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5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肉毒】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9 00:2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肉毒

 

衛生署昨天公布兩名疑似肉毒桿菌中毒病例,72歲婆婆目前在台中榮總救治,45歲媳婦已於14日過世。見(2010-04-16‧聯合報‧A1版‧要聞)


肉毒桿菌?

 

「那不是打到臉上的嗎?」

 

「吃香腸會中毒嗎?」

 

聽內容就可分辨是老婆大人還是女兒的問題了。

 

老婆的不少親友已接觸肉毒桿菌,還會交換情報那兒有特價、那兒效果好。

 

老婆大人「麗質天生」,但周遭人的經驗,讓她很心動。

 

看到這「除皺聖品」奪命,好生驚恐。

 

 

除皺聖品 毒素會要人命

 

肉毒桿菌致命,其實是肉毒桿菌所釋放的毒素,也就是肉毒桿菌素,包括除皺品也是。

 

19世紀初,在現今德國巴伐利亞的凱納醫師(Justinus Kerner)(1786-1862),觀察230個吃了香腸或肉品中毒的案例。

 

「咦!這些病患不只拉肚子,身體還僵直、麻痺。」凱納認為,相對於一般食物中毒的病人,這些患者顯然有些差異,並下診斷這些人可能是「中了香腸毒或肉毒」。

 

兩百年年前的中世紀歐洲,細菌學觀念還未萌芽,不知道有細菌,凱納依當時醫學概念判定這是一種「毒」。

 

他並建議,要「催吐」與「放血」,來治療這種特別的食物中毒。

 

他為這種中毒現象取了一個名字,「botulism」─肉毒中毒。botulus就是拉丁文的「一坨肉條」或「香腸」的意思。這也是肉毒桿菌(botulinus)及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Botox)的由來。

 

「國王陛下!請協助我繼續研究肉毒中毒。」

 

凱納歸納新發現後,立即向當時的薩克遜公國國王Bavarian King申請研究經費補助,不料,一下子就被拒絕了。

 

凱納就轉行當了詩人,也寫了一些醫學書籍。

 

後世對凱納的了解,很多是在文學的成就。

 

這也反映中世紀歐洲國家醫學教育的特點,一般而言,學醫有兩種途徑,一類是在修道院中研習醫學典籍,另一類是臨床治療經驗傳承的師徒制。

 

前者必須遍覽各醫書,也常做研究;

 

後者著重治療技巧的傳承,可能大字不識一個;

 

這與我們現在在實驗室的研究者與臨床醫師有些相近。

 

凱納是修道院出身的研究型醫師,博覽群書,因此,轉行當詩人並不困難。

 

「那吃肉就會中毒嗎?」

 

女兒挾了她最愛吃的香腸,筷子停半空,很想往口中送,卻還沒聽到答案。

 

其實凱納那時候已經歸納出來,肉毒中毒病患大多吃了腐敗的香腸或沒有處理好的醃肉所致;

 

這些致病肉品多是被保存在密不通風處。

 

這些觀察對後來肉毒桿菌的發現幫助極大。

 

 

捕菌風潮 找到肉毒桿菌

 

19世紀末,在巴斯德等人的努力下,細菌學正風起雲湧,好不興盛。

 

可是民眾也開始質疑:為什麼食用罐頭食物,還會食物中毒?

 

食物煮熟殺菌後,密封在罐頭裡,應該就會無菌。

 

科學家開始懷疑,是不是有一類細菌根本就不喜歡空氣,於是興起一股「追捕厭氧性細菌」的風潮,破傷風菌首度被捕獲。

 

1897年,比利時的細菌學家爾曼根(Emile van Ermengem)在一塊火腿中,分離出肉毒桿菌,並發現肉毒桿菌素;稍前,這塊火腿的肉毒已讓三名可憐人遭殃了。

 

聽到這兒,女兒皺著眉,決定先放下挾著香腸的筷子,專心聽她想要的答案。

 

至於肉毒桿菌素如何從令人聞之喪膽的毒物,搖身一變為美容聖品,下回分解。


諮詢:署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朝榮、國防醫學大學眼科教授張正忠、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劉士永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lDjsPA6WEQCT7jlaTY9Msm5G/article?mid=10988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3:07 , Processed in 0.29200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