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114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5:2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泰卦-釋爻辭-18


或得或否。


當以其行事為判。


果乘泰而驕。


則反為否塞。


故以光大為言。


必心中坦然。


卑謙和眾。


方能成其光大。


而對人則宜恕。


俗稱原諒人曰包涵。


曰包荒。


即此義也。


要能包荒。


始能得助。


否則坤已自遠。


安望其相成哉。


九三。


無平不陂。


無往不復。


艱貞無咎。


勿恤其孚。


于食有福。


宣聖講義此泰九三爻辭也。


本爻乃泰卦關鍵。


全卦大用。


已見九二爻辭。


而九三當下卦之終。


為乾卦之末。


乾盡而坤受氣。


陽終而陰紹德。


是九三居二者之間。


主合化之紐。


兼剛柔之用。


連健順之義。


而內有其守。


外致其功。


下啟其方。


上布其道。


故辭曰。


無平不陂。


無往不復。


言平之與陂。


往之與復。


相隨而至。


正如陰陽之相及也。


平者必陂。


往者必復。


氣至則反。


物極必變。


泰之用。


由逆以成順。


故高者下之。


卑者上之。


亂者治之。


善者敗之。


乃窮通之理。


消長之數也。


九三陽極矣。


剛至矣。


去而不返。


進而不顧。


則陽必亢。


剛必折。


天道不如是也。


以陰濟其亢。


以柔和其折。


則亢者反卑。


折者反續。


此平者為陂。


往者為復。


事理之固然。


天道之常度也。


九三進則六四。


反升為降。


轉進為退。


故有平陂往復之象。


乾坤合化。


過此以往。


坤代乾功。


天地合德。


至此以進。


地代天成。


陂者成其平。


復者成其往。


非相逆也。


非相害也。


乃相濟也。


乃相輔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5:3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泰卦-釋爻辭-19


日往月來。


以成其明。


暑往寒來。


以彰其序。


故九三之用神矣。


而世間生化。


人物生息。


莫不如此例。


以傳播繁殖至于無窮無盡。


此大循環之道也。


不如是則窮矣盡矣。


人物皆絕。


尚何泰之可言。


九三之象。


乃天地合化之例。


世之治亂。


亦由是辨。


未有一治不亂者。


未有一亂不治者。


氣極則變。


物極則反。


非謂人為。


實緣天數。


而或者疑焉。


以為亂極成治。


固矣。


治極成亂。


理之所無。


不知氣有盡。


數有窮也。


欲其長治。


必先育其氣。


持其數。


堯舜之後。


不能再見堯舜。


湯武之後。


不能再有湯武。


雖當時未亂。


而久之則治衰。


終仍不免于桀紂之亂。


豈非治極則亂乎。


由人事言。


固有善惡之辨。


若天道。


祇有消長之異。


更無優劣之分。


故平與陂齊觀。


往與復同道。


初無差別也。


唯天地有四時之氣。


乾坤有四德之化。


永相銜接。


而不加多少。


則其序不愆。


元亨者必利貞。


利貞者必元亨。


泰九三亨至矣。


必反求于貞。


唯貞能永亨。


如花開必培其根。


水流必浚其源。


故辭曰艱貞無咎。


勿恤其孚。


于食有福。


明示成亨之用。


貴在能貞。


貞則永孚。


而天地之德永合。


乾坤之道永接。


而後交泰不違也。


勿恤二句。


言九三本艱貞之德。


得無咎之占。


上下克諧。


內外感應。


勿恤于艱。


而有孚于道也。


恤者自念也。


心之所憫曰恤。


勿恤。


即無憂之意。


雖過艱而能貞。


有咎而能免。


故有勿恤之語。


泰主天地交合。


九三處乾交坤之地。


能體乾而用坤。


履剛而行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5:5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泰卦-釋爻辭-20


自返以誠。


致道以德。


故有其孚之語。


言孚于道也。


平者多患陂。


往者多忘復。


今當平而必阪。


往而必復之境。


歷乎艱險之道。


循迴于有咎之途。


而終能自免以孚者。


賴其貞也。


唯能貞以度艱。


故能勿恤于咎。


唯能艱貞無咎。


故能有孚于道。


道兼陰陽言。


謂升降皆宜。


出入皆得也。


一陰一陽之謂道。


泰九三之謂也。


九三極陽而進于陰。


自升而退為降。


居內以望外。


行下以歸上。


故恰孚于道。


而全乾坤之用。


合天地之德。


成泰之道也。


于食有福者。


以德而有得也。


食福不回。


天地之所予也。


且食者身受也。


福者天錫也。


秉陽剛以推化。


則萬物同亨。


因艱貞以自厲。


則一身厚福。


食猶口食也。


九三內連九二。


外接六四。


互成兌卦。


為口舌之象。


又口者出入之道。


納食而出言。


今本自反之義。


故主食以養己。


養己者。


終養物。


福己者。


終福天下。


此九三之用。


推之為四海之惠。


約之為一人之慶。


所謂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


泰之為泰。


蓋本此旨。


以泰主乾而用坤。


本天而協地。


守陽而達陰。


持健而行順。


內君子而外小人。


尊天王而仁民物。


無非以兩者之交合。


而得其同化也。


象曰。


無往不復。


天地際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際者交際。


言九三居天地之交。


而能介其際以相孚也。


天地去遠。


而氣甚近。


故易孚。


九三在其間。


如門之樞。


車之軸。


司轉旋之任。


為交際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6:1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泰卦-釋爻辭-21


故歷平陂。


扼往復。


艱貞無咎。


有孚食福。


皆道之所用。


德之所成也。


其要在貞字。


能貞始亨。


能亨始泰。


大哉亨乎。


至哉貞乎。


此乾坤之德所以稱大與至也。


六四。


翩翩不富。


以其鄰。


不戒以孚。


宣聖講義此泰六四爻辭。


與九三爻辭相對照也。


六四居外卦之始。


為坤卦之首。


以陰行陰。


與九三之以陽行陽。


正相當。


而二爻密接。


剛柔相應。


內外交孚。


故九三稱其孚。


六四稱以孚。


九三為陽求陰。


陽極陰生。


恰能容治。


不相猜疑。


故曰勿恤。


六四為柔志剛。


柔下剛來。


恰成順受。


不相顧忌。


故曰不戒。


在小畜曰富以其鄰。


以畜志于得也。


此曰不富以其鄰。


以泰志于均也。


均無貧。


二者辭異而義一。


蓋小畜言利。


利者重物。


泰言義。


義者輕財。


而皆本推心以恕道接物。


故皆曰以其鄰。


小畜之鄰。


同富而不獨得。


泰之鄰。


同義亦不獨窮。


此天地交泰之大用也。


天之財。


地所產。


地之物。


天所生。


二者相成而不獨有。


相育而不獨施。


六四之柔。


不以驕于九三。


九三之陽。


不以懼于六四。


二者同亨也。


故六四之不富其鄰者。


非不富也。


不偏富也。


正與小畜義同。


且六四下與九二應。


九二之亨。


六四之所賴也。


陽行而陰孚之。


陰至而陽協之。


若有得則同得。


無得則皆不得。


六四之弱。


不志于得。


而其鄰亦化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6:3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泰卦-釋爻辭-22


故不富而能泰。


取其均也。


凡所謂富者。


陽得陰之供養也。


陰之與陽。


則僅望其生成。


于陰曰富。


于陽則否。


富必有物故也。


六四無物。


所育所成。


皆乾之物。


故不曰富。


而非貧也。


譬之夫婦同財。


男為富。


女不曰富。


以隨夫而富。


亦非貧也。


六四柔也。


柔之所至。


和婉嫋娜。


如女子之容曰翩翩。


以其委宛多姿也。


既近于陽。


以剛相形。


又處于外。


以內相媲。


休休而文采獨盛。


溫溫而婉綽有餘。


比之丰度翩翩之公子。


故辭取喻焉。


以在外也。


不曰女。


以為陰也。


不曰男。


而獨以翩翩二字。


象其風致耳。


然六四固以柔成剛。


以陰孚陽者。


進則昭其文德。


以為光明。


退則蓄其威儀。


以為貞靜。


此其能成德達道。


以育于物者也。


故辭稱其孚。


言克孚于道。


以成其泰耳。


象曰。


翩翩不富。


皆失實也。


不戒以孚。


中心願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說者謂六四為陰柔無用。


故有此占。


實非此意。


蓋失實二字。


指不志于得而言。


即無物之意。


以六四陰居陰位。


又在外卦。


內無所儲。


中無所守。


故為失實。


實與虛對。


失實言主于虛表。


並非偽也。


用在于外。


非無用也。


故翩翩稱其外觀之美。


不富明其無物之真。


以六四之情。


為全九二九三之用。


初不自為。


故用在外。


譬之汲水灌田。


其器必空。


雖管無存水。


而潤澤之功不泯也。


比之富貴之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6:5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泰卦-釋爻辭-23


雖幼子衣服麗都。


車馬豐肥。


非其富也。


生活必優。


則以其用。


非自為也。


故曰失實。


果六四而實。


則九二九三將無所用。


果外卦而實。


則乾將無所成。


坤為代終。


坤之用。


皆乾之用。


陰道虛。


地道虛。


虛而仍在。


雖虛不害也。


故失實一語。


不可以辭害意。


中心願者。


坤樂成乾。


陰樂全陽。


地道代天。


柔德弘剛。


外以推其德。


虛以致其用也。


故曰中心願。


中心自願為乾用也。


故不相戒備。


而相交孚也。


泰之大用。


本在此義。


地道上行。


天道下通。


光明永凝。


交孚于中。


中者三四兩爻也。


上為坤德。


下為乾德。


唯中爻為合德。


故交泰也。


譬之一歲。


二至懸絕。


唯春秋在中。


氣候溫和。


萬物生成。


中之所在。


即和之所成也。


故寒暑異宜。


溫和合化。


天地異道。


中和孚功。


此中心之願。


即泰之所成也。


夫陰貴能涵陽。


下貴能奉上。


外能體內。


形能洽神。


是道之至也。


德之極也。


唯泰與既濟寓其象。


中孚充其用。


易重交和。


如與人交易然。


必相得而皆利。


始為均平。


有一不利。


則爭訟起矣。


故均無貧。


不言富也。


六四之虛。


以中心所願。


所謂虛心下交。


和衷共濟者也。


願者素願。


心所欲也。


陰自欲陽。


兩相為利。


故交則泰。


離則否。


苟離而否。


更何功用可言哉。


六四之孚。


正以其失實也。


謂為無用誤矣。


一卦六爻。


時相應證。


此自然之例也。


況在泰乎。


唯得中則泰。


過與不及。


皆非泰也。


故至上六遂失泰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7:0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泰卦-釋爻辭-24


六五。


帝乙歸妹。


以祉元吉宣聖講義此泰六五爻辭。


言本爻之用及其象也。


泰卦中四爻。


二至四為兌。


三至五為震。


合之成雷澤歸妹卦象。


故爻辭取歸妹之義。


泰以乾坤交孚。


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亦婚媾之象。


上卦屬坤而居外。


亦歸妹之喻。


蓋歸者女歸于男。


妹少女也。


于男曰嬃娣。


于女日姊妹。


長幼之別也。


帝乙者。


以五爻君位。


而陰爻。


柔道也。


甲剛乙柔。


故稱帝乙。


以其位之所當。


德之所合。


時之所在。


情之所宜。


乃以帝乙歸妹為喻。


非必有其人其事也。


然古者。


尊卑序以甲乙。


如商代諸君。


皆以十幹為名。


則謂為有其人其事。


亦無不可。


以六五一爻。


恰同于歸妹。


而天地已合。


內外當位。


下與九二相配。


正如帝之與后。


故彖辭稱后。


以女賅男。


此爻稱帝。


以男賅女。


而歸妹二字。


明其好合之道。


字其交孚之情。


內正外順。


剛先柔從。


即坤代乾。


健合順之義也。


凡泰卦爻皆取斯旨。


六五尤明著其事耳。


祉福也。


吉利也。


以祉元吉。


六五之占。


與九二交孚。


無不福利也。


在施曰祉。


在受曰吉。


以祉見施。


而受者同吉。


故辭如此。


元吉者。


至吉也。


無不吉也。


言自然吉利。


不假祈求也。


以六五受九二之施。


而獲履乾元之吉也。


即坤受乾之道。


而順承其元亨之意。


象曰。


以祉元吉。


中以行願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7:2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泰卦-釋爻辭-25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與九二六四及歸妹九五之辭。


均相證明。


以六五居外卦中位。


而內應九二之正。


前接六四之情。


九二曰得尚于中行。


六四曰中心願也。


此則曰中以行願也。


歸妹則曰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皆以位之當。


而情之正。


行之勿疑也。


以六五與九二相孚。


有其中位。


與六四相洽。


有其情感。


名正言順。


情至德從。


故有以祉元吉之占也。


在彖辭已言上下交。


其志同。


天地交。


其道同。


九二六五之辭。


正與之證。


蓋九二在下。


而本天德。


六五在上。


而秉地道。


故行願云者。


行指道言。


願指志言。


兩兩交孚。


而成泰。


此元吉之所來也。


上六。


城復于隍。


勿用師。


自邑告命。


貞吝。


宣聖講義此泰上六爻辭也。


明泰用已終。


泰數已極。


終則必復。


極則必變。


處窮而不能終窮。


應變而不能制變。


是泰且反成否矣。


城者高。


而隍為卑。


以高而復于卑。


傾頹之象。


以尊而就于下。


竭蹶之情。


坤用本得乾成。


上六坤道已盡。


而處位至高。


陰道不揚。


而所至無助。


是猶城復于隍也。


城以固守。


隍以衛城。


今隍不為衛。


城不為守。


城失而就隍。


其敗亡之象也。


故曰勿用師。


自邑告命貞吝。


言無可取也。


又復者返也。


由遠而近也。


今自城復隍。


道日遠矣。


棄其守。


而徇于隍池。


忘其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7:3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泰卦-釋爻辭-26


而納于污下。


其尚可用乎。


或曰復者復命也。


以尊聽于卑。


主聽于僕。


將聽于卒。


綱紀不立。


號令倒行。


則戰必敗。


守必亡也。


雖告命而自邑。


命已不行矣。


故貞吝。


貞者自固之謂。


吝者悔敗之事也。


以上六之氣已竭。


不能孚于九三。


不克返于初九。


陰與陽遠。


剛與柔離。


天不復包地。


地無以承天。


是道遠而自為政。


德離而任其志。


命出群下。


行成悖謬。


雖本其貞固之守。


無如大綱不存。


小人倖進。


欲其不吝得乎。


象曰。


城復于隍。


其命亂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言亂離之日。


上下不能相維。


命令無常。


依違不知所可也。


又亂者終也。


其命且終。


欲其不亂不得也。


故泰反而為否矣。


宗主附注泰否皆指政治。


與既未濟不同。


故泰上六之命。


指政令也。


爻中言帝言后。


明致泰之道。


必本于賢君。


而在君能與其臣民交孚。


君位雖尊。


而志在下。


民位雖卑。


而意達上。


上下交通。


君民和悅。


有如男女姻婭。


無不相得。


此泰之所以為泰也。


然治極則亂。


親甚反離。


以分殊易間。


位隔難平也。


故泰貴平。


上六之亂。


以不得平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7:5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否卦-總釋象例-27


否卦坤下乾上宣聖講義泰為正月卦。


正月三陽上升。


象如泰。


而否為七月卦。


七月三陰下降。


象如否。


實皆乾坤各半之卦。


泰為坤上乾下。


三陽在內。


否為乾上坤下。


三陽在外。


陽貴陰賤。


故泰為亨通。


否為否塞。


以氣交否為別。


陽主升。


在下則上升。


陰主降。


在上則下降。


一升一降轉相合。


而成一陰一陽之道。


是泰之所以為亨通也。


否則反是。


陽升而在上。


陰降而在下。


上者益上。


下者益下。


兩相背馳。


中道隔絕。


是否之所以為否塞也。


氣自絕而道不通。


故也。


夫易者。


重在交易。


交必會陰陽。


今陰與陽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8:1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否卦-總釋象例-28


是失交易之旨。


不交則絕。


不易則窮。


既絕且窮。


天地閉塞。


是寒冬之象也。


而卦以七月當之。


何也。


則分一年為乾坤二氣。


各領六月。


乾自四月始。


至七月。


恰為第三變。


天地否卦。


此八宮卦序所配合也。


以時令言之。


七月為秋。


春秋中分陰陽。


即半陰半陽也。


泰否皆三陰三陽。


故合春秋二季之象。


泰以陰生陽。


故配春。


否以陽成陰。


故配秋。


此合于節氣者也。


然無論所配為月為季為時。


而最要辨明者。


則否與泰恰相反耳。


泰反為否。


泰之上卦。


反為否之下。


否之上卦。


反為泰之下。


即往來卦也。


言前日往。


今復來。


其道異也。


故泰為亨。


否則不亨。


泰為交。


否則不交。


其象既反。


其德亦相反。


傳曰否泰反其類也。


言無不反。


故以類稱。


類指陰陽言。


泰為陽。


否為陰。


雖皆三陽三陰。


而其行不同。


其物亦異。


以氣之升降殊也。


道之往來別也。


易卦六爻。


上為外。


下為內。


下主升。


上主降。


不問爻之為陰為陽也。


故內卦為始。


外卦為終。


今否以坤在下。


坤陰也。


本降而欲之升。


乾在上。


乾陽也。


本升而欲之降。


是亦反其道也。


故成大反。


言上下相反。


內外相反。


陰陽相反。


而成為否。


為不交。


為絕。


為不通。


為窮。


此其所象固與泰大殊。


不獨一卦爻之異也。


論卦爻配合。


否與泰卦。


祇上下不同。


而實則上下既移。


陰陽乃乖。


蓋內卦以二爻為中位。


外卦以五爻為正位。


即內外主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8:2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否卦-總釋象例-29


否以陽外陰內。


兩不相抱。


孤陰獨陽。


勢成決絕。


就互卦言。


在泰為雷澤歸妹。


而在否則為風山漸。


亦相反也。


二至四為艮。


三至五為巽。


故也。


雖由五反初為兌。


由上反二為震。


仍與泰之中互同。


然已為反互矣。


在卦順行曰正互。


反行曰反互。


即順逆與正反之道也。


順者主也。


逆者敵也。


正者親也。


反者仇也。


否反即為泰矣。


故反泰成否。


反否為泰。


二者祇一順逆之途。


而時繫之。


泰得時。


故順而正。


否非時。


故逆而反。


此即用泰用否之異也。


君子用泰。


小人用否。


君子取于正順。


小人唯圖反逆。


故亂政不仕。


危邦不居者。


君子也。


而世運亦因君子之退。


而益亂。


國家亦因小人之進。


而益危。


人事之不齊。


天變愈亟焉。


故處否而行否。


在君子祇求其貞。


在小人則得其利。


非天之予小人。


時為之也。


天賅生殺之道。


世有治亂之途。


泰卦為亨貞。


以道之行也。


否卦為貞吉。


以道之晦也。


道行則同亨。


而天下被其德。


道晦則獨貞。


而天下受其災。


故在否之吉。


以君子之貞。


在否之亨。


以小人之利。


二者各有指也。


人兼天地之道。


而居其中。


天覆地載。


而人戴履之。


故三者交。


人道立。


三者絕。


人道亡。


今否天地不通。


氣交閉塞。


是人道之危也。


人道既危。


人生乃苦。


于是非人之道見焉。


此彖辭所謂否之匪人也。


言否不宜人道而及于匪人。


匪人。


非人道也。


不以仁義為用者。


非人道也。


傳曰。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此匪人二字。


即示其非人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8:4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否卦-釋彖-30


否卦辭義。


亦有深意。


否字上為不。


下為口。


不者非也。


不然也。


毋也。


勿也。


弗為也。


皆示其不可為。


不宜為。


不能為之意。


口者。


出好興戎者也。


言語所自出。


辭令所由辨也。


不可為。


不僅指言語。


凡言行皆然。


而否從口。


則又重于慎言也。


言寡尤。


則事易成。


禍易避。


辭立誠。


則德可大。


道可久。


人之善惡。


生于其心。


發于其口。


心藏不測。


口中言辭。


一聆而辨。


故行道之士必擇言。


修身之人必知言。


言為心聲。


利害隨之。


吉凶共之。


否以慎言為先。


則可見居子之所事也。


邦有道。


危言足以牖世。


邦無道。


遜言足以保身。


詩曰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


明者耳目之事。


哲者言辭之事。


故哲從口。


否世危殆。


唯慎口以自晦。


所謂遵養者。


必先其口。


善其言辭。


養指養身而言。


尤莫大于養氣。


言辭傷氣。


與非其人言。


是不獨失言。


且損其氣矣。


蓋言之能入者。


吾氣猶舒。


言之不入反其惡聲。


則氣之抑鬱。


心身受其病矣。


故聖人教人處危亂之世。


必謹于言行。


而言在行先。


此否字從不口之義也。


反否為泰。


泰互兌為說言。


是泰為可言之時。


否卦與之反。


故為不口。


明其為毋多口之時。


其旨甚深遠矣。


蓋觀此。


即足以知時之為安危。


國之為治亂。


不獨于一己之宜守貞也。


且將以此戒其他之君子。


故觀辭明意。


古人命名擇字。


非苟焉者。


讀者其識之。


否之匪人。


不利君子貞。


大往小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9:0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否卦-釋彖-31


宣聖講義此全卦彖辭。


總示否卦之用也。


否之匪人。


與前比卦。


比之匪人。


義大同。


言否之為道。


非人所宜。


唯匪人所最適也。


之字有相與。


與字意謂否所以與匪人也。


若曰當否之時。


天所以與匪人耳。


匪人非人道之人。


亦即小人也。


否之時世。


小人道長。


故也。


夫否與泰反。


泰宜君子。


則否宜小人。


此陰陽消長之義。


善惡代謝之途。


天道有固然者。


當否而用否。


以伸其志。


以達其道。


自非君子所能。


君子不屑也。


不為也。


亦不許之也。


否塞也。


道之晦也。


德之乖也。


君子以道德成名。


道晦德乖。


安以為君子哉。


故否之匪人一句。


為全卦綱要。


亦明示否之不利于君子也。


不利者。


不宜也。


不順也。


君子貞。


與上不利應一氣讀。


言不利于君子。


而君子自貞也。


古文簡約以一君子連上下句。


果釋其義。


則當曰。


不利君子。


君子貞。


方明顯也。


蓋不利云者。


指君子。


而非概論小人。


若小人。


則正所利矣。


故上有否之匪人句。


譬之邪淫姦盜之行。


君子不為。


小人則優為之。


處此世也。


行此行也。


不唯小人是利。


將誰利乎。


泰亦有不利者。


則小人也。


否之不利。


專屬君子。


故否與泰。


不得以利害斷也。


小人之利。


正君子之害耳。


唯君子處不利。


尚有自全之道。


以免于害。


則守貞是也。


否之所以為否塞也。


以君子自貞。


不用于世。


而人道遂絕。


所謂邪說詖行。


充塞仁義之謂也。


仁義充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9: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否卦-釋彖-32


世道困窮。


斯謂之否。


人道不行。


人生日苦。


否塞之害。


又不獨不利于君子已也。


然君子苟能自全。


道猶有託。


遯世無悶。


德猶自存。


則否之為否。


不過一時之困窮耳。


天道好還。


物極必反。


此否之有終。


而君子非竟絕也。


在泰之世。


小人猶有存者。


泰極時遷。


小人又起。


否之世。


君子亦有存者。


否窮時復。


君子仍出。


故二卦。


以大小往來四字象之。


大往小來。


小往大來之反也。


大如大人。


小如小人。


泰則大人來。


否則小人至。


而以陰陽言。


則陽往陰來。


亦與泰之陰往陽來同。


往者去也。


退也。


來者進也。


升也。


辭概天人言。


故僅云大小往來也。


夫否之世。


匪人得用。


君子退藏。


利害皆人受之。


而君子不來。


其禍甚于福。


是往來亦賅吉凶言。


猶曰損者大。


而益者小。


即為凶咎者多。


為吉祥者少也。


往有減損之義。


來有加益之義。


大往小來。


足見否世之非人道也。


所謂君子貞者。


人道也。


其餘皆指天道。


以天道之否。


唯貞足勝之。


唯君子能之。


故否之言人道。


不外于貞。


利貞相隨。


小人之利。


則失其貞。


君子之貞。


終獲其利。


辭舉此二字。


明人定足以勝天。


此文王之心也。


文王處紂之世。


獨能自全。


以開有周八百年之基業。


非以其貞乎。


非以貞而終利乎。


非以人力勝天乎。


故否可憂而不足憂。


憂在君子不貞。


不憂小人得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9:3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否卦-釋彖辭-33


宗主附注易卦泰否相反。


而吉凶不與焉。


蓋以正邪為辨耳。


君子之吉。


則小人之凶。


小人之亨。


則君子之否。


此數使然。


如夏宜葛。


而冬宜裘。


非時者殃。


罪不在裘葛也。


當泰之世。


君子道長。


非君子之所謀也。


而皆得用焉。


以時之宜也。


當否之世。


小人道長。


非小人之幸也。


亦時宜耳。


故易彖以大小往來四字斷之。


言天數之所致。


而人事必因時以興廢焉。


故在泰有吉有凶。


在否亦然。


君子所可者。


小人或以為未可。


而小人所可者。


君子不屑與辨。


蓋志不同也。


君子志退。


其進也亦退。


小人志進。


其退也亦進。


君子求己。


故以退為正。


小人求人。


故以進為榮。


是二者之吉凶。


又判然矣。


順時迪吉。


以達其道。


君子之于泰也如是。


如否也亦然。


逆時僥倖。


以徇其慾。


小人之于否也如是。


如泰也何莫不然。


故吉凶之定。


當視其人。


非以卦爻斷也。


而小大則得而分焉。


往來則得而明焉。


天理人慾之謂也。


故在君子時保其貞。


以致其亨。


在小人時冀其亨。


而忘于貞。


一求諸中而有餘。


一取諸外而不足。


此則君子小人所以異。


而泰否之所以反其類。


固正邪之別也。


吉凶無與焉。


彖曰。


否之匪人。


不利君子貞。


大往小來。


則是天地不交。


而萬物不通也。


上下不交。


而天下無邦也。


內陰而外陽。


內柔而外剛。


內小人而外君子。


小人道長。


君子道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29:4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否卦-釋彖辭-34


宣聖講義此申釋彖辭之義。


明否之時運全與泰反。


以否卦上乾下坤。


上陽下陰。


是為內柔外剛。


內陰外陽。


內順外健。


內偶外奇。


內外相背。


而全失交易之用。


故為內小人。


外君子。


此內外二字。


當出納二字講。


猶曰納小人。


而出君子也。


蓋否時小人之利。


故能安居高位。


而君子反逃亡在外。


不能見用。


故曰小人道長。


君子道消也。


所謂萬物不通。


指一切言。


不通者不亨通也。


無論何物。


非能獨生獨存者。


必與他物交。


而後遂其生養。


全其發育。


故陽以陰為養。


陰以陽為生。


此定例也。


今否陰陽背馳。


生養皆絕。


此所以為不通也。


不通則生存不久。


不久則窮且盡矣。


無邦者不成國也。


不相和合。


不相友助。


是猶散沙一團。


雖聚不結。


雖多不凝。


是雖有民而無國也。


故曰無邦。


且邦國之本民也。


民之所歸德也。


上有德政。


民心乃固。


邦本乃立。


今君子在野。


小人在朝。


政令淫亂。


德教不行。


是其本已傾。


有邦亦無邦也。


無邦不久。


不久則亡且滅矣。


此否之為時。


已將由極亂而轉入治。


由極危而轉入安。


蓋勢之不可久。


而事之不可持也。


故君子之黜。


無害于其身。


雖窮無礙于其道。


則唯以貞自保。


以貞而守。


則順時迪吉。


以貞而行。


則善與人同。


故能終救否之災。


而挽回無邦之害。


通天地之塞。


而育成萬物之亨也。


此皆君子之責。


亦文王著易之初心。


故彖語申以君子貞三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30:0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否卦-釋象辭-35


宗主附注否卦所指乃時運之否。


其象包括一切。


蓋天地不交。


而陰陽背道也。


故占得否者。


君子則退。


小人則進。


正如暮夜為賊盜之利也。


合之人事。


宜于詭詐。


而忌光明。


宜于陰險。


而忌坦白。


以時勢然也。


必終于大亂。


則否塞不能亨通。


不能大同。


則唯各私其私。


各黨其黨。


以利相結。


以欺相蒙。


故不可持久。


久則內鬨起。


而團體散漫矣。


小人為國。


?害並至。


人事所召。


理數應之。


故當否之世。


道晦德亡。


仁義不用。


所得時者。


皆慘毒淫邪之行。


陰氣所發也。


故彖辭天下無邦。


邦猶幫也。


相助也。


今自私自利。


是無邦也。


無邦即無國。


民不愛其上。


則共棄其國也。


豈真無國哉。


有猶無也。


故否之匪人一語。


正明否之害于人國。


而徒利于匪人之一時耳。


君子當如之何。


曰遯世以存道。


結友以蓄德。


待時而起。


以救大眾。


此彖辭之旨也。


象曰。


天地不交否。


君子以儉德辟難。


不可榮以祿。


宣聖講義此全卦象辭。


申言君子之處否也。


在泰為君子見用之時。


得行其志。


自宜出以善世。


而光大其道。


則高位厚祿。


應有之分。


報施之理然也。


若在否時。


君子道消。


其道不行。


其志不遂。


是宜潛形遁世。


自保其身。


雖貧賤勿辭。


故當斯時。


唯安于儉素。


以刻苦自勵。


以淡泊自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30: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否卦-釋爻辭-36


故曰居子以儉德辟難。


辟有二義。


一為以身遠難。


是避也。


一為以德屏難。


是辟也。


古通用。


原賅二義也。


以能儉。


則能安貧。


能無求。


則能自潔。


而難不及焉。


人之所賴以生養者。


衣食居處。


苟無貪圖肥美安逸。


則隨遇而足。


不復沾沾于利。


規規于名。


不干非分之財。


不希難得之物。


則雖敝衣粗食。


陋室亦足以自樂其樂。


奚有榮于官祿哉。


不可榮以祿者。


重言之也。


謂當退黜之時。


不可役身為官祿。


不可與小人同流合污。


自遭其禍耳。


在己自堅其節。


不可以官祿為榮。


在人以道不同。


不可以官祿相誘。


皆君子貞之義也。


君子自貞。


則無求于人。


人亦不得而浼焉。


故不可榮以祿一語。


極言君子之守貞也。


女守貞弗字。


男守貞弗仕。


一也。


否泰指時勢言。


皆政治進退之事。


故專指君子小人之一消一長。


而在否為不能仕。


不能用時。


若勉彊求容。


必終受其害。


不傾其身。


則毀其名。


如附和小人。


如脂如韋。


以苟且偷安。


是失節也。


如主持正義。


不撓不屈。


以從容殉道。


是危身也。


危身而有益于時。


忠藎之士。


猶可為也。


若徒殉時而不濟難。


是昧惑之夫。


不可為也。


況明知其否。


而為榮祿之圖。


明知其艱。


而忘堅貞之守。


是于事于義。


一無所可。


故象辭明言其不可也。


初六。


拔茅茹。


以其彙。


貞吉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30:3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否卦-釋爻辭-37


宣聖講義此否初六爻辭。


與泰初爻辭同而實異也。


茅茹其彙。


已見泰卦釋義。


所異者。


泰為征吉。


不為貞吉。


蓋泰陽在下。


主上升。


主外發。


故曰征吉。


否為陰在下。


主下降。


主內反。


故曰貞吉。


能貞始吉。


能吉始亨。


否本不亨。


而貞則亨。


以能順否之時。


反否之道也。


夫同一拔茅而時殊。


同一用茅而利殊。


則所得失已大異。


如在春。


志于長育。


則拔之為培其生。


如在秋。


志于枯殺。


則拔之為促其命。


否者秋殺之令也。


而初爻。


其始動也。


以殺為志。


則不可亨。


亨于物為亨。


殺則不亨。


今曰亨者。


有殺而亨。


有不殺而亨。


如乘時為亂。


以行其暴。


亦一時之亨也。


如因時而晦。


自安其貞。


亦一人之亨也。


蓋天道無常。


而人道有定。


春生秋殺。


天之道也。


行仁履義。


人之道也。


順天道之亨。


則所謂否之匪人也。


守人道之亨。


則所謂君子貞也。


故爻辭吉亨在貞字下。


而吉屬貞言。


亨則通釋一爻也。


小人得志。


小人之亨也。


而非君子所宜。


君子之亨。


全在貞吉。


以君子有道自亨其身耳。


若曰亨于物。


則誤矣。


又初六氣之始也。


君子道消亦未甚也。


果因時以貞。


善道以藏。


其亨亦宜。


唯爻辭明言貞吉矣。


則處此時唯貞乃吉。


貞者自反以誠。


堅固其節之謂。


不求于外。


所亨一己。


倘違時求亨。


是反貞也。


安得亨乎。


乾德曰亨。


坤德曰貞。


恰為因果。


正相照應。


必辨其先後也。


先亨者。


由乾之道。


泰之時。


否則以貞為主。


二者皆以君子言。


以易教本人道也。


人道寄于君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 04:33 , Processed in 0.18750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