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3-3-14 21:51 編輯
【腎膀胱病證-水腫-濕熱壅盛】
濕熱壅盛症狀:遍體浮腫,皮膚繃急光亮,胸脘痞悶,煩熱口渴,或口苦口粘,小便短赤,或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沉數。
治法:分利濕熱。
方藥:疏鑿飲子。
方中羌活、秦艽疏風解表,使在表之水從汗而疏解;
大腹皮、茯苓皮、生薑協同羌活、秦艽以去肌膚之水;
澤瀉、木通、椒目、赤小豆,協同商陸、檳榔通利二便,使在裡之水邪從下而奪。
疏表有利於通裡,通裡有助於疏表,如此上下表裡分消走洩,使濕熱之邪得以清利,則腫熱自消。
若腹滿不減,大便不通者,可合己椒藶黃丸,以助攻瀉之力,使水從大便而洩;
若症見尿痛、尿血,乃濕熱之邪下注膀胱,傷及血絡,可酌加涼血止血之品,如大小薊、白茅根等;
若腫勢嚴重,兼見氣粗喘滿,倚息不得平臥,脈弦有力,系胸中有水,可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合五苓散加杏仁、防己、木通,以瀉肺行水,上下分消;
若濕熱久羈,化燥傷陰,症見口燥咽干、大便乾結,可用豬苓湯以滋陰利水。
至於攻逐,原為治療陽水的一種方法,即《內經》「去菀陳壟」之意。
但應慎用,只宜於水勢壅盛,症見全身高度浮腫,氣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大便不通或乾結,畏食,脈沉有力,正氣尚旺,他法無效的患者。
此時應抓住時機,急則治其標,用攻逐之法以直奪其水勢,使水邪速從大小便而去,可選用十棗湯。
俟水退後,再議調補,以善其後。
黑白丑各65g,紅糖125g,老薑500g,大棗60g,研極細末或搗爛泛丸,每日3次,分3天服完。
對於腎病水腫消水效果良好,但不鞏固。
引自:http://www.chinesemedicine.com.hk/disc600big5/upload/viewthread.php?tid=1583&extra=page%3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