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2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產後病-產後發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8 07:2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產後病-產後發熱

 

[辨證論治] 產後發熱有虛有實,其證各異。

 

在注意多虛多瘀的基礎上,治療應以調和營衛為主。

 

感染邪毒者,其證危篤,變化多端,必要時中西醫結合治療。

 

感染邪毒型主要證候:產後發熱惡寒,或高熱寒戰.小腹疼痛拒按,惡露初時量多,繼則量少,色紫黯,或如敗膿,其氣臭穢,心煩不寧,口渴喜飲,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而干,脈數有力。

 

證候分析:新產血室正開,百脈俱虛,邪毒乘虛內侵,損及胞宮、胞脈,正邪交爭,致令發熱惡寒,高熱寒戰;邪毒與血相搏,結而成瘀,胞脈阻痺,則小腹疼痛拒按,惡露色紫黯;熱迫血行則量多,熱與血結則量少;熱毒燻蒸,故惡露如敗膿,其氣臭穢;熱憂心神,則心煩不寧;熱為陽邪,灼傷津液,則口渴喜飲,小便短赤.大便燥結。

 

舌紅,苔黃而於,脈數有力,為毒熱內盛之征。

 

治療法則:清熱解毒,涼血化瘀。

 

方藥舉例:解毒活血湯(《醫林改錯》)加銀花、黃芩。

 

連翹、葛根、柴胡、枳殼、當歸、赤芍、生地、紅花、桃仁、甘草 方中銀花、連翹、黃芩、葛根、柴胡、甘草清熱解毒;生地、赤芍涼血解毒,當歸配之以和血;桃仁、紅花活血行瘀;枳殼理氣行滯。

 

全方共奏清熱解毒,涼血祛瘀之效。

 

本證之發熱,因產婦體質之強弱不同,所感邪毒種類之差異,其臨床表現也頗複雜,而且病情變化快,故當隨證而治。

 

若高熱不退,大汗出,煩渴引飲,脈虛大而數者,屬熱盛津傷之候。

 

治宜清熱除煩,益氣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參 若高熱不退,煩渴引飲,大便燥結,惡露不暢,穢臭如膿,小腹疼痛拒按,甚則全腹滿痛,神昏譫語,舌紫黯,苔黃而燥,或焦老芒刺,脈滑數者,為熱結在裡,應急下存陰,方用大黃牡丹皮湯。

 

如寒熱往來者,加柴胡、黃芩和解少陽。

 

若高熱汗出,心煩不安,斑疹隱隱,舌紅絳,苔少或花剝,脈弦細數者,此為熱人營分。

 

治宜清營解毒,散瘀瀉熱,方用清營湯(《溫病條辨》)。

 

玄參、麥冬、生地、金銀花、連翹、竹葉心、丹參、黃連、水牛角 若壯熱不退,神昏譫語者,可配服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辨》),或紫雪丹(《和劑局方》),或清開靈注射液(每日40ml,加人5%葡萄糖液500ml中,靜脈點滴)。

 

若高熱持續不降者,或加用穿琥寧注射液(160rug,加入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鈉溶液500ral中,靜脈點滴,1日2次)。

 

外感型主要證候:產後發熱惡寒,頭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脈浮緊。

 

證候分析:產後元氣虛弱,衛陽失固,腠理不實,風寒襲表,正邪交爭,則發熱惡寒,頭痛身疼;肺與皮毛相表裡,肺氣失宣,則鼻塞流涕,咳嗽。

 

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感冒之征。

 

治療法則:養血祛風,散寒解表。

 

方藥舉例:荊防四物湯(《醫宗金鑑》)加蘇葉。

 

荊芥、防風、川芎、當歸、白芍、地黃 方中四物湯養血扶正,荊芥、防風、蘇葉祛風散寒解表。

 

若感冒風熱者,症見發熱微惡風寒,頭痛身疼,咽喉腫痛,口渴欲飲,咳嗽,痰黃,苔薄黃,脈浮數。

 

治宜辛涼解表,方用銀翹散(《溫病條辨》)。

 

金銀花、連翹、竹葉、荊芥穗、薄荷、牛蒡子、桔梗、淡豆豉、甘草、蘆根 若外感暑熱者,症見身熱多汗,口渴心煩,倦怠乏力,舌紅少津,脈虛數。

 

治宜清暑益氣,養陰生津,方用清暑益氣湯(《溫熱經緯》)。

 

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血虛型主要證候:產後失血過多,身有微熱,頭暈眼花,心悸少寐,惡露或多或少,色淡質稀,小腹綿綿作痛,喜按,舌淡紅,脈細弱。

 

證候分析:產後亡血傷津,陰血驟虛,陽無所依,虛陽越浮於外,則身有微熱;血虛不能上榮清竅,則頭暈眼花;血虛心神失養,則心悸少寐;氣隨血耗,氣虛沖任不固,則惡露量多;血虛沖任不足,則惡露量少;氣血虛弱,則惡露色淡而質稀;血虛不榮,則小腹綿綿作痛,喜按。

 

舌淡紅,脈細弱,為血虛之征。

 

治療法則:養血益氣,和營退熱。

 

方藥舉例:八珍湯加黃芪、地骨皮。

 

若血虛陰虧者,症見午後熱甚,兩顴紅赤,口渴喜飲,小便短黃,大便秘結,舌嫩紅,脈細數。

 

治宜滋陰養血清熱,方用加減一陰煎(《景岳全書》)加白薇。

 

生地、白芍、麥冬、熟地、知母、地骨皮、甘草 方中熟地、白芍、麥冬滋陰養血;生地、地骨皮、知母、白薇滋陰清熱涼血;甘草和中。

 

全方共奏滋陰養血清熱之效。

 

血瘀型主要證候:產後乍寒乍熱,惡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黯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澀有力。

 

證候分析:產後瘀血內阻,營衛不通,陰陽失和,則乍寒乍熱;瘀血內停,阻滯胞脈,則惡露不下,或下也甚少,色紫黯有塊;胞脈瘀阻不通,則腹痛拒按。

 

舌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澀有力,為血瘀之征。

 

治療法則:活血祛瘀,和營除熱。

 

方藥舉例:血府逐瘀湯。

 

引自:http://www.chinesemedicine.com.hk/disc600big5/upload/viewthread.php?tid=1655&extra=page%3D1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13:22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