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澈卷之二雜症-喘論】
喘論
嘗慨天地人。
三才也。
天地一日夜。
凡二息。
則亙古不弊。
人一日夜。
凡一萬三千五百息。
則度百歲乃去。
何若是之相懸哉。
蓋天地之氣合。
而人之氣分。
天地之於人。
又未始須臾而離。
彼春之溫。
為夏之熱。
彼秋之忿。
為冬之怒。
人在氣交中。
一呼則以天之氣而接人之氣。
一吸則以人之氣而接天之氣。
所謂天食人以五氣是也。
況呼出心與肺。
在上為陽。
吸入腎與肝。
在下為陰。
脾居中州而調之。
故徐而不迫。
則合其一萬三千五百息之常度也。
若有所勞倦。
則氣耗而喘出於肺。
有所憂慮。
則氣結而喘出於心。
有所飢飽。
則氣餒而喘出於脾。
有所暴怒。
則氣逆而喘出於肝。
有所縱欲。
則氣竭而喘出於腎。
故在脾肺者益其氣。
氣得補而喘自止。
在腎肝者滋其陰。
陰得返而喘自定。
雖有痰喘水喘火喘。
及六淫之邪。
為患最多。
亦不過標者其暫。
而本者宜固也。
試觀之天地。
有時而怒濤。
有時而晦冥。
有時而奔潰。
有時而崩陷。
其暴疾之可畏實同乎喘。
而終古不壞者。
不失其潮汐之常。
而以清以寧者如故也。
而人之患喘者。
使其清升濁降。
不改故常。
即至諸邪交侵。
亦安足慮哉。
如余治喘證多矣。
未有若儒者錢曾一室人。
庚戌秋。
患喘二旬余。
始延治。
比至。
聞聲如痰哮。
按脈則微促。
心肺腎肝。
壅逆而上。
痛不可忍。
上膈則實。
下腹則空。
檢方藥。
消痰降氣無遺用。
余因謂曰。
此陰虛發喘。
因喘而陰將絕矣。
約以六味東加杜仲阿膠。
連進二十劑可愈。
否則不救。
當晚即進一劑。
覺胸膈痛遂止。
閱旦視之。
謂曰。
此藥不勝病。
亟取煎劑。
余坐進之。
連飲二盞。
胸次覺寬。
遂命以一日三劑。
由是喘定索粥。
五臟安和。
得保其生。
可見天地間之理。
固有至正不易者。
而豈容泛泛哉。
一丙午季秋。
幼兒患肺風痰喘。
因避熱乘涼所致。
痰喘四五日。
胸骨俱高。
消痰降喘藥。
俱不效。
延郡中曹子叔明視之曰。
此雖天熱。
而肺則受寒也。
以麻黃三分。
杏仁五粒。
桔梗枳殼廣皮荊防前胡之屬。
進一劑而得汗。
喘稍定。
余以貝母栝蔞霜連飲之。
以保破殘之肺。
獲安。
向非叔明見之精切。
則喘何由而定哉。
因錄之以鳴感。
且以示後之同患者。
三拗湯 治寒湍。
麻黃(一錢) 杏仁(十粒) 甘草(三分) 薑三片。
水煎。
蘇子栝蔞湯 治痰火發喘。
蘇子(研) 桑白皮(蜜炒) 川貝母(去心研) 栝蔞霜(各一錢) 杜仲(一錢鹽水炒) 茯苓(一錢) 廣皮(一錢) 前胡(一錢) 桔梗(一錢) 甘草(三分炙) 薑一片。
水煎。
熱甚加黃芩。
二冬湯 治肺火而喘。
天門冬(一錢半去心) 麥門冬(一錢去心) 款冬花(一錢) 紫菀茸(一錢) 桔梗(一錢) 甘草(三分) 廣陳皮(一錢) 川貝母(一錢) 百合(一錢) 馬兜苓(一錢) 阿膠(一錢) 水煎。
半夏湯 治水逆而喘。
半夏(一錢) 茯苓(一錢) 炙甘草(三分) 桑白皮(一錢) 廣皮(一錢) 澤瀉(七分) 白朮(一錢) 薑棗水煎。
仲景用木防己湯 木防己(二錢) 石膏(二錢) 桂枝(一錢) 人參(二錢) 水煎。
引用網址:http://jicheng.sabi.tw/jcw/book/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