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法律 卷六 論《金匱》越婢加半夏湯 小青龍加石膏湯620】
論《金匱》越婢加半夏湯 小青龍加石膏湯 法云: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又云: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前一方,麻黃湯中以杏仁易石膏,而加薑棗,則發散之力微而且緩。
後一方中,以證兼煩躁,宜發其汗,麻桂藥中加入石膏,其力轉猛,然監以芍藥、五味子、乾薑,其勢下趨水道,亦不至過汗也。
越婢方中有石膏無半夏,小青龍方中有半夏無石膏,觀二方所加之意,全重石膏、半夏二物協力建功。
石膏清熱,借辛溫亦能豁痰。
半夏豁痰,籍辛涼亦能清熱。
不然,石膏可無慮,半夏在所禁矣。
前麥門冬方中,下氣止逆,全借半夏入生津藥中。
此二方,又借半夏入清熱藥中,仲景加減成方,無非生心化裁,後學所當神往矣。
再論肺痿、肺癰之病,皆燥病也。
肺稟清肅之令,乃金寒水冷之臟。
火熱熏灼,久久失其清肅,而變為燥。
肺中生癰,其津液全裹其癰,不溢於口,故口中辟辟然干燥。
肺熱成痿,則津液之上供者,悉從燥熱化為涎沫濁唾,證多不渴。
較胃中津液盡傷,母病累子之痿,又大不同。
只是津液之上輸者,變為唾沫,肺不沾其惠澤耳。
若夫痿因津液不能滅火,反從火化,累年積歲,肺葉之間,釀成一大火聚。
以清涼投之, 格不入矣。
然雖 格,固無害也。
設以燥熱投之,以火濟火,其人有不坐斃者乎?半夏燥藥也,投入肺中,轉增其患,自不待言。
但清涼既不能入,惟燥與燥相得,乃能入之,故用半夏之燥,入清涼生津藥中,則不但不燥,轉足開燥,其濁沫隨逆氣下趨。
久久津液之上輸者,不結為涎沫,而肺得沾其漬潤,痿斯起矣。
人但知半夏能燥津液,孰知善用之,即能驅所燥之津液乎?此精蘊也。
附方 六方,系孫奇輩采附《金匱》者,論具本方之下。
《外台》炙甘草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
《千金》甘草湯。
《千金》生薑甘草湯,治肺痿咳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治肺痿吐涎沫。
《外台》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
《千金》葦莖湯,治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為肺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