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澈卷之三雜症-耳病】
耳病
陰陽之用。
互合成體。
有如陽竅七。
奇數也。
而五臟開之。
則主受。
陰竅二。
偶數也。
而六腑輸之。
則主化。
然陽竅中。
心肺為陰中之陽。
則口鼻之氣。
升降往來。
無形而之有形矣。
腎肝為陰中之陰。
則耳目之竅。
虛實交參。
有形而之無形矣。
故五色則目收之。
五味則舌辨之。
五臭則鼻吸之。
五音則耳納之。
然目之光猶外發。
木中有火也。
耳之聰惟內受。
水性潤下也。
恆見腎氣足者。
耳中之墨充塞。
而聽愈聰。
腎氣虛者。
耳中空竅無礙。
而聽愈背。
明乎此理。
可見少陰之氣。
藏於耳中。
而其外蔽者。
則少陽之風火。
擾亂相扇。
驅其外邪斯得矣。
若夫腎氣不充。
少陰之脈不至。
惟峻補真陰。
入以鎮墜之品。
則氣不上亂。
復其司聽之職。
則虛而能受。
如空穀之音。
附應立赴矣。
不知者。
妄以外導法。
欲令氣通。
則陰內陽外。
豈能越出而失其常經乎。
或又曰。
心開竅於舌。
寄竅於耳。
凡用心過度。
火為之擾。
然鳴則有之。
聾則未也。
究之心腎不交。
水不升故火不降耳。
至痰火為患。
耳如蟬鳴。
降氣則痰下。
益水則火息。
亦不越攝氣歸元之旨也。
一色欲損腎。
六味丸入杜仲牛膝沉香黃柏枸杞磁石。
一耳中干結。
耳鳴而聾。
柴胡聰耳湯。
一上焦熱。
耳鳴而聾。
及出膿汁。
蔓荊子散。
耳痛生瘡。
黍黏子湯一停耳。
耳中有膿。
用桑螵蛸炒。
入六味丸。
柴胡聰耳湯
連翹(四錢) 柴胡(三錢) 炙甘草 當歸 人參(各一錢) 水蛭(五分炒) 虻蟲(三個去殼足炒) 麝香(少許) 上除後三味別研外。
作一服。
加生薑三片。
水煎去渣。
入三味末再煎。
食遠服。
蔓荊子散
甘菊 蔓荊子 桑白皮 麥門冬 生地 赤茯苓 赤芍藥 前胡(各一錢) 炙甘草 升麻 木通(各三分) 薑棗水煎。
黍黏子湯
昆布 蘇木 生甘草 蒲黃 龍膽草(各二分) 黍黏子 連翹 生地 炙甘草 當歸 黃芩 黃連(各三分) 柴胡黃 (各四分) 桔梗(一錢半) 桃仁(三個去皮尖) 紅花(少許) 水煎。
六味丸
懷熟地(八兩) 山茱萸 淮山藥(各四兩) 牡丹皮 澤瀉 茯苓(各三兩) 磁石(一兩醋 七次) 沉香(五錢) 牛膝 杜仲(鹽水炒) 枸杞子(各二兩) 黃柏(一兩鹽水炒) 為末。
添煉蜜糊丸。
每服三錢。
青鹽湯下。
引用網址:http://jicheng.sabi.tw/jcw/book/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