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52】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
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
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處無汗,躋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按〕:
數則為虛句,疑是衍文。
〔註〕: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邪脈也,數則為熱邪脈也,動則為諸痛脈也。
頭痛發熱,太陽證也。
熱蒸於陽,陽虛則自汗出;熱蒸於陰,陰虛則盜汗出。
陰虛當惡熱,今反惡寒,故知此非陰虛之盜汗,乃表未解之盜汗,微微而出也。
表未解當解表,醫反下之,遂使動數之熱脈為寒遲,蓋動數乃表邪欲傳,因下而逆於膈中,故不傳而脈亦變也。
表客陽邪,乘胃空虛,陷入胸膈而拒痛,短氣不能布息,煩躁,心中懊憹,心下因硬,徑從實化而為結胸矣。
法當以大陷胸湯主之。
若不從實化,不成結胸,但頭汗出至頸,餘處無汗,則熱不得越也。
小便不利,則溼不得瀉也,熱溼合化,故身必發黃也。
〔集註〕:
成無己曰:動數變遲,而浮脈獨不變者,以邪結胸中、上焦陽分,脈不得而沈也。
朱震亨曰:太陽病,表未解而攻裏,裏已虛矣。
雖見浮而動數之陽脈,一經誤下,則必變為遲陰之脈矣。
胃中空虛,短氣躁煩,虛之甚矣。
借曰:陽氣內陷,心中因硬,而可迅攻之乎?大陷胸之力,不緩於承氣,下而又下,寧不畏其重虛耶?即陽病實邪下後,若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者,亦以梔子豉湯吐胸中之邪可也,況太陽誤下後,明有虛證乎! 〔按〕:
震亨所論治,以梔子豉湯吐之,亦是未成結胸,從胸虛有熱而化者宜也,若從胸虛有寒而化者,不論已成、未成結胸,則又當從活人書溫補法矣,不可混施也。
方有執曰:太陽之脈本浮,動數者亦傳也。
太陽本自汗,而言微盜汗。
本惡寒,而言反惡寒者。
稽久而然也。
膈,心胸之間也。
拒,格拒也。
言膈氣與邪氣相格拒而為痛也。
客氣、邪氣也。
短氣,促氣不能布息也。
懊憹,心為邪亂而不寧也。
陽氣,客氣之別名也,以本外邪,故曰客氣。
以邪本風,故曰陽氣。
以裏虛因而陷入,故曰內陷。
自若不結胸句至末,以變之輕者而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