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和大陸存在的時代差】
中時電子報╱中時電子報 2011-12-29 09:56
【(蔡博藝/淡江大學陸生)】
編按:作者蔡博藝,淡江大學一年級陸生。
細膩體會台灣帶給她的衝擊與反思,來台2個多月後寫下〈我在台灣,我正青春〉一文,本版今起連續3天刊出。
初到時那種強烈的陌生又親切,近乎「出國」的感覺,漸漸被日常的瑣碎沖淡。
繁體字的豎版書已經看得很舒服,雖然有些字因為筆畫多於30畫怎麼都不會寫。
街道兩側的四川炒飯、浙江米線、北平燒雞、福州乾拌麵之類的混搭店,我已經不如剛來時,那麼執著地去深究這些地方到底出不出這些名產。
平日裡聽著嗲得冒泡的台腔也不覺得很異域風情,甚至我有時都不好意思開口講話,因為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在這裡聽起來更像是方言。
同學中有人問過我類似大陸有沒有超過10層樓的問題,土地是不是自己圈一塊就行?
我會耐心告訴他,我在上海已經看不到低於10層的房子,找不到低於1萬人民幣一平方米的房子,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的年輕人們要一生一世執著下去的,不一定是愛情、喜好或是事業,而是還房貸,但是就算是還清了,這一小塊地皮還是國家和人民的,你只能暫時租用70年。
有同學跟我感歎過大陸的物價很便宜,我說如果一夜回到10年前那麼這個成立,但是目前除了書之外,沒有什麼會比同等地段的台灣物價便宜,所以在大陸,最廉價的是思想和知識。
當然這是一個惠及大眾、出版社和盜版書商的現象,缺憾就是會餓死很多認真寫書的作家。
我在台灣到處蹭吃、蹭喝、蹭活動。
不論是校內的活動還是校外的活動,很多都是免費,只要速度快,手不滑,基本都能搶到。
有時運氣好,還有免費午飯或茶點供應。
餵飽了靈魂也填飽了肚子。
很多地方的門票會讓我以為是人民幣標價,比如我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辦的年卡是200元新台幣,我掏錢時還很傻很天真問了句:「是台幣嗎?」
台灣人對於遠近的概念與我有著明顯的差別,在介紹我家所在的城市位於長三角肚皮,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距離杭州1個小時,距離上海2個小時,距離南京3個小時。
台灣同學會驚訝的看著我說:「那豈不是很遠?」在他們印象中美麗而遙遠的花東地區,路途時間在我看來只是大巴車上睡一覺的問題。
其實對於遠近的概念與我有差別的不只是台灣人,我的大陸親友團也和我有代溝。
當我爸哭天搶地的說台灣太遠,覺得我赴台求學就是有去無回之事時,我在地圖上比畫了一下,距離還沒有到青島來得遠。
當我告訴我一位在蘭州長大,目前在北京讀書的同學,我將去台灣讀書時,他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時差有幾個小時?
其實台灣和大陸的地理距離並不遠,遠的是心裡距離。
台灣和大陸存在的不是時間差,而是時代差。
驕傲的大陸高鐵曾經打過雞血一樣的,要創造北京到上海3個小時的神話,而我到台灣也只要一個多小時。
所以地理距離並不遠。
至於時代差,我在赴台前聽到鄭智化的《大國民》,心下一驚,這歌詞不正是我天朝的真實寫照嗎,「貪官汙吏,一手遮天,美麗的謊言,說過多少遍,說來說去,從來沒實現,宣傳的口號,說大家都有錢,貧富的差距,假裝沒看見,禮義廉恥沒有鈔票重要,一輩子的辛苦連個房子都買不到……」
但是百度一下,我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寫的是1990年代的台灣實況。
只是不知道現在的台灣會不會是19年後的大陸。
但是以目前的物價水準,我們在這個方面已經將要趕超台灣。
引用:http://n.yam.com/chinatimes/china/201112/201112293641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