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6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室中隔缺損 大多原因不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1 10:19: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心室中隔缺損 大多原因不明

 

更新日期:2010/08/17 04:11

 

文/金仁福


「醫師,我們夫妻家族都沒有人有先天性心臟病,為什麼生下的小孩竟然有先天性心臟病?」

 

喜獲新生兒的喜悅因醫師的診斷,從雲霄跌落谷底,病童家長的擔心焦慮,不言可喻。


先天性心臟病不是遺傳性疾病,大多原因不明。發生率大約佔所有活產兒的千分之6至千分之8,其中最常見的是「心室中隔缺損」,即在左右心室中隔有缺口,使左右心室間血液有交流稱之。


「心室中隔缺損」臨床表現決定於左右心室血液分流的大小,如果「心室中隔缺損」洞很大,因新生兒肺動脈壓出生後慢慢下降,剛出生時,聽不到心雜音,往往已從嬰兒室出院回家了,大約一、兩週後,才慢慢出現心雜音,所以家長可別怪嬰兒室的醫師在醫院時,沒有診斷出來。


「心室中隔缺損」使得左心室的血液經過缺損洞口流入右心室,流經肺動脈至肺部,造成肺部血液量增加、肺微血管壓力升高,導致肺水腫,臨床表現就是呼吸喘。


另一方面左心室流入主動脈的血液量減少,心臟打出去的血量減少,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得心跳加快及周邊血管收縮。臨床表現為冒冷汗、皮膚蒼白的症狀。


心室中隔缺損洞愈大,心臟衰竭的症狀愈早出現,除了心跳快、呼吸喘,甚至出現肋骨下凹陷,病嬰餵奶會吃吃停停,吃一下,喘口氣休息一下。


一般而言,出生後6個月內,心臟衰竭的發生率最高,之後由於肺動脈血管阻力下降,病情趨於穩定。


有些「心室中隔缺損」病人不用開刀,按照缺損位置分為四型,其中第四型(肌肉型)自行癒合機率最高,其次為第二型(膜型)靠近三尖瓣的纖維組織可能會長過去蓋住洞口而自行癒合。

 

但是如果肺動脈長期在高壓衝擊下,血管阻力超過體循環阻力時,反而右心室的缺氧血液會經過缺損洞口流入左心室,臨床表現發紺的現象稱為「Eisenmenger症候群」,此時肺動脈的病變即使開刀也無法回復,所以該開刀也不可延誤。


現今醫學進步,手術時機是看需不需要手術,不看年齡或體重。

 

嬰兒期的治療主要是控制心臟衰竭,限制液體攝取大約每天每公斤100cc至120cc,症狀嚴重的患者會使用利尿劑、毛地黃等心臟藥物,內科治療無效,才考慮外科手術矯治。


(作者為高雄市金仁福診所心臟專科醫師)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17/78/2b8k2.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1:5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