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雜病第五冊神志門狂】
狂:
《難經》曰:狂之始發,少臥而不飢,自高賢也,自辯智也,自貴倨也,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是也。
《素問‧病能》篇,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於陽也。
陽氣者,暴折而難決,故善怒,病名曰陽厥。
曰何以知之?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治之奪其食即已。
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
使之服以生鐵落為飲,夫生鐵落者,下氣疾也。
(陽氣怫鬱而不得疏越,少陽膽木挾三焦少陽相火、巨陽陰火上行,故使人易怒如狂。
其巨陽、少陽之動,脈可診也。
奪其食,不使胃火復助其邪也。
飲以生鐵落,金以制木也。
木平則火降,故曰下氣疾速。
氣即火也。)
陽明脈解篇,帝曰:陽明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
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脈解篇云:陽明所謂病甚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並於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
治法,上實者,從高抑之。
生鐵落飲、抱膽丸、養正丹。
在上者,因而越之。
瓜蒂散、來蘇膏。
子和治一人落馬發狂,以車軸埋之地中,約高二丈許,上安中等車輪,其輞上 一穴,如作盆之狀,縛病患在其上,使之伏臥,以軟 襯之,又令一人於下坐,機一枚,以棒攪之,轉千百遭,病患吐出青黃涎沫一二斗許,病患自言不堪,因解之,索水,與冰水飲數升而愈。
陽明實則脈伏,宜下之,大承氣湯、(海藏治許氏病陽厥狂怒,罵詈親疏,或哭或歌,六脈舉按無力,身表如冰石,發即叫呼聲高,因不與之食,用大承氣湯下之,得渣穢數升,狂稍寧,數日復發,復下,如此五七次,行大便數斗,疾瘥,身溫脈生良愈。
此易老奪食之法也。)
當歸承氣湯(《保命集》云:若陽狂奔走,罵詈不知親疏,此陽有餘陰不足,大黃、芒硝去胃中實熱,當歸補血益陰,甘草緩中,加薑棗者,胃屬土,此引入胃中也。
經所謂微者逆之,甚者從之,此之謂也。)
以大利為度。
微緩以瓜蒂散,入防風末、藜蘆末吐之,其病立安。
後用調心散、洗心散、涼膈散、解毒湯等調之。
(子和治一人,以調胃承氣大作湯,下數十行,三五日復上涌一二升,三五日復下之。
凡五六十日下百余行,吐亦七八度,如吐時,暖室置火,以助其汗。
此三法並施例也。)
鬱者發之。
(子和治一叟,年六十,值徭役煩擾而暴發狂,口鼻覺如蟲行,兩手爬搔,數年不已,診其脈兩手皆洪大如 ,斷之曰,肝主謀,膽主決,徭役迫遽,財不能支,則肝屢謀而膽屢不能決,屈無所伸,怒無所泄,心火盤薄,乘陽明金,然胃本屬土,而肝屬木,膽屬相火,火隨木氣而入胃,故暴發狂。
乃命置燠室中涌而汗出,如此三次。
《內經》曰:木鬱則達之,火鬱則發之,正謂此也。
又以調胃承氣湯半斤,用水五升,煎半沸,分作三服,大下二十行,血水與瘀血相雜而下數升,來日乃康,以通聖散調其後。)
虛者補之。
寧志膏、一醉膏、辰砂散。
蓋狂之為病少臥,少臥則衛獨行陽不行陰,故陽盛陰虛。
今昏其神得睡,則衛得入於陰,而陰得衛填不虛,陽無衛助不盛,故陰陽均平而愈矣。
經云: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正,此悲哀傷魂而狂,當以喜勝之,以溫藥補魂之陽。
(婁云:仲景防己地黃湯,《本事》驚氣丸之類是也。)
經云: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此喜樂傷魄而狂,當以恐勝之,以涼藥補魄之陰。
(婁云:辰砂、鬱金、白礬之類是也。)
初虞世用苦參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化下。
蓋子午乃少陰君火對化,故藥之味苦而氣寒者,類能助水而抑火。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故苦參一味能療之。
戴院使主治痰寧心,用辰砂妙香散,加金箔、真珠末,雜青州白丸子末,濃薑湯調下,吞十四友丸。
滑石六一湯,加真珠末,白湯調下。
熱入血室,發狂不認人,牛黃膏主之。
《金匱》云: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防己地黃湯主之。
有婦人狂言叫罵、歌笑不常,似祟憑依,一邊眼與口角吊起,或作狂治,或作心風治,皆不效。
乃是舊有頭風疾,風痰使然。
用芎辛湯加防風,數服頓愈。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