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18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總病論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62】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2 16:1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傷寒總病論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62

 

 

此書摘取張長沙之大要,辯論精妙。

 

其有証而無方者,上溯《內經》,旁及他書,參以己見,為增損進退之法,實能發仲景未盡之意,而補其未備之方。

 

是為龐氏之撰著,非僅述而不作也。

 

故所引原文,每有刪削。

 

觀諸家抄本,多有異同,或未見宋刻,傳寫互異;或依據張書,增補失真。

 

故今將宋刻龐論翻雕,未敢輒改原文,即有抄本,義長者亦第摘取備考。

 

別疏為札記附于後。

 

丕烈又識。

 

序文︰啟(薛本、顧本此上俱有“軾”字,居右。)

 

再拜(薛本、顧本此上亦有“軾”字,略小。)

後序

 

二行︰自少時(顧本無“時”字。)

 

八行︰皇甫謚(“謚”當作“謐”。)

 

十行︰悉能辯論發揮,每用以治病(薛本作“悉能辯明考正,用以治病。 ”)

後一行︰不問貧富,為便房曲齋,調護寒暑(薛本作“不問貧賤富貴,均為調護寒暑。
”)

後二行︰時節其飢飽之度(薛本無“之度”二字。)

 

後三行︰耐事(薛本作“耐子”。)

 

後四行︰他日過之(薛本“過”作“見”。)

 

後九行︰故不著著其行事(顧本不重“著”字。)

 

目錄第四葉前半頁宋刻原缺,各本亦無,按目錄計缺一葉有半,而此葉板心刻四葉,不知目錄前尚有文字否。

 

今因無從補刊,故仍其缺,不敢妄作也。

 

卷第一

 

一葉,十行︰冰也(案“也”字衍,薛本、顧本俱無。)

 

後三行︰其有(顧本“有”作“人”,非。)

 

又勞房(薛本“房”作“力”。)

 

三葉,十行︰故須(薛本作“又須”,按“又”字是。)

 

後三行︰而變暑病(顧本“病”下有“所宜”二字。)

 

後十行︰有平居者(薛本作“有卑濕居者”。)

 

四葉,後八行︰揮散(薛本、顧本“揮”俱作“憚”。)

 

後十行︰工(薛本此上有“粗”字。)

 

五葉,三行︰欲溫(原本“欲”字破損,今照顧本補。薛本、張本皆作“飲”,非。)

 

六葉,後一行︰足(薛本作“更”,按“更”字是。)

 

後十行︰虛寒(顧本作“虛汗”,非。)

 

七葉,六行︰一二日發,以上連風府(薛本上有“當”字,“以”下有“其脈”二字。)

 

八葉,後四行︰大湯劑(原本“大”作“人”,今依薛本改。)

 

十葉,九行︰自微汗(薛本“自”作“身”,非。)

 

後十行︰大便已鞭(薛本“鞭”作“硬”。按原本“硬”作“鞭”者甚多,不能悉正,皆當從“硬”為是,後仿此。)

 

十一葉,後五行︰而又脈(顧本“又”作“反”。)

 

後八行︰當二三日發(原本作“二二日”,誤,今依薛本、顧本改。張本作“三四日”是。)

 

後九行︰而聾(薛本作“而耳聾”,顧本作“耳聾”。)

 

後十行︰相載(薛本作“相搏”。)

 

十二葉,後九行︰傷寒三四日,陽為盡(薛本作“傷寒三日,三陽為盡”,顧本作“傷寒三四日,三陽為盡”。按當依薛本是。)

 

十四葉,五行注︰故芍藥(薛本作“但以芍藥”。)

 

十行︰于寐也(宋本有脫誤。按仲景原文當作“但欲寐”也。)

 

十五葉,四行︰故以小辛之藥溫散(顧本作“故以溫散之藥”。)

 

十六葉,後五行︰已合治之(薛本作“已即合消之合治之”。顧本“已”作“匕”。按當作“各別搗篩已,合治之。”薛、顧本皆誤。)

 

十七葉,後四行︰熬香(薛本“香”作“干”,非。)

 

十八葉,八行︰氣上沖,心中痛熱(顧本重一“心”字,是。)

 

十九葉,二行︰當不得食(薛本、顧本“得”俱作“能”。按“能”字是。)

 

二十葉,後二行︰次治其厥(顧本“次”作“須”。)

 

後八行︰永宜此方(薛本、張本“永”俱作“亦”。)

 

廿一葉,五行︰醫(顧本作“逆”。)

 

廿二葉,四行︰與太陰(顧本無“與”字。按原本“與”字疑衍。)

 

卷第二

 

二葉,七行︰指梢(薛本“梢”作“稍”。)

 

八行︰增寒(顧本作“憎”,是。)

 

後六行︰翕翕熱(薛本“熱”上有“發”字。)

 

三葉,三行︰憎寒(原本作“增”,誤。今依薛本改。以下“憎寒”及後三行皆仿此。)

 

四葉,六行注︰當發証(顧本“發”下有“汗”字。)

 

又注︰青龍湯似桂枝証(薛本“湯”下有“者”字,“似”作“以”,按“似”字不誤。)

 

五葉,一行︰勢如(薛本“如”作“加”。按當作“加”是。)

 

六葉,八行︰黑 (薛本“ ”作“麥”。)

 

後四行︰及(顧本作“皮”。)

 

後九行注︰ 粉(薛本“ ”作“拌”,非。)

 

七葉,一行︰以失(薛本“以”作“似”。)

 

後四行注︰此若軟緊而遲(原本“若”字破損,照薛本補。張本同顧本作“此浮緊而遲”,並無“若”字,誤甚。)

 

八葉,後一行︰少氣逆(薛本“氣”字下重一“氣”字,按“氣”字當重為是。)

 

後十行︰氣微絕(顧本“微”作“欲”,是。)

 

九葉,後七行︰谷不得前(薛本“前”作“消”,非。)

 

十葉,一行︰三勝(薛本“勝”作“升”,顧本同。按當作“升”為是。)

 

後八行︰五倍子(薛本作“五味子”,顧本同。案小青龍湯本方有五味子,無五倍子,當作“五味子”為是。)

 

十二葉,一行︰去仁參(薛本“仁”作“人”,顧本同。按當作“人”為是。)

 

三行︰ 結(薛本“ ”作“支”。)

 

十四葉,後七行︰互(原本作“玄”,誤。顧本作“弦”,薛本、張本均作“互”。按“互”字是,今改。)

 

十五葉,後十行︰大柴胡胡湯(薛本不重“胡”字,顧本同。按重者乃衍字也。)

 

十八葉,後一行︰在壯熱,但主利(薛本“在”作“發”,“主”作“下”。按當從“發”從“下”為是。)

 

十九葉,四行︰表証在(薛本“在”上有“仍”字。)

 

二十葉,六行注︰ 上 下(薛本、顧本皆作“關上關下”。)

 

後二行︰咽躁(薛本同。顧本“躁”作“燥”,按當作“燥”為是。)

 

後三行︰方有(薛本同,顧本“有”作“在”。按當作“在”為是。)

 

二十一葉,五行︰拘忌(顧本“忌”作“忽”。)

 

後二行︰煩喘(顧本“喘”作“渴”。)

 

二十三葉,八行︰微喘(顧本“喘”作“熱”。)

 

二十四葉,二行︰ 陰(顧本作“關”。)

 

四行同。

 

二十五葉,一行︰桂枝甘草湯主之(薛本作“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四行︰並宜火劫治之(薛本“宜”下有“依”字。)

 

後一行︰自為黃(薛本“自”上有“身”字,“自”作“目”。)

 

後四行︰蓄血若去(原本“若”作“君”,誤。今照各本改。)

 

卷第三

 

三葉,後八行注︰為陽(薛本“為”下有“發于”二字,張本同。)

 

五葉,十行︰發後無汗(薛本“發”下有“汗”字,顧本同。)

 

後三行︰引小腹入陰筋者(各本同。按此乃仲景《傷寒論》原文,但原文引上有“痛”字,此“痛”字似不可少。)

 

六葉,三行注︰雜發汗(薛本同,張本“雜”作“可”按當作“可”為是。)

 

八行︰如被杖(薛本,張本“如”字上俱有“身痛”二字。按此亦仲景原文本有此二字。)

 

後八行︰勿以煙出(薛本“以”作“使”。)

 

七葉,五行︰通逐(薛本、張本“逐”俱作“達”。)

 

八行︰裡熱藥(薛本、顧本“裡”俱作“裹”,按當作“裹”為是。)

 

八葉,四行︰為狀(薛本“為”下有“病”字。)

 

六行︰其面乍黑乍白(薛本、張本“面”字下皆多“乍赤”二字,“乍白”下皆多“蝕于”二字。)

 

七行︰咽乾(薛本、張本“咽乾”下皆多“苦參湯洗之”五字。)

 

八行注︰雄黃云云止(張本另提行起,有“苦參半斤,槐白皮四兩,野狼牙根四兩。上銼,以水五升,煎三升半,洗之”云云。二行方另提行起,接“病者脈數”云云。薛本此方附注於上。)

 

又則熱(薛本、張本“則”俱作“無”。按《金匱》本文作“無”。)

 

後二行,細末一行後(張本多“通治狐惑,黃連一兩,藎草二兩”。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溫服之,云云。三行薛本亦多此方,附注於上。)

 

後五行︰美(薛本、顧本俱作“美”。)

 

後九行︰浙然(各本俱作“淅”。)

 

九葉,四行︰兩漬字(原本均作“潰”,誤。今照各本改正。)

 

十葉,二行︰如煎洗(薛本、張本“煎洗”俱作“前浸”。按下有“漬”字,若用“浸”字則重意,當作“如前洗”為是。)

 

後五行︰所至(薛本“至”作“致”。)

 

後八行︰反不惡寒(按仲景原文無“不”字。)

 

十一葉(按此葉非宋刻原刊。)

 

三行︰而故(薛本、張本“故”俱作“熱”。)

 

又︰而避害(原本“避”字模糊,今依薛本、張本補。)

 

又;而為郡,若汗太多(原本模糊。薛本、張本“郡”俱作“汗”,“大”俱作“太”。顧本“郡”作“□”,“大”亦作“太”。)

 

八行︰強項(薛本、張本俱作“項強”。按“項”字原本系壞字,作“□ ”,而抄本誤作“曰”。今依薛本、張本改作“項”字。顧本亦誤作“曰”。)

 

又︰熱令(薛本、張本俱作“令熱”。)

 

後九行︰ 齒(各本俱作“ 齒”。案“ ”字誤,當作“ ”為是。)

 

後十行注︰方在可下門中(薛本同,張本顧本,“門”俱作“証”。)

 

十二葉,一行︰濕証(張本“証”作“候”。)

 

三行注︰水証(張本“水”上有“可”字。按“可”字當有。)

 

五行︰身汗出(薛本、張本“身”下俱有“重”字。)

 

後六行︰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

 

(按此乃仲景原文也,但原文乃“小便利者,死。”以額汗微喘,為孤陽無根而上脫,加以小便利,為陰氣不藏而下泄,故主死也。若小便不利,乃濕家本症,何雲死耶?薛本、張本並同。又案︰尤在涇《金匱心典》曰一作“小便不利者,死。”謂陽上游而陰不下濟也,亦通。)

 

十三葉,三行︰含水畜(薛本“畜”作“搐”。)

 

六行︰可與杏仁薏苡湯(薛本作“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後七行︰故使之耳(薛本、張本“之”俱作“然”。)

 

後八行︰則極(薛本作“痛劇”。)

 

十四葉,三行︰溢水(薛本“溢”作“添”,顧本作“溫”。)

 

五行︰ 証(張本“証”作“候”。)

 

後二行︰弦而細,芤而遲(薛本無兩“而”字。)

 

後三行︰口前開(薛本作“口開前”。)

 

後四行︰反熱甚(薛本“反”作“發”。)

 

十五葉,六行︰宜苦酒、艾(原本“苦”作“若”,誤。今照薛本、顧本改。按苦酒即醋也。)

 

九行︰茯苓桂枝湯主之(薛本作“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後八行︰酒二盞,煎二盞四分,薛本同。

 

張本作“酒二盞,煎一盞四分。

 

”顧本作“酒二盞四分,煎二盞。

 

”後九行︰膀胱(薛本作“臍旁”。)

 

十八葉,後九行︰理中治中焦(薛本“治”上有“者”字。)

 

二十一葉,後八行︰伸吟(薛本、張本“伸”俱作“呻”。按當作“呻”為是。)

 

二十二葉,後四行︰肉豆□ (薛本“□ ”作“蔻”,顧本作“谷”,誤。)

 

二十五葉,六行︰血不止(原本作“上”,今依薛本改正。)

 

二十六葉,九行︰ 瘡(薛本作“ ”。按此誤當作“ ”,後四行同。)

 

二十九葉,一行︰草一分(薛本、張本“草”上皆有“甘”。按原本脫去。)

 

三十葉,六行︰且至晚(薛本“且”作“旦”。)

 

三十三葉,二行︰灰燒(薛本無“燒”字。)

 

三行︰陰頭(薛本“陰頭”下俱有“穴”字。)

 

七行︰陰卯(薛本“卯”作“卵”,是。)

 

後一行︰去皮尖(薛本“去皮核”。按當以“去皮核”為是,蓋大棗亦無尖可去也。)

 

卷第四

 

一葉,八行︰為暑病其熱(此五字原本破去,系描寫出者。)

 

九行(此行內除“傷”字、“而”字、“三陽傳”三字,余皆描寫者。)

 

十行︰如見(按“如”字原本破去,描作“如”字。薛本“如”作“而”。)

 

二葉,十行︰豉(半此二字原本破去,今依薛本、張本補。)

 

後五行︰見形(薛本“形”下有“証”字。)

 

後六行︰豆壞一如(薛本“如”下有“候”字,張本在“壞”字下。)

 

三葉,三行︰腎熱病者(按《內經》下有“頤先赤”三字。)

 

後五行︰洗淅(薛本同,張本、顧本俱作“先淅”。按此亦《內經‧刺熱》文本作“先淅”,似當從“先”為是。)

 

後六行︰頭痛不任(各本皆同。按《內經》作“頭痛不堪”。)

 

後九行︰ 酸(薛本“ ”作“腳”,非。按《內經》作“ 酸”。)

 

四葉,二行︰亡逆(薛本、顧本“亡”俱作“無”。)

 

後四行︰ 蒂(薛本、顧本“ ”俱作“瓜”。按當作“瓜”為是。)

 

五葉,五行注︰焉(薛本、張本俱作“雲”,顧本作“也”。)

 

八行︰走疰(薛本“疰”作“注”。)

 

後一行︰五拾粒(薛本、張本下皆有“去皮”二字。)

 

七葉,五行︰甘草(薛本無此味。)

 

八葉,五行︰謫居(薛本“謫”作“調”,非。)

 

十行︰肉豆□ (薛本同前。)

 

後五行︰七銖(薛本作“三錢”,又注於上方曰︰“二十四銖為一兩,合今之三錢,是古之七銖也。 ”)十葉,二行︰每(各本皆作“毒”。按“毒”字是。)

 

七行︰何由衰散,大腑久秘(薛本“大”作“六”,顧本“衰”作“表”。按當作“衰”為是。)

 

十一葉,三行︰隱 (薛本“ ”作“疹”。)

 

十二葉,四行︰杏仁(麩炒原本“炒”字破去,今依薛本、顧本補。)

 

後八行︰一盞(薛本“盞”下有“小”字。)

 

後九行︰永不發(薛本“發”下尚有一“發”字。)

 

後十行︰或下後(薛本同。顧本“下”字下有“利”字。)

 

十三葉,四行︰憎寒(原本作“增”誤。今依各本改。)

 

後十行︰白濃(薛本同,顧本作“膿”。按當作“膿”為是。)

 

十四葉,後十行︰自汗(薛本、張本同,顧本作“自安”。)

 

又︰黑厭(薛本“厭”作“靨”。)

 

十五葉,四行︰嗽或喉痛(薛本“或”作“而”。)

 

卷第五

 

二葉,八行︰手太陰水(薛本、顧本“水”俱作“金”。 按當從“金”為是。)

 

後二行︰相形(薛本“形”作“刑”。)

 

後九行注︰庵園(薛本“園”作“圓”。)

 

三葉,後四行︰鼻竅中(薛本“竅”下有“內兩陷”三字,“中”下有“旁”字。)

 

後七行︰以紙筋探鼻中,嚏之(薛本作“以紙筋紉鼻中,嚏出之。)

 

四葉,七行︰柏實(薛本此下尚有“射干、枳實”二味。)

 

十行︰三日服之(薛本、張本同。顧本“之”作“遇”,疑誤。)

 

後四行︰ (按原本作“螺”,誤。以後修治藥法內所引証之當作“ ”,今改正。

 

薛本亦作“ ”。 顧本作“騾”,亦誤。)

 

五葉,二行︰五兵白刃,盜賊凶害(薛本此八字接連上行“諸毒”下,而“者冠軍”云云另提行起。“者”又作“昔”。)

 

後三行︰住丸(薛本“住”作“五”。)

 

又︰左辟(各本俱作“臂”。)

 

後八行︰地深三尺,與深同(張本“地深”之“深”作“闊”。薛本“尺”下有“廣”字,顧本“與”作“余”。)

 

六葉,四行︰反(張本、顧本俱作“及”。)

 

又,其病(薛本“病”下有“相反”二字。)

 

七行︰府(薛本作“ ”。)

 

後五行︰合自(薛本“自”作“身”。)

 

七葉,四行︰所侵(薛本“侵”下有“內熱”二字。)

 

又︰咽塞(薛本“塞”下有“聲嘶”二字。)

 

後三行︰ 格(薛本“ ”作“開”。顧本作“ ”,是。)

 

後五行︰毒瓦斯(薛本“氣”字逕接“其病相反”四字,而下又多“若腑虛則陰邪所加”八字,方接“頭重頸直,皮肉強痺”八字。

 

“頸”字原本作“項”,“痺”字原本所無。)

 

後六行︰頸下(薛本“下”作“側”。)

 

八葉,三行︰ (原本作“ ”,誤。今依各本改。)

 

七行︰狀(薛本作“秋”。)

 

後五行︰生班(張本、顧本皆作“斑”。)

 

九葉,五行︰陽毒(薛本“陽”字上有“則為”二字。)

 

六行︰彭(薛本、顧本皆作“膨”。)

 

十葉,後六行︰煎去(薛本“去”作“取”。)

 

十一葉,八行︰汗(原本誤作“汁”,今依薛本、張本改。)

 

後一行︰洞(薛本、張本同,顧本作“□”。)

 

十三葉,後五行︰素傷于寒,因複傷于寒(薛本上“寒”字作“風”。張本下“寒”字作“熱”。)

 

後十行︰米中病(薛本“米”作“未”,“未”字下又多“來”字,疑衍。張本、顧本皆作“未”。)

 

十四葉,九行︰病苦(薛本“苦”作“若”。)

 

十行︰又(顧本作“及”。)

 

後十行︰素傷于熱(薛本“熱”作“寒”。)

 

十五葉(按此葉宋本原缺,張本、顧本亦皆無,今照薛本補全。

 

又以顧抱沖所抄王宇泰活字本校其異同,亦載於此。)

 

二行︰本太云云(顧抄本連上。)

 

四行︰寸口云云(顧抄本亦連上。)

 

又︰數滑(顧抄本作“滑數”。)

 

五行︰陽盛怫郁(顧抄本“陽”作“熱”,“怫”作“沸”。)

 

七行︰如搏(顧抄本“如”作“相”。)

 

八行注︰亦(薛本原作“六”,疑誤。今照顧抄本改。)

 

十行︰湯字下(顧抄本有“不可作煮散”五字。)

 

又︰治如前証(顧抄本此四字在前一行下。)

 

後一行︰麻黃(顧抄本此下有“去節”二字。)

 

後二行︰ 咀(此二字顧抄本缺。)

 

後三行︰深師方曰(此四字顧抄本無。)

 

後四行︰呻吟(顧抄本此下有“而已”二字。)

 

後五行︰未解(此下顧抄本有“今且用解毒湯則拘索不瘥”十一字。)

 

又︰古方“古”字(顧抄本作“而”。)

 

又︰思“思”字上(顧抄本有“意”字。)

 

後六行︰解字(顧抄本作“救”。)

 

又︰故用三黃石膏湯(顧抄本“故”字上有“是”字。“三黃”兩字無,“湯”字下空一格,有“前用三黃石膏湯”一句。)

 

後七行︰論曰(顧抄本作“龐曰”。)

 

後八行︰身目(顧抄本作“身眼”。)

 

後九行︰湯字下(顧抄本空一格有“前方”二字。)

 

十六葉,六行︰異語(薛本“異”作“譫”。)

 

後三行︰蜘 (薛本、顧本俱作“踟躕”。)

 

十七葉,九行︰荒言(薛本“荒”作“譫”。)

 

後四行︰加附子 下(薛本“ ”作“灌”。)

 

十八葉,六行︰畜搦(薛本“畜”作“搐”。)

 

後一行︰芫花(薛本下有“米醋浸搦,干瓦上炒”八字。)

 

卷第六

 

四葉,後六行︰大躁渴,石膏(薛本“渴”原作“湯”,刪去。“石膏”下原有“飲子”二字,又塗去旁改“栝蔞湯”。顧本作“大躁石膏湯”。)

 

五葉,後八行︰喉痺(原本誤作“候”,今改。)

 

後九行︰腹潢(薛本“潢”作“滿”。)

 

六葉,一行︰中央(顧本“央”作“先”。)

 

九行︰腹溜(薛本“腹”作“複”。)

 

後十行︰足□指(原本此字破損。

 

薛本作“中”,張本作“ ”,顧本亦作□。)

 

七葉,二行︰節後(原本此二字破損,照張本補。薛本作“火”,誤。)

 

又︰十五(原本此二字亦破損,照薛本、張本補。)

 

後二行︰足□(薛本、顧本皆作“冷”。)

 

後八行︰利裡黑(薛本“裡”作“黧”。張本作“黧黑”,無利字,顧本同。按當從“黧黑”為是。)

 

八葉,五行︰得脈(薛本“得”字下有“汁”。按“汁”字當是“汗”字之誤。)

 

七行︰熟寐而卒(原本無“卒”字,今依薛本、張本補,顧本亦無。)

 

九葉,二行︰得汗者(薛本、張本“者”下俱有“生”字。)

 

六行︰代脈日死(薛本、張本“日”上俱有“一”字。)

 

後五行︰汗汗(薛本原作“汗汗”,抹去一字。張本、顧本俱不重)。

 

十葉,後五行︰沖愈(薛本、張本“沖”俱作“和”。)

 

後九行注︰太溪(原本誤作“大絡”,今照各本改。)

 

十一葉,一行︰太溪(原本“溪”誤作“貉”,今改。)

 

八行︰吹則(薛本“吹”作“次”,顧本作“久”。)

 

九行︰通氣(薛本“氣”作“脈”,按當從“脈”是。)

 

十二葉,一行︰覺(此字原本“半”字破去,描寫作“學”,各本亦作“學”。按文義似當作“覺”,不當作“學”,故以意改之。)

 

七行︰華佗本意也(薛本、張本句上皆有“非”字。按此處文義似當有“非”字。)

 

後四行︰ 陰(薛本、顧本“ ”俱作“複”,按當從“複”為是。)

 

十三葉,六行︰故敢(原本作“故敗”,誤,依薛本改。)

 

九行︰淮(薛本、顧本俱作“準”,張本作“準”。)

 

後三行︰密窖(薛本、張本“窖”俱作“守”。)

 

又︰方枝(薛本“枝”作“技”,顧本作“板”。)

 

後十行︰其緝(張本“其”作“具”。)

 

十四葉,五行︰頗知(薛本“知”作“著”。)

 

六行︰明然(薛本、張本“明”俱作“炯”。)

 

十行︰雖(薛本作“惟”。)

 

後二行︰略意(薛本、張本“意”俱作“述”。)

 

十五葉,五行︰令王公(張本、顧本“令”俱作“今”。)

 

又︰今增至四五百(薛本、張本此六字俱在上“每兩千四五”句下。)

 

十六葉,七行︰古引(薛本作“引古”。)

 

後七行︰安不(薛本、張本“安”俱作“寧”。)

 

又︰千(各本“千”俱作“干”。)

 

傷寒論音訓

 

十七葉,後三行︰苦侯切(原本作“若使切”,誤,各本亦誤,今依原本校字作“苦侯切”改。按查《玉篇》“芤”字本音“苦侯切”,知前人所改非妄,故從之。)

 

十八葉,二行︰牡豕、牡鼠(原本“牡”皆誤作“壯”,今改正。)

 

十行︰金 □捕物(按原本□系破損,下半字略有痕跡,似“善”字。

 

薛本、張本俱作“之”,疑非。)

 

修治藥法

 

二十葉,後十行注︰取自然汗(“汗”當作“汁”。)

 

二十三葉,一行︰□參(原本破損,以藥味次第考之,當是“玄參”。)

 

後九行︰□□□□(原本破損,不可考,薛本、顧本亦無。張本作“研細用”。)

 

後十行︰□□(□□□□□□原本破損,薛本、張本“□□”作“湯末”,“□□□”作“同上二”,“□□□”作“中立練”。按“立練”二字有誤。)

 

二十四葉,五行︰黑膏溫(“膏”當作“骨”。)

 

另修治藥法第二十葉至二十三葉止,此四葉宋刻上排藥味上俱空一字,今刻誤作頂格並証。

 

道光癸未歲吳門黃氏士禮○ 開雕同邑施南金書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4:10 , Processed in 0.2812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