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歲賴姓婦人,長期以來飽受類風濕關節炎所苦,最近因為天氣寒冷,抵抗力降低,日前起床時,突然左腳關節僵硬,左膝蓋腫脹變形,痛到站不起來,緊急到豐原醫院就醫,經骨科李永恆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婦人是因類風性關節炎引起敗血性關節炎,住院治療後目前情況已改善。
賴姓婦人表示,近日來關節持續疼痛,還在考慮到醫院置換人工關節時,卻發現膝蓋較以往腫脹且還有熾熱感,忍了三天不見好轉,才趕緊到豐原醫院骨科門診。
李永恆醫師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需長期服用免疫調節劑治療,近日病患關節腫脹疼痛特別厲害才到醫院就醫,經過細菌培養,發現婦人是因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敗血性關節炎,推測可能和天氣寒冷,抵抗力降低有關,立即給予於抗生素治療及關節鏡清創引流手術,婦人的症狀逐漸改善。
李永恆表示,關節受到化膿性微生物感染,會造成急性細菌性關節炎又稱為化膿性關節炎或敗血性關節炎,常發生在髖部和膝部關節。
主要診斷靠關節液檢查和細菌培養來確定。一般會造成感染的病菌包括B型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捍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而成人敗血性關節炎好發因素如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糖尿病、肝硬化、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外傷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或是靜脈藥物濫用者等,如果沒有在四十八至七十二小時內開始給予適當的治療,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關節損壞,有三分之一的病人甚至死亡。
李永恆說,這類疾病的預後往往和病人的年齡和是否延誤治療有相關。
這名病患幸好在第三天就緊急就醫,病況才能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