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澈卷之三雜症-中脘痛】
中脘痛
胃脘近心之分。
而與脾膜相連。
故其疼也。
俗指為心。
而古則稱脾耳。
蓋脾之脈貫於胃。
而為之行其津液。
故犯賊風虛邪者。
陽受之。
飲食不節。
起居不時者。
陰受之。
於是發為中脘痛。
方書分為九種。
一曰客寒犯胃。
一曰寒鬱為熱。
則新與久之別也。
一曰痰涎在膈。
一曰蟲積在中。
則嘔痰與清水之別也。
一曰氣。
一曰食。
則脹與滿之分也。
一曰血。
一曰火。
則喜熱與寒之分也。
一曰虛。
則與實殊者。
喜手按不可按之分也。
然此特其大概耳。
要之胃氣。
人之所賴而生者。
依中焦以腐化。
藉脾氣以消磨。
一或阻隔。
失其健運之常。
則氣血食積痰飲。
皆得乘之而為患。
使徒知治標。
而不探其本。
將愈攻愈虛。
雖或少寬於旦夕。
實則致病於將來。
以致觸而即發。
久而彌劇者。
未必非治之失宜故也。
故凡療脾疼者。
脈見 弱。
中氣已虛。
即宜歸脾暫去當歸,朮。
少加柴胡。
或兼二陳。
有食加枳實。
有寒加炮薑。
有熱加山梔。
先固其中氣。
則痛不致於傷胃。
脾陰不竭。
而胃陽有助。
心君寧而肝不敢乘。
腎獨能凌乎。
一舉而諸善備焉。
若夫治實之法。
方書具在。
一客寒犯胃。
或過食生冷。
中脘疼痛。
手足厥逆。
脈見弦緊。
用草豆蔻湯。
一心痛稍久。
寒鬱為熱。
煩躁嘔酸。
面赤脈數者。
山梔仁湯。
一痰涎在胸膈。
嘔逆大痛不可忍。
脈來洪滑者。
枳縮二陳湯。
一蟲痛時作時止。
口吐清水。
或如咬狀。
用川楝子湯。
一心痛因怒而發。
心膈脹悶。
脈沉伏。
四股冷者。
木香湯。
一心痛因面食堅硬等味。
過用不化。
用萊菔子湯。
一心痛素喜食熱物者。
瘀血停於胃口也。
桃仁玄胡湯。
一中氣不足。
思慮過度。
飢飽失時。
勞役不節者。
歸脾湯、六君子湯。
草豆蔻湯 草豆蔻(煨) 高良薑 廣皮 陳神麯(炒) 吳茱萸(湯泡五分) 茯苓 半夏(各一錢) 炙甘草(三分) 煨薑一片。
水煎。
非脈實症寒者。
勿輕用。
山梔仁湯 山梔(炒黑) 半夏 廣皮(各一錢) 竹茹(一團) 木香(五分) 甘草(炙三分) 黃連(七分茱制) 燈芯一握。
水煎。
枳縮二陳湯 枳實(麩炒) 熟半夏(各錢半) 茯苓 砂仁(炒熟) 廣陳皮(各一錢) 炙甘草(三分) 薑三片。
水煎。
川楝子湯 川楝肉(二錢) 木香(七分) 檳榔 熟半夏 枳實(曲炒) 廣皮(各一錢) 炙甘草(三分) 生薑水煎。
入砂糖少許和服。
木香湯 木香 香附(醋炒) 青皮 廣皮 枳實(麩炒) 柴胡 蘇梗(各一錢) 炙草(三分) 炒熟砂仁末一錢。
水煎。
萊菔子湯 萊菔子(焙研) 山楂(各錢半) 濃朴(薑製) 枳實 廣皮(各一錢) 蓬術(八分醋製) 炙甘草(三分) 薑三片。
水煎。
桃仁延胡湯 桃仁泥(十粒) 木香 炮薑(各五分) 炙甘草(三分) 香附(醋炒) 延胡索(醋煮) 廣皮(各一錢) 鉤藤 澤蘭(各錢半) 砂仁五分。
水煎。
歸脾湯 人參 石斛(鹽水炒) 遠志內(甘草湯淨焙) 茯神 棗仁(炒熟研) 白退術(土炒各一錢) 炮薑 木香 石菖蒲(各五分) 柴胡 炙甘草(各三分) 當歸身(七分) 桂圓肉五枚。
水煎。
六君子湯 人參 半夏 白朮(土炒) 茯苓 廣皮(各一錢) 鉤藤(一錢) 木香(五分) 甘草(炙三分) 棗二枚。
薑三片。
水煎。
引用網址:http://jicheng.sabi.tw/jcw/book/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