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5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化咳止痰平喘藥-半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3 06:58: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化咳止痰平喘藥-半夏

 

半夏 【藥用】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塊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

 

歸脾、胃經。

 

【功效】燥濕化痰,消痞散結,降逆止嘔。

 

【臨床應用】 1.用於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濕,聚而成痰者為主,為治濕痰的要藥,適用於痰濕壅滯、咳嗽氣逆等症,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用。

 

因其性溫,故又可用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薑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致風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2.用於胸脘痞悶,胸痺,結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溫通、化痰、燥濕,故可用於痰內阻、胸脘痞悶病症,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有可配黃芩、黃連、乾薑等同用,可收辛開苦降、散結除痞的功效(如半夏瀉心湯)。

 

此外,又常用於胸痺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胸症可與瓜蔞、黃連等同用。

 

3.用於癭瘤瘰歷、瘡瘍腫痛、梅核氣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結,可用以治療痰濕結聚所致的癭瘤、瘰歷痰核、陰疽腫痛,或痰氣互結的梅核氣等病症。

 

用治癭瘤瘰歷痰核,可與海藻、黃獨、貝母等配用。

 

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調醋外敷,有散結消腫的功效。

 

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朴、紫蘇等同用。

 

4.用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嘔功效,可用於多種嘔吐症候,在使用時應根據不同的症狀而予以不同的配伍。

 

如治胃寒嘔吐,可配合生薑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熱嘔吐可配合黃連、竹茹等藥;治妊娠嘔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虛嘔吐,可配人參、白蜜同用。

 

此外,配秫米同用還能治胃不和而臥不安,配硫黃而治腎陽不足、大便失調之症。

 

【處方用名】制半夏、姜半夏(用明礬粉、生薑汁醃製後漂淨,曬乾用)、生半夏(生用,有毒,主要作為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外用適量。

 

【按語】 1.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化痰力佳,為治各種痰症要藥。

 

其性溫而燥,尤為屬寒有濕者在所必用;若為熱痰,當與清熱化痰之品配伍始妥。

 

唯其有傷陰耗津之弊,故燥痰者忌用。

 

所主消痞,實亦化痰除濕之功;至於散結無非辛散溫通之效。

 

和中而能降逆為止嘔之良藥,無論胃寒、胃熱、胃虛、惡阻咸可應用,配伍適當,每奏卓效。

 

此外,胃不和而臥不安者,腎陽不足而大便失調者,皆可配合應用,亦有殊功。

 

2.半夏昔人以為妊娠忌用之品,然惡阻用之有止嘔之效,並無墮胎之虞。

 

又以為性滑,則其體雖滑,而其性溫燥,決非潤澤之品,故陰虛津少者應於慎用。

 

3.半夏主要功用為化痰止嘔,故為脾胃兩經要藥。

 

脾為生痰之源,胃為受納之器。

 

痰濕戀脾,半夏能燥濕化痰;胃氣不和,半夏亦能和胃降逆。

 

4.半夏化痰,以脾不化濕、聚而為痰者為主;因其性溫燥,故對於寒痰,亦可應用。

 

如屬熱痰,則須以清肺藥配合同用。

 

至於陰虛燥痰、津少口渴等症,則不宜應用。

 

5.半夏止嘔,以痰氣壅塞、胃逆不和為主;但因它具有良好的降逆止嘔作用,故除適用於痰飲嘔吐之外,尚可用於胃虛嘔吐,如《金匱要略》大半夏湯以半夏配伍人參、白蜜等同用;至於胃熱嘔吐,宜用清胃藥如麥冬、竹茹等同用,以防溫燥過熱、耗傷胃陰。

 

6.《別錄》有半夏墮胎的記載,可是《金匱要略》的乾薑人參半夏湯早已用治妊娠嘔吐,而並不礙胎。

 

從這個例子,啟示我們閱讀前人本草文獻時,必須持有辯證唯物一分為二的觀點,使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7.半夏生用有毒,生薑、明礬能制其毒,所以用制半夏,多以生薑、明礬制。

 

此外,過去上海地區除姜制半夏之外,上有竹瀝半夏、宋半夏、仙半夏等多種製法,現在已於簡化,藥店主要供應制半夏,不在加工炮製上述品種。

 

引自:http://www.chinesemedicine.com.hk/disc600big5/upload/viewthread.php?tid=1382&extra=page%3D3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3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1:48 , Processed in 0.20312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