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澈卷之二雜症-消症】
消症
聞之一毫竅中。
皆有生氣。
所云生氣者。
則津液也。
皮毛得之以潤。
肌肉得之以滑。
筋骨得之以柔。
血脈得之以和。
其所以充周一身者。
固無乎不至也。
然以含而不露者為生氣。
出而不反者為死氣。
故東坡謂涕淚汗溺皆咸。
而惟舌下廉泉則甘。
故藏而不竭。
以灌溉於五臟六腑。
則何上中下三消之有。
然從何而生。
從何而發源乎。
或曰腎主五液。
則生之者腎也。
上焦如霧。
中焦如漚。
下焦如瀆。
則發之者三焦也。
而不知越人所謂腎間動氣者是。
乃五臟六腑之本。
十二經脈之根。
呼吸之門。
三焦之原。
一名守邪之神。
是氣之動。
則上而蒸津液。
肺得之而不渴。
胃得之而不飢。
膀胱得之而氣化。
惟真火衰而真水竭。
則不能上輸於肺。
而肺反欲借救於水矣。
不能中養於胃。
而胃反欲借助於食矣。
不能下調膀胱。
而膀胱反欲擾動於精府矣。
於是引飲無度。
多食肌虛。
小便如膏。
皆水火之不能相濟。
乃至此將至自焚而死矣。
故治之者。
急宜壯水之主。
以鎮陽光。
兼進生脈散。
滋其化源。
此大法也。
而尤恐寒水不能上達。
立齋以大料六味。
內肉桂一兩。
益水中之火。
使之蒸動而上布。
所謂地氣上為云。
天氣降為雨。
而後甘霖沛遍。
生氣盈宇矣。
又何必分肺消膈消腎消。
紛紛求治為哉。
總之津液者。
人之所賴以生。
一日而不可竭者。
人亦何苦自焦自煩。
百計以竭之。
迨竭矣。
而假資放藥餌。
又不窺其原本。
譬之樹之滋膏既竭。
欲灌其枯萎而復生之。
不亦難之難哉。
上消麥門冬湯 人參(一錢) 麥門冬(一錢) 葛粉(一錢) 炙甘草(三分) 五味子(九粒) 知母(一錢) 天花粉(一錢) 原蠶繭(三個) 水煎服。
中消黃 湯黃 (二錢) 人參(二錢) 石膏(二錢煨熱) 炙甘草(三分) 知母(一錢) 粳米(一撮) 竹葉五片。
水煎。
下消六味湯 懷熟地(三錢) 牡丹皮(一錢) 澤瀉(一錢) 山茱肉(一錢半) 山藥(一錢半) 茯苓(一錢) 牛膝(一錢半) 車前子(一錢半) 水煎。
火衰加肉桂五味。
引用網址:http://jicheng.sabi.tw/jcw/book/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