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73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明理論 諸藥方論 小青龍湯方56】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2 18:0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傷寒明理論 諸藥方論 小青龍湯方56

 

 

青龍象肝木之兩歧,而主兩傷之疾,中風見寒脈,傷寒見風脈,則為榮衛之兩傷,故以青龍湯主之,傷寒表不解,則麻黃湯可以發,中風表不解,則桂枝湯可以散,惟其表且不解,而又加之心下有水氣,則非麻黃湯所能發,桂枝湯所能散,乃須小青龍湯,始可祛除表裡之邪氣爾,麻黃味甘辛溫,為發散之主,表不解,應發散之,則以麻黃為君,桂味辛熱,甘草味甘平,甘辛為陽,佐麻黃表散之,用二者所以為臣,芍藥味酸微寒,五味子味酸溫,二者所以為佐者,寒飲傷肺,咳逆而喘,則肺氣逆。

 

內經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故用芍藥五味子為佐,以收逆氣,乾薑味辛熱,細辛味辛熱,半夏味辛微溫,三者所以為使者,心下有水,津液不行,則腎氣燥。

 

內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是以乾薑細辛半夏為使,以散寒水逆氣,收寒水,散津液,通行汗出而解矣。

 

心下有水氣散行,則所傳不一,故又有增損之証。

 

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水蓄則津液不行,氣燥而渴,半夏味辛溫,燥津液者也。

 

去之則津液易複,栝蔞根味苦微寒,潤枯燥者也。

 

加之則津液通行,是為渴所宜也。

 

若微利去麻黃,加芫花,水氣下行,漬入腸間,則為利,下利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麻黃專為表散,非下利所宜,故去之,芫花味苦寒,酸苦為涌泄之劑,水去利則止,芫花下水,故加之。

 

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

 

經曰: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溏。

 

又曰:病患有寒,複發汗,胃中冷,必吐蛔,噎為胃氣虛竭,麻黃發汗,非胃虛冷所宜,故去之,附子辛熱,熱則溫其氣,辛則散其寒,而噎者為當,兩相佐之。

 

是以祛散冷寒之氣。

 

若小便不利,少腹滿,去麻黃,加茯苓,水蓄在下焦不行,為小便不利,少腹滿,凡邪客於體者,在外者可汗之,在內者下之,在上者可涌之,在下者可泄之,水蓄下焦,滲泄可也。

 

發汗則非所當,故去麻黃,而茯苓味甘淡,專行津液。

 

內經曰:熱淫於內,以淡滲之,滲溺行水,甘淡為所宜,故加茯蓄。

 

若喘者去麻黃,加杏仁,喘為氣逆,麻黃發陽,去之則氣易順,杏仁味甘苦溫,加之以泄逆氣,金匱要略曰:其形腫者,故不內麻黃,乃內杏子,以麻黃發其陽,故喘逆形腫,標本之疾,加減所同,蓋其類矣。

 

麻黃(君三兩去節) 甘草(臣三兩炙) 桂枝(臣三兩去皮) 芍藥(佐三兩)五味子(佐半升) 北細辛(佐三兩) 乾薑(使三兩) 半夏(使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05:02 , Processed in 0.0898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