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39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消論 正文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 07:53: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消論 正文1

 

正文

 

《易》言:天地自太虛至黃泉,有六位,《內經》言:人之身,自頭至足,亦有六位,今余又言:人胸腹之間,自肺至腎,又有六位,人與天地,造化五行,同一爐備,知彼則知此矣。

 

故立天之氣,曰金與火,立地之氣,曰土與水,立人之氣,曰風與火,故金火合則熱而清,水土合則濕而寒,風火合則溫而炎。

 

人胸腹之間,亦猶是也。

 

肺最在上,為燥金,主清,心次,為君火,主熱,肝又次之,為風木,主溫,膽又次之,為相火,主極熱,脾又次之,為濕土,主涼,腎又次之,黃泉,為寒水,主寒。

 

故心肺象天,脾腎象地,肝膽象人。

 

不知此者,不可與論人之病矣。

 

夫土為萬物之本,水為萬物之元,水土合德,以陰居陰,同處乎下,以立地氣。

 

萬物根於地,是故水土濕寒。

 

若燥熱陽實,則地之氣不立,萬物之根索澤,而枝葉枯矣。

 

五常政大論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是為動物,根本在於中也。

 

根本者,脾、胃、腎也。

 

(解經牽強,經義不如此也。

 

經文本有兩義,一言動物之官骸,聽命於中,是根於中也,植物之枝葉,發生於下,是根於外也,一言人神明思慮發於中,故曰根於中,營術氣血運於外,故曰根於外也。

 

中廢則無知,外息則不動矣,非脾腎之謂也。

 

後《原病式》所論,極是。

 

) 食入胃,則脾為布化氣味,榮養五臟百骸,故酸入肝而養筋膜,苦入心而養血脈,甘入脾而養肌肉,辛入肺而養皮毛,咸入腎而養骨髓。

 

五氣亦然,故清養肺,熱養心,溫養肝,濕養脾,寒養腎也。

 

凡此五味五氣,太過則病,不及亦病,惟平則安矣。

 

(觀此則上文偏重濕寒,而惡燥熱,亦屬未是。)

 

故六節臟象論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臟,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是其理也。

 

又,大陰陽明論云:脾病而四肢不用者,何也?

 

岐伯曰:四肢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

 

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時何也?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

 

脾臟者,常著於胃土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頸足,不得獨主於時也。

 

帝曰:脾與胃,以膜相連爾,而能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曰:足太陰者,三陰也,其脈貫胃屬脾絡嗌,故太陰為之行氣於三陰。

 

足陽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為之行氣於三陽。

 

臟腑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故為胃行其津液。

 

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不用者,謂不能為之運用也。

 

由是觀之,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稟受於脾胃,行其津液,相與濡潤滋養矣。

 

後之醫者,欲以燥熱之劑,以養脾胃,滋土之氣,不亦舛乎!況消渴之病者,本濕寒之陰氣極衰,燥熱之陽氣太甚,更服燥熱之藥,則脾胃之氣竭矣。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4%B8%89%E6%B6%88%E8%AB%96/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07:2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