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少陰證經閉】
少陰證經閉。
胡××,女,38歲。
四川郫縣團結鄉,農民。
【病史】經閉四年,經治療其效不顯,發至形寒,肢冷,顫抖,全身水腫,行動須人攙扶。
1953年4月來診。
【初診】全身皆水腫,下肢尤甚,按之凹陷,遍體肌肉輕微顫抖。
頭昏,畏寒,不欲食,神疲倦臥,四肢清冷,聲低氣短。
面色青暗無澤,舌淡,體胖,有齒痕,苔薄白,脈伏。
此為少陰證經閉,陽虛水腫,法宜通陽滲濕,暖腎溫中,以茯苓四逆湯加味主之。
處方 茯苓30克 潞黨參15克 炙甘草30克 乾薑60克 制附片120克(久煎) 桂枝12克 炒白朮12克。
【二診】服完第一劑,小便清長,腫脹略有減輕,每餐可進食米飯一兩。
繼服二劑後,腫脹明顯好轉,顫抖停止。
囑其原方再進三劑,並以炮薑易乾薑,加血餘炭30克,返家後續服。
月餘病癒。
1979年7月追訪,患者已63歲,自從二十六年前病癒後,直到經絕,月經一直正常,身體健康。
【辨證】患者係中年農婦,原體強健,後幾年停經,一蹶不振。
初診時,病已沉重,究其原因,一則常年耕耘,歷盡風霜雨露,積冷傷濕,而致寒凝血滯。
正如《金匱要略》所云:「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
二則久病精氣衰憊,加之前服中藥大多破淤攻下之品,挫傷脾腎之陽,以致腎水氾濫,脾不制水,全身腫脹。
經云:「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故此證屬脾腎陽虛,陰寒內積,而以少陰虛衰為主。
畏寒、肢冷、神疲倦臥,聲低氣短,面色青暗,舌淡脈伏,皆一派少陰寒化之明症。
治以茯苓四逆湯,薑附回陽逐陰,甘草緩中,茯苓滲利,黨參扶正。
加白朮補脾燥濕,增桂枝以通心陽而化膀胱之氣;加炮薑易乾薑,取其溫經助血之行;再加血餘炭,既有去淤生新之效,又具利小便之功,以促其腫脹之消除。
【按語】本例患者,血寒凝滯,誤用攻下,一以致陰陽兩傷,經閉水腫,復因失治而致陰陽兩虛;故取茯苓四逆湯,善消陽虛水腫之效,兼顧其陰。
加溫經散寒,逐淤生新之炮薑、血餘炭,突破經阻之要害,諸症迎刃而解。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8C%83%E4%B8%AD%E6%9E%97%E5%85%AD%E7%B6%93%E8%BE%A8%E8%AD%89%E9%86%AB%E6%A1%88/index |