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卷四樂集陰陽】
陰陽
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綱,變化之父母,〔變化雖多,皆陰陽之所主。〕
生殺之本始,〔生殺之道,陰陽而已。〕
治病必求其本。
〔病變無窮,皆不外陰陽,知病所由生,而直取之乃為其治。〕
陰靜陽躁,陰生陽長,〔陽不獨立,得陰而後成,如發生賴於陽和,而長養由乎雨露。〕
陽殺陰藏。
〔陰不自專,因陽而後行,如閉藏因於寒冽,而肅殺出乎風霜。〕
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冬寒之極,將生春夏之熱。
夏熱之極,將生秋冬之寒。〕
寒氣生濁,熱氣生清。
〔寒屬陰,故生濁,熱屬陽,故生清。〕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 脹。
〔清陽陷下,而不能升,故為飧泄,飧泄者完穀不化也。
濁陰逆上而不能降,故為 脹,脹者胸膈脹滿也。〕
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上有七竅,耳目口鼻也。
下有二竅,前陰後陰也。〕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水為陰,火為陽,〔腎者水也,水中生氣,即真火也。
心者火也,火中生液,即真水也。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不可不知。〕
陽為氣,陰為味,陽氣出上竅,陰味出下竅。
味濃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濃者為陽,薄為陽之陰。
味濃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濃則發熱。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火者陽氣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是以物生必本於陽,但陽和之火則生物。
亢烈之火則害物,故火太過則氣反衰,火和平則氣乃旺。
壯火散氣,故云食氣,少火生氣,故云食火。〕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盛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陰陽之變,水極則似火,火極則似水,故假寒假熱之症,不可不知。〕
寒傷形,熱傷氣,〔寒則形消,熱則氣散。〕
氣傷痛,形傷腫, 〔氣欲利,故傷之則痛,形有質,故傷之則腫。〕
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
喜怒傷氣,寒暑傷形。
〔喜怒傷內,故傷氣,寒暑傷外,故傷形。
舉喜怒言則悲憂恐同矣,舉寒暑言則燥濕風同矣。〕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
故俱感於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
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
言人身臟腑之陰陽,則臟者為陰,腑為陽。
心肺脾肝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六腑皆為陽。
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
〔陰主內守,陽為外衛,陽密於外,則邪不能侵,而陰乃得固於內。〕
兩者不合,若春無秋,〔偏於陽也。〕
若冬無夏,〔偏於陰也。〕
因而和之,是為聖度。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陽亢則陰氣耗絕,〕陰平陽密,精神乃治。
〔平,靜也。
密,固也。〕
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水旺則陰精充而奉上,土衰則陽精敗而陷下。〕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四十以後,精氣日衰,真陰減半。
真陰即天一也,即坎水也,又謂元精。
真陰既衰,則真陽亦損,試觀施而泄者,陰之精也,堅而熱者,陽之氣也,精去而陽痿,益征陰虛則無氣之說矣。
浪用苦寒,伐陰為害。〕
年五十,體重、而耳目不聰矣,〔精血漸衰之故,以肝受血而能視。
足受血而能步也。〕
年六十陰痿,〔陽不主也。〕
氣大衰,九竅不利,〔陰氣內虧也。〕
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
〔陰虛而陽無所歸,氣浮於上。〕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
〔知、謂知養生之道。〕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1%A7%E6%9D%BE%E5%9C%92%E9%86%AB%E9%8F%A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