可用,遂別立防風通聖、雙解通聖、九味羌活等湯,甚至於辛溫藥中加苦寒,王安道《溯洄集》中辨之最詳,茲不再辯。

 

論溫病之最詳者,莫過張景岳、吳又可、喻嘉言三家。

 

時醫所宗者,三家為多,請略陳之︰按張景岳、喻嘉言皆著講寒字,並未理會本文上有“故曰”二字,上文有“重陰必陽、重陽必陰”二句,張氏立論出方,悉與傷寒混,謂溫病即傷寒,襲前人之舊,全無實得,固無足論。

 

喻氏立論,雖有分析,中篇亦混入傷寒少陰、厥陰証,出方亦不能外辛溫發表、辛熱溫裡,為害實甚。

 

以苦心力學之士,尚不免智者千慮之失,尚何怪後人之無從取法,隨手殺人哉﹗

 

甚矣學問之難也﹗

 

吳又可實能識得寒溫二字,所見之証,實無取乎辛溫辛熱甘溫,又不明伏氣為病之理,以為何者為即病之傷寒,何者為不即病待春而發之溫病,遂直斷溫熱之原非風寒所中,不責己之不明,反責經言之謬。

 

瑭推原三子之偏,各自有說︰張氏混引經文,將論傷寒之文,引証溫熱,以傷寒化熱之後,經亦稱熱病故也,張氏不能分析,遂將溫病認作傷寒。

 

喻氏立論,開口言春溫,當初春之際,所見之病,多有寒証,遂將傷寒認作溫病。

 

吳氏當崇禎凶荒兵火之際,滿眼溫疫,遂直辟經文“冬傷於寒、春必病溫”之文。

 

蓋皆各執己見,不能融會貫通也。

 

瑭按伏氣為病,如春溫、冬咳、溫瘧,《內經》已明言之矣。

 

亦有不因伏氣,乃司天時令現行之氣,如前列《六元正紀》所云是也。

 

此二者,皆理數之常者也。

 

更有非其時而有其氣,如又可所云戾氣,間亦有之,乃其變也。

 

惟在司命者善查其常變而補救之。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3 12:19 , Processed in 0.17187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