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雜病第三冊諸嘔逆門諸逆衝上】
諸逆衝上:
逆氣,五臟皆有。
一曰心、小腸。
經云: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又云: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邪在小腸,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陽以予之,取厥陰以下之,取巨虛、下廉以去之,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是也。
二曰胃。
經云:胃為氣逆是也。
胃逆有嘔有吐有噦,故刺嘔吐取中脘、三裡也。
刺噦取乳下黑根盡處,及臍下三寸,皆大驗也。
治各見本門。
三曰肺、大腸。
經云: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又云: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刺肓之原,巨虛、下廉是也。
其肺逆曰咳喘,取天突、人迎泄之也。
治亦各有門。
四曰肝。
經云:肝氣逆則耳聾不聰,腫,取血是也。
五曰腎。
即奔豚氣逆、香港腳衝心之類是也。
治亦各有門。
六曰腎。
經云:督脈別絡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是也。
運氣厥逆有三:一曰風火。
經云:少陽司天,火氣下臨,風行於地,厥逆,膈不通是也。
二曰寒。
經云:水鬱之發,善厥逆是也。
三曰濕。
經云:太陰司天,濕氣下臨,厥逆是也。
經云:逆氣象陽。
凡氣逆必見象陽證,面赤脈洪,當以法降其逆乃愈。
若以氣象陽盛而用寒藥攻之,則不救矣。
氣上衝心咽不得息,治法見傷寒厥陰病條。
東垣云:如秋冬之月,胃脈四道,為衝脈所逆,並脅下少陽脈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厥逆。
經曰:逆氣上行,滿脈去形,七神昏絕,離去其形而死矣。
其症氣上衝咽不得息,喘息有聲不得臥,於調中益氣加吳茱萸半錢或一錢,觀厥氣多少用之。
如夏月有此症,為大熱也。
蓋此症隨四時為寒熱溫涼,宜以酒黃連、酒黃柏、酒知母各等分,為細末,熟湯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二百丸,空心白湯下,仍多飲湯,服畢少時,便以美飲食壓之,使不得胃中停留,直至下焦,以瀉衝脈之邪也。
戴復庵云:虛炎之證,陰陽不升降,下虛上盛,氣促喘息,宜蘇子降氣湯去前胡,下黑錫丹或養正丹,氣急甚而不能眠臥者,沉附湯或正元散,或四柱散去木香用沉香,並以鹽煎,下黑錫丹,或靈砂丹、三炒丹,不效則以前藥下朱砂丹。
(此多用香燥剛熱之劑,若陰虛內熱者,誤用立殆,醫者審之。 )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