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太陽病,發熱而渴499】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1 18:38: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太陽病,發熱而渴499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齁,語言難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瘈瘲;若火薰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註〕:

 

發熱不渴、惡寒者,太陽證也。

 

發熱而渴,不惡寒者,陽明證也。

 

今太陽病始得之,不俟寒邪變熱,轉屬陽明,而即熱渴、不惡寒者,知非太陽傷寒,乃太陽溫病也。

 

由於膏梁之人冬不藏精,辛苦之人冬傷於寒,內陰已虧,外陽被鬱,周身經絡,早成溫化,所以至春一遇外邪,即從內應。

 

感寒邪者,則無汗,名曰溫病,當以河間法用水解散,審其表裏以解之。

 

水解散,即天水六一散、防風通聖之合劑也。

 

感風邪者,則有汗,名曰風溫,當以水解散減麻黃,加桂枝,倍石膏,令微似汗以和之。

 

若大發其汗,則益助蘊熱,必令身熱如火灼也。

 

蓋風溫為病,乃風邪外盛於表,故陰陽六脈俱浮。

 

熱邪內壅於胸,故多眠睡,鼻息齁也。

 

風邪傷衛,表氣不固,故自汗出。

 

壯熱傷氣,故身重倦聲微,語難出也。

 

若被下者,則愈奪陰液,故水泉竭而小便不利也。

 

太陽府氣將絕,故目直視也。

 

少陰藏氣不固,故遺失溲也。

 

若被火者,則以火益火而陽氣薰灼,將欲發黃,故微發黃也;劇者熱極生風,故如驚癇、時瘈瘲也。

 

微黃,病深色漸加黑,故若火薰之也。

 

溫病、熱病不惡寒者,表熱也;口渴引飲者,裏熱也。

 

表熱無寒,故不宜汗;裏熱無實,故不宜下。

 

表裏俱熱,尤不宜火。

 

曰一逆者,若汗、若下、若火也,再逆者,汗而復下,下而復火也,一逆已令陰竭,尚可延引時日,再逆則陰立亡,故曰促命期也。

 

傷寒者,傷冬月之正寒也;溫病、熱病者,傷三時之暴寒也。

 

非時暴寒乃異氣也,以其兼令氣而為病也,故春兼風溫,即以風溫名之;夏兼暑熱,即以暑熱名之。

 

世人通名曰傷寒,又名曰時氣。

 

醫工見其傳變六經,表裏情狀皆同,故同乎一治也。

 

其溫病、熱病無汗者,宜大青龍湯;時無汗、時有汗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有汗者,宜桂枝合白虎湯。

 

內熱者,防風通聖散。

 

表實者,倍麻黃;裏實者,倍大黃。

 

量其病之輕重,藥之多少而解之,三日之前,未有不愈者。

 

其有外感邪重,內早傷陰,已經汗下而不愈者,則當審其表裏,隨其傳變所見之證,治之可也。

 

此法惟西、北二方四時皆可行之,無不隨手取效。

 

若江淮間地偏煖處,冬月初春乃可用之。

 

若春末秋前,即脈證允合,當用麻、桂、青龍等湯者,亦必輕而減之,隨證消息,適可即止,慎不可過,過則反致變逆。

 

經所謂同病異治者,此之謂也。

 

〔集註〕:

 

程知曰:溫病熱自內出,故發熱而渴、不惡寒。

 

風溫內外交熱,加之自汗,故有身重、多眠諸證,有輕重死生之分。

 

醫者當以有汗、無汗為辨別之大要,亦即以可汗、不可汗為救治之微權。

 

又曰:仲景之青龍、白虎神矣,得此意而推廣之,可以應用於不窮。

 

蓋溫病宜於發散中重加清涼,風溫不可於清涼中重加發散也。

 

程應旄曰:太陽初得之一日,即發熱而渴,不惡寒者,因邪氣早已內蓄,其外感於太陽,特其發端耳。

 

其內蓄之熱,固非一朝一夕矣。

 

蓋自冬不藏精而傷於寒時,腎陰已虧,一交春陽發動,即病未發,而周身經絡已莫非陽盛陰虛之氣所布濩。

 

所云至春發為溫病者,蓋自其胚胎受之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4:15 , Processed in 0.1152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